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小红 《文教资料》2008,(29):24-25
小说<圣殿>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福克纳的一部刚面世就畅销的小说.本文旨在探讨福克纳在小说中流露出的生态女性意识.福克纳表现了对美国南方的生态自然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展现出小说中关键人物"金鱼眼"对生态自然的鄙视和格格不入以及潭波儿和其它女性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表现了潭波儿与生态自然的相似之处.只有摈弃父权制和"二元论",取而代之以男性、女性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美国南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2.
韩风 《华章》2010,(16)
威康·福克纳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小说<喧嚣与骚动>中刻画了黑人与白人的地位、关系、政治及生活矛盾 .等敏感问题,描绘出美国南方人的形象.主人公凯蒂的命运,展示出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传统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被看作是20世纪美国南方小说创作的高峰。"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要想对福克纳小说进行研究,就要清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喧哗与躁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问世后惊动美国文坛,《喧哗与躁动》也对美国小说艺术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谈及威廉·福克纳,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到美国的南部。福克纳出生在南方,在小说中他致力于向读者描画南方发生过或者改变了的人物,背景和事件。从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起,福克纳在分崩离析的传统和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文明的裂缝中苦苦挣扎。在这样的矛盾和挣扎中,福克纳生动形象地创造了代表美国南方的文学王国-位于边远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克纳通过他笔下的那些“影子”女性展现了传统南方价值体系和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迫。作为美国男性作家的一名代表,福克纳在他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中,毋庸置疑,福克纳潜意识里受到了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形形色色的南方女性形象大多是夏娃这一原型的变种-堕落的女性。这些堕落女性的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甘心充当传统价值的殉葬人,自我封闭导致堕落的女性;第二类是彻底背弃传统价值的叛逆者,自我否定导致堕落的女性。不管怎样,她们都是迂腐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受害者。女性人物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她们逐渐影子化以及堕落过程的描写,福克纳成功的展现了南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谴责了传统价值观对人性的压榨,同时也唤起了对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尹学冰 《海外英语》2014,(17):224-225,227
谈及威廉·福克纳,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到美国的南部。福克纳出生在南方,在小说中他致力于向读者描画南方发生过或者改变了的人物,背景和事件。从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起,福克纳在分崩离析的传统和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文明的裂缝中苦苦挣扎。在这样的矛盾和挣扎中,福克纳生动形象地创造了代表美国南方的文学王国—位于边远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克纳通过他笔下的那些“影子”女性展现了传统南方价值体系和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迫。作为美国男性作家的一名代表,福克纳在他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创作中,毋庸置疑,福克纳潜意识里受到了荣格原型理论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形形色色的南方女性形象大多是夏娃这一原型的变种—堕落的女性。这些堕落女性的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甘心充当传统价值的殉葬人,自我封闭导致堕落的女性;第二类是彻底背弃传统价值的叛逆者,自我否定导致堕落的女性。不管怎样,她们都是迂腐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受害者。女性人物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她们逐渐影子化以及堕落过程的描写,福克纳成功的展现了南方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谴责了传统价值观对人性的压榨,同时也唤起了对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声音在福克纳小说中从来都不是主流话语。福克纳把女性声音隐藏在男权话语背后,以女性的沉默代表抗争,女性的自我毁灭代表呐喊。女性声音和命运展现了福克纳对南方旧秩序的无限怀念和无奈,其心灵归属也将永远是传统的南方小镇。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家世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萨德本和弗莱姆·斯诺普斯进行比较,分析了他们二人所追求的美国梦的不同之处;进而从两个角度———传统地方主义作家和现代主义作家———剖析福克纳及其创作风格,并探讨“弑父”在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借此从本质上揭示了福克纳作为“美国小说创作传统”的弑父者,将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与冲突融入小说之中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9.
王薇 《考试周刊》2009,(13):25-26
艾迪是福克纳著名小说《我弥留之际》的中心人物,整部小说围绕着她的弥留和"返乡归葬"前后十余天的故事情节展开。本文通过评析艾迪形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及其爱恨交织的一生体现出的不彻底的叛逆性,探索福克纳笔下女性人物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0.
女性形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毁灭与堕落,福克纳揭露并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德、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的摧残,鲜明地表现了人类对命运抗争中的忍耐和坚强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现代化社会启蒙的过程和特点,来解读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中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当下云南高寒山区启蒙思想的缺失和失败,直射出文学创作中责任和良知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综合启发,评价开拓”教法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优化的标准,运用系统科学原理提出了该教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并在教学中予于了实施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传说早在秦汉之际,客家原乡(赣闽粤边区)即已流行石古信仰习俗。从石古原型的象征意象、记忆和文化渊源来看,客家原乡传承至今的石古信仰习俗,与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乃至禹夏先民的石母崇拜一脉相承,其原型是中华初民心灵中的以大山石壁洞穴为象征的"大母神"。  相似文献   

15.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具体到立法苎面,寰卑不但应在法律上赋予其明确的地位,也应在临时仲裁的各环节给予支持,真正实现司法对仲裁的支持,限制对仲裁的过度干预,以开放的态度发展中国的仲裁业。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稀缺是土地产权制度产生的前提。土地产权制度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我国现实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局限性。应当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明晰农地产权,构筑适应市场经济的农地产权框架,清楚界定各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以实现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是一场王朝自救运动,历时十年。日本参与并引导了这场改革,期间中日关系相对缓和,日本亚洲主义影响下的对华政策给这一现象带来了答案。  相似文献   

19.
浅析美国西部开发中的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究二白是美国西部开发时的现实国情,在短短不足是年的时间里,美国西部开发取得惊人的成就,不仅改变了西部面貌,也改写了美国历史,其间政府干预功可没,对西部开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多元一体的法律,要求我们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应从多视野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把握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本文从文学是法律的传承手段,文学是法律正义的张扬者等方面分析文学的法律价值,以求对法律与文学关系给予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