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从诗与词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词对宋诗艺术构成中的一些作用,认为部分宋诗中“歌妓情结”的凸露和对“富贵态”的追求是受到了同时期或稍前的唐宋词审美范型影响,又认为部分宋诗中的某些句法、字法以及取境构象的特点也是唐宋词影响诗体的结果,对此均作了初步的探索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评姚鼐的“阳刚阴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姚鼐“阳刚阴柔”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他重阳刚、轻阴柔的学术倾向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探讨了这对审美范畴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一步地昭示姚鼐“阳刚阴柔说”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词有两大流派,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北宋前期基本上都承袭了晚唐五代词风。词至柳永而一变,在内容上常写羁旅行役,男女恋情,辞藻多彩,音律谐婉,风格清婉绚丽,给人以柔性的美。词至苏轼而再变,一扫晚唐以来浮靡温柔的词风。凡身世友情、怀古感旧、伤时叹世、咏史说理、山水田园等内容,均可入词,从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给人以阳刚之美。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谈谈宋词的阴柔美和阳刚美。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中建筑的特色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唐宋词中的建筑意象,是一把双刃剑.由空间对象与时间艺术的矛盾关系,既可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理念在纯美词体中的深度呈现,认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的身心象征意义,也可通过建筑在词中传情等作用,印证唐宋词艺术独特的感发力度,品味词体要眇宜修、曲径通幽的审美特征及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5.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唐宋词人善于通过构筑"无声"境界,传递欲诉无言的情怀,营造意蕴深广的审美空间。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可以造成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使得作品思想内容有无限延展和多种解读的可能;另一方面,唐宋词中的"无声"境界有意或无意地召唤读者对省略或含混的部分内容进行填充和确定,激发和诱导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空白之美"的审美潜能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7.
邓乔彬的《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是其近年来词史研究的一部新作。全书以文化的发展与转换理论为枢纽,考察唐宋词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以及词人流派的主要变化。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独创性,具体表现在,运用文化转换理论,描述与评价唐宋词的发展历程,使读者在系统了解唐宋词艺术发展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艺术特点形成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宋词的婉约与豪放问题,狭而观之,是词学研究中令人瞩目的关于风格与流派的一个重要侧面:广而论之,它涉及到文化遗产中关于阴柔与阳刚这一对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因此,引起了众多古今论者的关注与兴趣。自宋代以来至今世,对此问题的讨论、评价一直没有中断,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解放后,研究者们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看待这一特定的艺术现象,以求对其作出既合乎历史事实又把握住了美学本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由于章法是建立在二元(阴柔、阳刚)对待之基础上的,所讲求的是篇章"多、二、一(0)"和逻辑结构,因此其风格之形成,便与这种由二元(阴柔、阳刚)对待所组织而成之"多"、"二"、"一(0)"结构与其"移位"、"转位"、"调和"、"对比",息息相关.以东坡的几首清峻词为依据,对整体结构之阳刚与阴柔消长的情形,加以探讨,试予量化.发现东坡的清峻词,就其风格中之刚柔成分而言,大都是属于"偏柔"之作,而就其内容主旨来看,则兼身世之感(峻)与物外之思(清)而有之,如此可看出东坡清峻词之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0.
邓乔彬先生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及绘画艺术研究专家,在古代诗词及批评、诗画比较、文艺与文化关系、画论与绘画、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是邓先生最新推出的一部全面观照唐宋词史的力作。该书密切关注词的艺术本体,分别从音乐文化、宫廷文化、进士文化、士大夫文化等多重角度探讨词的起源、词体生成及其艺术发展,理论体系周密;在论述分析唐宋词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大多数作家作品的过程中,斟酌古今,参以己意,所作评断皆的当精审;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相似文献   

11.
歌妓与唐宋词关系密切。歌妓不只是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柳永词“天下咏之”,除了其俗白易懂、情真动人外,歌妓的传播功不可没。歌妓作为第一传播者可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王晶晶 《考试周刊》2010,(29):30-31
宋词"豪放"与"婉约"体派之分,起于明代,清后词的写作和评论藉此展开,当代学者对此纷争不断。词的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各有千秋,互有影响,正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的发展,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宝贵遗产。从文学艺术上看,婉约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阴柔之美",豪放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阳刚之美"。"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澜的宋词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词审美的钥匙──浅评《唐宋词读法》陈芒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唐宋一直被公认为是韵文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一时代正是词这一文学艺术登峰造极的时期。词萌芽于隋代,中经民间词与文人词的缓慢过渡,至晚唐五代方告成熟与繁荣,进入两宋,词乃成为与诗、...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中的优秀之作大都将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情理相融的境界。对唐宋词进行鉴赏与研究时 ,应善于从审美观照的角度 ,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艺术表现手法与词作所体现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及人生意蕴融合在一起 ,更深一层地理解和把握唐宋词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5.
词称两宋,王国维谓为有宋一代之文学,然宋词的奠基,却在唐五代。不仅如此,作为词体创作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唐五代词还有其不可忽略的特点和为宋词不能掩盖的突出成就。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词学界较重词作的功利目的而忽略其审美价值,重豪放而轻婉约,唐五代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对唐五代词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这种倾向近年有所纠正。本文拟从唐五代词发展过程的鸟瞰中,粗略地评价一下唐五代词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刚柔相济"是辛弃疾词独特的审美个性,大体上分为两类,其一是刚中杂柔,以阳刚为主,以柔媚加以附丽、点缀,雄奇不乏旖旎。其二是柔中寓刚,借流丽、婀娜揭示阳刚之底蕴。其根源有两点,一是稼轩特殊的人生经历,二是稼轩词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7.
<正>西方人论美,标举崇高和优美;中国人谈艺术,好分阳刚与阴柔。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崇高与阳刚对应,优美与阴柔并举,便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优美”与“阴柔”大体上属于同一类概念,尤其是以崇高和阳刚作为参照时,它们的共同性质便显得格外分明。例如,花园里一块草坪和广阔的草原相比,维纳斯雕塑与大卫雕像相比,其结论是不言而喻的:草坪和维纳斯雕像属于“阴柔”或“优美”,草原和大卫雕像属于“阳刚”或“崇高”。这种判断人们凭直觉便可得出。可是,如果不是参照崇高和阳刚,而要求人们面对相似的对象,作出或优美或阴柔的判断时,人们就会觉得,“优美”与“阴柔”并非完全对等的概念,它们在很多场合下难以互换。例如,一片小景,说它优美是恰到好处,若况之阴柔,则嫌生硬别扭;李清照的词,言其阴柔之美,可谓深谙词作之昧,若仅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辞章章法是建立在二元(阴柔、阳刚)互动的基础上,以呈现其“多二一(0)”结构的;而其风格之形成,便与这种由二元(阴柔、阳刚)互动所形成之“移位”、“转位”、“调和”、“对比”,息息相关。本文即根据这种理论,举稼轩词中几首“豪壮沉郁”为例,藉以观察其整体结构之阳刚与阴柔消长的情形,破天荒地试予量化,以见辛稼轩“豪壮沉郁”之词风于一斑。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人喜爱以春天为背景描写"落花",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伤春情绪。其原因首先在于唐宋词具有应歌的功能,其次在于承袭自古已有的"春女善怀"的传统。选择象征春天离去的"落花"意象表现女性化的伤春情思.成为唐宋婉约词典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