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植于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与他们家乡、父母、亲人密切相关的真实素材教育学生。结合学校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接地气"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市25所中职学校1497名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和问卷调查发现,35.07%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58.65%的学生达到功能性能力水平、6.28%的学生达到过程性能力水平、没有学生达到整体化的设计能力水平,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校重点级别、实习企业类型、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专业承诺等因素对学生职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机制、实习企业甄选机制、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和人文关怀机制、学生专业情感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地走进学生心灵,要看着学生的脑电图去开展育人工作。为此,班主任一要做到“六有数”: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心里有数,对学生的身体情况心里有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心里有数,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心里有数。对学生在班级中威信心里有数,对学生在各项活动及科任课堂表现心里有数;二要做到具备“五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智心。  相似文献   

4.
高军 《学苑教育》2012,(18):70-70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是崇高而神圣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对学生一视同仁,理解学生,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相似文献   

5.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97):116-117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作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堂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导学案创设情境、对比设问、故事引入、开展活动和现实功能五个方面阐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调动、培养、巩固策略。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练习写作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学生初学写作的最佳途径,只要老师们能注意因材施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就一定会有所提高。作者从引导学生对优美章节练习仿写、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章练习改写、引导学生对文章细节进行扩写、引导学生对长篇文章进行缩写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常志强 《教书育人》2009,(12):18-19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对学生的生存状况与成长环境的关怀,是对学生尊严的肯定,对学生精神自由的解放。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弘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捍卫学生的尊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由于受环境条件、观念意识等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城市学院学业问题学生进行调查,对学籍变化学生和违纪处理学生进行访谈和统计分析,并对普通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出现过学籍处理、违纪处理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学业问题学生家庭、心理、行为等特点,为避免学业问题的发生制定学风巡查制度、考勤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对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籍处理答辩制度、处分解除制度和重点学生追踪制度,以促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学生很难融于集体之中,需要班主任教师给予特殊的关爱,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长大成人。在教学中,对智障学生要耐心培养感情、对心理脆弱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生活经历坎坷的学生要付出真心的爱、对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寻找经济来源、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