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核心是司法权力的正当行使和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司法权力的正当行使与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既是司法权力正当行使的结果,同时又具有其独立的价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核心要求.坚持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司法机关严格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裁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司法公正的内涵、当前司法公正的现状与原因以及如何健全我国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来确保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机关办案的指导原则,用精确的逻辑思维指导法律语言实践是法律文书具有说服力的基础。而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其反映形式,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对逻辑思维在法律文书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背景下,缘于媒体专业能力和法学素养等基本素质欠缺,物质、政治和社会利益的束缚和驱动,以及媒体和司法专业之差异,媒体在公案报道时往往失之公正,流于偏颇,从而带来扭曲公案事实,掩盖公案真相,干扰司法审判,破坏司法公正,误导社会舆论,激化社会矛盾等不良社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媒体要夯实基础,加强行业自律,投身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基本素质;要恪守传媒职业规范,冷静、独立、公正地进行公案报道,坚持无罪推定,不做媒体审判;要正确看待和区分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注意原被告之间、各类民意之间、民意和司法之间、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平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民意自古以来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法律的运行,被认为是评定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双重标尺。在罪刑法定的刑法基调下,民意在司法运行中陷入了困境,这一切主要是源于我国所构建的封闭的刑法理论体系。鉴于司法机关传统的"独白式"刑法解释论,民意的理性引导和适当的介入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对待和发展法治公正,关键是要整体地动态地而不是片面地静止地看待民意和司法公正。民意与司法公正具有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并非水火不容,存在着沟通的必要和空间。因此,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的问题,寻找平衡路径,从而维护社会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强调指出司法公正的必要性;要实现司法公正,必须科学认识司法公正的丰富内涵与外延,司法权在本质上就是裁判权,法院在整个裁判活动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切实依照事实和法律审理案件,才是司法公正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司法公正与对司法机关监督和制约的关系的分析 ,提出加强对司法机关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进而提出必须正确、合理的进行监督和制约 ,才能消除司法机关的司法不公 ,司法腐败 ,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已成为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的理性选择。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是现代司法有效运作的内在要求、司法理性生成的保障和司法机关抗拒其他权力机关不当干预的制度屏障。然而,司法运作如何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却存在法律价值和社会事实间的冲突与矛盾。采取陪审制这种传统的公众司法参与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如何有效吸收主流民意这一难题,因此,司法运作进程中的网络主流民意吸收机制需要采取科学化的制度逻辑构造,通过构建司法参与主体间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法意与网络主流民意的理性博弈机制及网络主流民意有序进入司法运作中的机制,才能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认知和判断网络主流民意,最终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
一、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灵魂和生命公正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正如博登海默所说:"公正具有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1]司法公正是马克思主义司法学说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法的阶级性决定了法不可能是绝对公正的,而法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法必须是公正的,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公平与正义。司法公正是指以司法机关为主体,以司法活动为主导,在当事人相互对立的情形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存在的司法不公以及司法腐败等现象 ,其中一些司法人员的素质低下是原因之一。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执法者 ,加强对他们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思想上要明确实现司法公正对法官素质提出的要求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评价 ,司法公正具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实体公正是指裁判在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就程序公正而言 ,是指法律程序自身或法律实施活动过程本身的内在优秀品质。实现司法公正要求执法者必…  相似文献   

11.
良好司法公信力具有维护司法权威、培育法律信仰、促使公民守法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价值功能。从司法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司法主体、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从司法的外部因素来讲,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赖于司法经费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2.
网络言论是公民以网络为媒介所表达的一种言论,它是现代社会公民言论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言论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由于其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的特征,因而具有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的双重价值。在个人权利领域,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有利于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网络言论的不当表达则极易导致对其他公民合法权利的侵害。在司法权力领域,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是促使司法公正的积极因素,而其不当表达则会侵犯司法权,损害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3.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都有其宪法依据。舆论监督是新闻自由的一种表现.是民主的应有之义。司法独立是法治的基本原则。由于具有不同的运作规律,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难免发生冲突。但是,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公平与与正义。阐释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司法独立原则对舆论监督的要求,以及如何正确协调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赖隹文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59-63,73
在众多的监督形式中,舆论监督以其主体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促进司法权的公正行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舆论监督确实存在越界行使、不当行使的问题,使两者产生冲突,干扰司法权的独立和公正行使,致使舆论监督异化为舆论审判,进而损害司法公正。司法权的特质决定了两者存在平衡的基础,而两者平衡又依赖于观念层面的建构和实践层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改革面临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审判领域或有限的司法领域:中国司法改革要以司法体制作为重点,根本目标是在全社会实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主要内容是改革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惩治司法腐败、走向司法清廉,需要建立一套高于社会一般道德又切实可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伦理规范,确立并执行一套良好的机制。提高司法队伍整体水平和培育当代合格的司法人员,增强他们的伦理信念,提高司法实践水平,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司法人员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审查中美国法院特殊身份取得原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衡原则决定了美国法院不能以司法机关的普通身份来进行司法审查,而应以体现最高民意的宪法的代表机关这一特殊身份来进行。此特殊身份取得首先由司法审查的本质--宪法解释权来决定。美国法院的双重属性、法的普通法传统和制宪者对立法机关的不信任三方面决定了此权力只能赋予法院。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平正义不仅仅体现在法律的实体方面,也体现在法律的程序方面,实体法规定社会的一些规则,体现了大众正义观。程序法的公平正义也是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忽视程序的正义。公平正义在社会的体现主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来实现,通过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达到法律的最终目的,最终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而要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又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司法观念的现代化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条件,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体制要求,法官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公安司法机关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严重危及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此种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程序性裁判机制的构建对于防范国家公权力滥用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在充分考虑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前提条件与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在审前程序、庭前审查程序以及庭审程序全面构建程序性裁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