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调学习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调学习方法,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3.
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只有在科学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要读懂、读通中学历史课文,我们应注意养成如下的科学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统编版教材中的文学类自读课文比例大,编写独具特色,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运用到自主阅读中,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关注单元主题、借助阅读提示、把握内容情感、运用旁批助读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自读导向,落实自读地位,加深自读感悟,夯实自读本位,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类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突出特点,其中自读课文处在教读课文和课外大量阅读之间,承担的是把教读课文学习的阅读技巧、方法、策略等进行有效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借助旁批、阅读提示、思考探究等阅读支架,在自主阅读中习得、内化相应的阅读方法.但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教读的套...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式,既安排了单篇教学,也安排了整本书阅读;单篇教学既有教读课文,也安排了自读课文:这就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一般都会安排较为详细的助读系统来辅助学生阅读。这些助读系统时时刻刻“搀扶”着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扫清知识障碍,搭建思维框架,引导阅读路径,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文本的自主阅读。那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7.
正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以单元内的课文学习为主,同时还辅以"名著导读"以及"课外古诗词诵读"等不同的环节,以此架构由教读、自读以及课外阅读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所谓教读课文,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由学生结合相应的阅读方法,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或者达成阅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法。所谓自读课文,就是根据教读所得展开自主阅读,不仅是为了强化阅读方法,也需要将其提升为阅读能力,以推动落实"用法"。  相似文献   

8.
“讲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为什么要坚持“以读为基础”呢?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另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从阅读开始。讲读课文如何做到以读为基础呢?这就要求在整个讲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活动,教师的讲应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核心,还要认真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读是基本的,要解决懂的问题;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读,要以讲来扶读。讲和读又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还应做到读中有讲,讲中有读。以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自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文章从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结合助学系统教学、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个性阅读等方面阐述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的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入选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共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如何上好课内自读课文,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探究的课题。课内自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阅读,在阅读中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得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教这类课文要立足于培养和检验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学好读懂课文铺路搭桥。新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颇费心血。课文前有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围绕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色及结构层次等设计了练习。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能力和掌握课文知识,故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再同桌对读,互相正音,最后由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抢读、轮读课文来进行检查。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生字字音、自己读通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2.提出要求,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是盲目的,应该对每一次阅…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材 ,每册都编排了不少的自读课文。对这些课文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按大纲要求(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阅读 ,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教学 ,他们或跳过不教 ,或仅让学生读读罢了 ,或全当讲读课文包办代替……如此种种 ,不但违背了编者的意图 ,也一次次地放弃了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那么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作用呢 ?笔者认为以下的“五步法”比较可行。第一步 :读 即由学生独立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自己解决遇到的生字词 ,读懂句、段的意思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作者思路 ,主动接受作者传递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3.
自读课文是统编教材中一种新的课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要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实现深度阅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阅读提示”“旁批”以及相关的补充“材料”来帮助学生完成有深度的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4.
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课型不同,功能与价值定位不同,在教法上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自读课文五步教学法注重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在主题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注重运用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再发挥教师点拨的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价值;注重锻炼学生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注重提供教材外的阅读篇目,扩展学生的课内阅读量,弥补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课外阅读课文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跨进中学大门以后,从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培养自讲能力,把在自读中的个人所能通过自讲的途径转化为集体所得,并且把在自讲过程中同学互相启发和补充集体的所得转化为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来逐步实现阅读课外自读课文能力的知识迁移,这也就达到了强化课外自读课文学习的目的。对《温馨的风》这篇课外自读课文,我就采取了自读、自讲、仿写三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2 0 0 1年7月版 )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 :一是教读课文 ,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 ,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教师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 ,应寻找学生群体阅读的共性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文本在阅读时的共性 ,根据阅读的一般步骤、规律来进行 ,兼容阅读常规 (如使用工具书等 )、阅读方式 (如朗读、背…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版)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一是教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24):31-32
旁批是读书人的一种学习、思考以及读书的方法,通过进行旁批,能够让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随时地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阅读的地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阅读的时,采用旁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集中学生阅读的注意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读课文的文章内容。文章首先讲述部编版语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旁批的意义,其次讲述部编版单词读课文旁批设计的反思,最后讲述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旁批的教学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通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自读课文"是指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进一步强化训练阅读方法,熟悉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就是要在多次的阅读训练中,将阅读经验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它是"教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本文尝试着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方面谈谈如何教好"自读课文"这一话题,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