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自明末清初伊始,历经三百余年的发展而备受世人喜爱的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以及运动技术中发现,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运动技术,而且是承载着现代创新、与时俱进、和谐思想的传统体育文化,具体表现为,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承载着敢于接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太极拳运动技术中承载着自我之合、从人之合的现代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回顾河南开封市汴京公园太极拳辅导站40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反映我国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济社会演变过程中基层社会体育群体的生存样态。文革前,汴京公园存在习练太极拳的趣缘群体;文革后期成立太极拳辅导站,太极拳活动曲折前行;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中,辅导站在每年春秋两季举办多次培训班,为普及太极拳运动作出巨大努力;进入21世纪以后,辅导站逐步回归于为习练者带来愉悦和健康的体育目标。辅导站40年历程说明:群众体育发展应以符合传统文化的运动形式为基础;以好的组织团队为关键;以政府适当的管理、支持为保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运动在古代和现代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比较了二者的不同,并指出:太极拳产生于冷兵器时代,技击是其本质属性,发展的主线就是技击;而现代社会里,太极拳的发展方向是健身、审美,发展方向的改变,改变着太极拳的属性,所以必须为太极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武术构建一个符合其本质属性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太极拳,真正保护我们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总体特征、太极拳技术的总体特征、太极拳各门派的个性特征及各门派太极拳的个性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太极拳技术体系演变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贯穿了整个太极拳运动的演进历程,流派繁多的太极拳拳种与技术体系,正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要在保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和吸纳外来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创新,以推动太极拳运动在世界各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现代传播媒介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太极拳传播以现代媒介传播为主,组织传播为辅,现代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影视、广播和新型媒介——网络等,这些传播媒介在推广太极拳大众传播运动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非常适合现代太极拳走大众推广的路线。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积极功能,防范其客观存在的负面影响,从而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内太极拳运动以及太极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我国高校太极拳运动和太极文化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使太极拳这种极具民族文化特征的体育运动在普通高校得到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高校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在西安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西安市高校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很不乐观,制约西安市高校太极拳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组织不力、缺乏资金、领导不重视、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足、大学生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等。文章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太极推手传统理论与文化及现代推手的技术实践等进行研究,认为太极推手秉承了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风格和文化特色,且具有含蓄、谦让、和谐的对练技术特征.但将太极推手作为一项攻防竞赛项目开展,有违太极拳运动的传统理论和运动规律,误导人们对太极推手的认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数百年来,经武术家们不断地研究、探索,逐步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太极拳的高深理论,难以理解和领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严重地阻碍了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本文从现代训练科学化观点出发,对太极拳专项训练进行改革研究,旨在使高校学生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训练,能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运动,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0.
乡村群众体育发展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太极拳作为当下武术运动中最为普及的拳种,成为广大乡村群众最为适合的运动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乡村群众太极拳锻炼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太原市乡村群体太极拳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帮助和实证支持,进而为我国农村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