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敦煌写卷P.2495,从注文"丁壮者皆"至正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跳梁井干人休缺崖赴水则",首尾皆残,凡253行,行20字左右,正文单行大字,注文双行小字。第1至15行上半部残,字迹不清楚;其它则字体优美,字迹清晰。卷中"世"、"民"避讳(卷中"民"字出现18次,其中4次"民"不缺笔;"世"字出现7次,有5次"世"不避  相似文献   

2.
张詠(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太平兴国五年(978)进士。他一生多任地方官,曾两知益州,所至皆政绩显著,是宋初名臣。他为政尚严而心存仁恕。首知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见乡民人城买菜,认为有田不耕乃惰民,竟鞭之。后家家有菜园,叫张知县菜。农民买菜挨打,似太不近人情;在全民经商的今天看来,或许会认为他太缺乏商品意识,但在商品经济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宋代,他这种崇本抑末的举动是有利于民的,故到南宋,县民仍感激他(项安世《崇阳县重建北峰亭记》)。罗大经《鹤林玉器》乙编卷四《一钱斩吏》,记载了张詠这样一则故事:他任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其鬓旁巾下有一钱,乃  相似文献   

3.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 (唐)李白撰 (宋)杨齐贤集注 (元)萧士赟补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框高19.9厘米,宽13.3厘米。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廿六字。黑口,四周双边。卷三后剜去七行。杨齐贤,字子见,舂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7)进士。颖悟博学,试制科第一,再举贤良方正,官通直郎。萧士赟,字粹可,号粹斋,宁都(今属江西)人。宋辰州通判立等之子。笃学工诗,与吴澄相友善。著有《诗评》二十馀篇及《冰崖集》,俱已久佚,独此本为世所传。  相似文献   

4.
洪兴祖,字庆善,号练塘,镇江府丹阳县(今江苏丹阳)人。生于宋神宗元祜五年(1030),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上舍及第。历仕湖州士曹、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知广德军、提点江东刑狱、知真州、饶州,绍兴二十四年(1154),因为故龙图阁学士程瑀《论语解》撰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享年六十有六。洪兴祖一生好古博学,著述宏富,尤以名物训诂见长,"近世考订训释之学,唯吴才老(棫)、洪庆善为善"。其所著《楚辞补注》,已成为楚辞研究的不朽之作,多为学者称引。其《论语说》"始于不愠,终于知命","其说多可采",亦为学者所重,(南宋)朱熹作《论语集注》即"多采用之",惜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被毛泽东称为"伟大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但吸收了外国教育理论的长处,同时又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出发点,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④,人或益之,人或损之⑤,胡可得而法⑥?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⑦。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⑧。时不与法俱至⑨,法虽令而至⑩,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11),而法其所以为法(12)。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13)。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14),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15),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17),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18)荆人欲袭宋(19),使人先表澭水(20)。澭水暴益(21),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22),溺死者千有余人(23),军惊而坏都舍(24)。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25)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  相似文献   

7.
卞、厉二姓为清代仪征的名门望族。民国《江都县新志》说:"卞、厉籍仪征而皆居郡城,卞于先朝两世开府,厉亦簪缨华胄。"所谓"两世开府",指卞士云(署浙江巡抚)、卞宝第(闽浙总督)父子,"簪缨华胄"的代表人物,是厉恩官(署福建巡抚、护理闽浙总督)、厉云官(湖北布政使,行总督、巡抚事)兄弟。卞氏父子,厉氏兄  相似文献   

8.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浙江诸暨人。元末明初文坛领袖。他一生主要以诗名世,但同时又是一位辞赋大师,并且他最先是以辞赋知名于世,他最早梓行的作品也是赋集《丽则遗音》,只是由于后来被推尊为"一代诗宗",其赋名反被诗名所掩。事实上,从赋的发展历史来说,元延祜以后的半个世纪也可称为赋的繁荣时代,它的文化背景是"设科取赋",其  相似文献   

9.
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云:"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谁?清人倪瑶在《庾子山集注》卷之四中说:"周公,陈尚书周弘正也。弘正入周,信集其处,有伤旧国之词。"由于倪璠认定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陈尚书周弘正,又其《庾子山集注》有多种印本行世,故当代学者舒宝璋:《庾信选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鲁同群著:《庾信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林怡著《庾信研  相似文献   

10.
16.公元1214年(南宋宁宗嘉定七年),高似孙纂修之《剡录》成书。翌年(1215)刊板行世。 "《剡录》十卷,宋高似孙撰。似孙字绩古,号疎寮,馀姚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历官校书郎,出倅徽州,迁守处州。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似孙为馆职时,上韩侂胄生日诗九首,每首皆暗用锡字,寓九锡之意,为清议所不齿。知处州尤贪酷。其读书以奥僻为博,以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一版)《明史》列传,发现二处人名有误,勘正如下:其一,列传第二十五(卷一三七)罗复仁传后有"孙汝敬"传,云:"孙汝敬,名简,以字行,永乐二年庶吉士"(下略)。"孙汝敬"三字左旁标专名线,即认定为人名,其人姓孙。考[光绪]《吉安府志》及[光绪]《江西通志》列传,罗复仁有孙名简,字汝敬,以字行,其行履同《明史》所载,知《明史》误以"孙"为姓氏,致其人似与罗复仁无涉。实则《明史》罗汝敬传为罗复仁传之附传,故传中不载乡贯。《明史》目录及李裕民《明史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5  相似文献   

