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易 《广东教育》2009,(7):108-111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对客体有不尽相同的思考辨析。这种思辨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进发冲突。思辨冲突的双方或多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冲突与协调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教师的引导调控之下。学生可以在冲突的过程中。更充分、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究问题,发表自我见解。冲突与协调获得互为因果之良性循环。而教师在这总体化运动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成长,师生都达成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二者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发展态势.而具体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考察,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却暴露出严重的冲突现象,不均衡、不协调的地位使它们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此消彼长.而这种冲突本身就是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失去有序、统一和协调,以至在意识和行动上出现对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法理学视野中.效益与公平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价值。对立是由于不同的价值标准.统一是在实践这一最高评价标准上实现的.通过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分析就从本质上认清了效益与公平的地位及互动机制.也为解决法律的价值冲突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既统一,又对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5,(11):12-13
<正>考场作文所涉及的议论文,注重从思想深度、思维逻辑等方面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之一。思辨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作文等次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思辨能力,使作文更具思辨色彩,更有思想内涵呢?一、对立统一,一分为二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对立、统一两个方面。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作文中分析问题时,全面辩证地看待人和事物,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矛盾与对立,又要看到联系与统一;既要看到  相似文献   

6.
从师近二十年,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在反问自己:这是怎么啦!今天听到某位教师与学生发生了冲突.明天又有一位教师与学生吵起来啦!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还是学生的责任呢?面对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我们应怎样来化解师生矛盾,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师生对立冲突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过程与目标达成的协调和优化?这些都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采取的教育策略以及教育对象(学生)之间矛盾的辨证、统一。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师生关系新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 ,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既统一 ,又对立 ,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矛盾。本文主要从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功能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来维龙 《吉林教育》2008,(18):17-18
一、师生冲突的含义及引发因素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全是和谐融洽、互促互进的关系,正如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一样,也有不协调、矛盾对立甚至冲突对抗的一面。有些学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难以形成精确、统一的定义,社会学中的冲突概念即如此。我们倾向于使  相似文献   

9.
田兰莉 《甘肃教育》2011,(18):35-35
“预设”与“生成”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存在于动态的教学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合理的预设。又需要师生配合实现有效的生成.从而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独运,在“生成”中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方面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之间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关系 ,可谓人人皆知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一关系。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教学要素组成的。教师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教学工作绝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它需要教师与其他若干要素之间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相互协调、配合 ,只有如此 ,才能使整个系统的运转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和谐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 ,力求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从…  相似文献   

11.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主体既对立又统一的过程.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的互动和交往,即教师不仅教,而且通过互动被教;学生不仅在学,也同时在教.在这一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师生双方彼此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并使双方达到其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一关系如何互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 作为异质性的既相互依存又对立的两极,师生关系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活动过程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从大量的教育事实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互动关系上既有着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分歧、对抗、冲突的一面。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①克·芬克对冲突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展开:不一致的目标、各自专有的利益、感情上的敌意、观点上的异议,…  相似文献   

13.
马勇 《江苏高教》2003,(1):11-14
大学教育的人为性是在大学教育改革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特性 ,内含了“人为良性”与“人为劣性” ,两者表现为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本文既从中国百年大学的历史沿革中对大学人为性的内在冲突进行纵向的整体梳理 ,又从当下中国大学的具体改革中给以横向的概述、分析 ,尤其是揭露了“人为劣性”的种种外在表现。据此提出了在冲突中使“人为良性”位居主导的整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权与主权问题,均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制度的演进过程,但二者间的关系却呈现出复杂的形态,既存在内在的对立,也存在外在的冲突。这些对立与冲突的存在并不会阻断其沟通与契合、实现统一的可能。人权与主权存在共同的哲学基础,是均服务于人类的终极目标,即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处理好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理论中存在的误区,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形成健康和谐的国内秩序,推动实现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16.
朱慧丽 《教育探索》2006,(2):104-105
教师的劳动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价值,即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教师劳动价值的实现过程中,面对着多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只有使这些矛盾关系取得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所谓和谐 ,就是配合适当、协调的意思 ,它体现了生活 ,体现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语文课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尤其需要适当、协调的配合。况且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 ,将近 70 %的篇幅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这也就使语文课与审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课文入情入理、动人心弦的完整分析 ,是开启学生心智的过程 ,也是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的多样统一的教学艺术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过程。于是 …  相似文献   

18.
放松和紧张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如果处理好呼吸的放松和紧张关系、发声器官的放松与紧张关系、下腭放松与上腭紧张的关系、缓解精神方面的紧张情绪;也就获得了歌唱中相对放松与紧张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特别是科学研究活动中,事实与理论始终是既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互相矛盾着的基本要素,而由于事物的内在矛盾乃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基本动力,因此,事实与理论的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也就成为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内在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能挑千斤担的只让他挑二百五,能挑九十九的也让他挑二百五,一个吃不饱,一个撑破了胃。这种畸形的教学实际就是现代班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最大冲突,它难以协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原则之一是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又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一教育措施就是分层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