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楚时期文人交游的范围较为广泛,他们与当时不同群体,不同国别的文人之间多有来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马楚文学和其它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也为湖湘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相似文献   

2.
马楚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亲中原的政权之一。南唐国继伐闽之后,又乘楚国内乱发起伐楚之战,但很快以失败告终,退出湖湘。南唐政权伐楚不在最佳时机、用人不当、对马楚占领政策欠妥、与南汉外交失衡导致正面军事冲突以及偏师深入策略等,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湖湘”语词产生之年代及其所涵盖之地域范围的考证,可以认识湖湘地域究竟在何时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具有相对独立之人文地理概念已经成型,进而有助于探究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之形成乃至成熟的历史。“湖湘”一词并非出现于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五代时期,而是产生于初唐,在唐代的各种文献中已经大量出现。至五代时期,人们更是将其与马楚范围等同。当时“湖湘”语词所指认的地域范围,与现今湖南省的辖域范围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4.
马楚政权的精神文化消费表现在大修佛寺、倡导士林学风、追求豪华的园林建筑上,这些消耗了马楚政权极其有限的物质,也为马楚政权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5.
书斋联拾趣     
人学士“唯有读书高”。读书何用?有求官的,有救国的,有创业的,也有消遣的.从他们的书斋联语中大致能看出其旨意。略举数副以资谈趣。  相似文献   

6.
马楚是五代军阀马殷在湖南建立的割据政权,但它能认清自己面临的不利形势,对外采取臣服中原朝廷的策略,对内实行“养士息民”的政策,使经济和化均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马楚政权对五溪“蛮”采取的统治措施有,以怀柔为主,军事征服为辅以“蛮”族首领统治为主,王军遥控耿辅以,都兵守卫本土为主,王室不抽调,以内征为主,土贡为辅以以保护耕桑为主,发展手工为辅。  相似文献   

8.
马希范按马殷遗训依次继位的15年中, 开天策府, 置18学士, 羁縻溪州少数民族, 增修府庭、园林, 发展马楚文化, 其功应该肯定。但奢欲无度、大兴土木、诛杀功臣、痴迷佛神等过失, 是使马楚政权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唐人豪饮成风,唐代名的诗人,差不多都是有海量、善品味的酒人;酒参与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刺激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催生了他们的精神产品,并渗透在他们诗篇的字字句句中。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化昌盛,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朝人雄而壮的诗酒情,便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并达到鼎盛的。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因而自中唐起,人心态逐渐变得低迷仿徨,诗酒之情也逐渐由豪转悲、白居易遭馋被贬,谪居江州,以酒送客,借酒抒怀,通过一位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寄寓了自己仕途沦落的慨叹,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才人志士的打击和迫害:他的“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和“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醉吟二首》其二)的诗句,代表了中唐诗坛诸子抑郁、悲凉、愤慨的群体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0.
道光时期的“湘系经世派”的经世思想是对中国优秀化传统和湖湘化的继承与发展,既有湖南地区的特色,在全国亦有代表性。他们鄙弃室谈,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解决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实际问题,兴利除弊,倡行改革,力求把经学理论引向为国计民生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