12.
庐山五老峰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五峰并峙,巍峨壮观,连唐朝大诗人李白也不禁由衷地赞道:“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但鲜有人知的是,五老峰又是自杀高发区,每年都有来庐山的轻生者,庐山人民为挽救轻生者做了大量工作。笔者亲身经历的就有10余起。2005年盛夏的一天,笔者陪几位客人去五老峰游览。走到第二峰时,见峭崖旁簇拥着一大堆人,七嘴八舌地说:“有轻生者!有人要跳崖!”只见突出崖外的一块岩石上,坐着一位姑娘。我试探着向前走去,大声喊道:“同志,同志,我是庐山管理局的,你有什么难处,我们尽量帮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清末变法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日益高涨,津邑官绅纷纷兴办各类学堂,这就促使对新知、旧学各种典籍的大量需求,因而对图书、报刊的搜集、编印、庋藏和流通也有迫切需要.一些有识之士共识:"近世各国文化日近,莫不以设立学校与图书馆相辅而行","学校为教育之源,图书馆则其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清末变法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日益高涨,津邑官绅纷纷兴办各类学堂,这就促使对新知、旧学各种典籍的大量需求,因而对图书、报刊的搜集、编印、庋藏和流通也有迫切需要.一些有识之士共识:"近世各国文化日近,莫不以设立学校与图书馆相辅而行","学校为教育之源,图书馆则其流".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认为,档案是"万年百世之事","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者也",应当"立为案卷,永远存照"。今天,人们认识到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  相似文献   

16.
尤袤(1127—1194)的《遂初堂书目》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私家藏书版本目录,号称"版本目录第一家"。虽然有目而无提要,使人们对许多书籍内容不甚了了,但细心寻绎后世文献,仍能有所发现,《三院吕氏世谱》即是如此,该谱著录于《遂初堂书目》的《姓氏类》,但内容为何,向少人知。  相似文献   

17.
《畴斋文稿》,不分卷,稿本,元张仲寿(1252—1323)撰并书。一册(存七开),每半叶十二或十三行,行十八字。今藏国家图书馆。张仲寿,史书无传,唯陶宗仪《书史会要》载:"内臣张仲寿,字希静,号畴斋,钱塘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行草宗羲、献,甚有典则,亦工大字。"其著述传世者有《畴斋二谱》(《墨谱》、《琴谱》)。《畴斋文稿》迭经名家收藏,流传有序。书中有"畴斋"、"自怡叟"二印,乃张仲寿自钤。又有"宋景濂氏"、"子京父印"、"墨林秘记"、"棠邨审定"、"蕉林"、"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诒晋斋"等印,知此书于明代曾为  相似文献   

18.
一、《沈氏四声谱考略》二卷 清万光泰撰 清抄本 行格字数不等 (见彩页书影 )万光泰 ,字循初 ,号柘坡居士 ,浙江秀水人。乾隆元年 ( 1 73 6)举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 ( 1 71 2 ) ,卒于乾隆十五年( 1 75 0 ) ,年仅三十九岁。事迹并见《清史稿》、《光绪嘉兴府志》及《国朝诗人征略》。光泰少有高才 ,好学深思。累年精研古韵 ,兼及文史。著述颇丰 ,而行世者甚少 ,仅有诗集《柘坡居士集》,以及小学类书《沈氏四声谱考略》、《古韵表考正》、《古韵原本》和《经韵谐声》等几部书存世。《沈氏四声谱考略》卷首有光泰自序 ,知是书作于乾隆十一年…  相似文献   

19.
"海天佛国"普陀山于1996年出土663枚西班牙美洲"8单位王币",年号分别是卡洛斯三世(CAROLUSⅢ)、卡洛斯四世(CAROLUSⅠⅢ或CAROLUSⅣ)和斐南迪七世(FERDINⅦ)。这批银币数量之大,连续年代跨度之长,堪称国内已知同类出土文物之最。本文对这批银币的纹饰特征、铭文内容、所属年代与尺寸、重量进行分类描述。与此同时,宏阔性地检索了以双屿门、澳门为中心,透过海外航线及其相互延伸的"丝银之路"形成国际贸易大循环,由此向中国输入数量庞大的西班牙美洲银币的史实。此外,分析了近代西方人对普陀山的相关观察,认为这批窖藏银币最大可能来自民间的捐赠、布施以及募化。  相似文献   

20.
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黎靖德编辑出版的《朱子语类》,后来不断有新刻本行世。1986年,北京中华书局编辑部用清光绪六年(1880)贺麟瑞校刻本为底本,参考他本,予以点校,是现存较好的版本。朱熹是中国古代大学者,辛弃疾《寿朱文公》诗有云:"历数唐虞千载下,如公仅有二三人。"(《诗渊》第六册,4549页)他"博学多才,于经学、史学、文学艺术、佛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都有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