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00后”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恋爱心理、抗挫抗压、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给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科学分析“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原因,通过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形成合力,不断创新“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西方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理健康的特征与教育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说不要重视个体的身心健康,但往往连心理健康一词也鲜为人知。其实,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西方教育社会学界看来就在于使心理健康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为此,不少教育社会学者都把“教育与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心理健康或称为精神健康,就像身体健康一样,其定义因不同研究领域而异。例  相似文献   

4.
本科教育“大四”“虚化”现象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四”阶段的“虚化”现象暴露出了本科教育的矛盾和问题。“大四”阶段的“虚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无心向学、心理空虚、教室空虚、学业缩水、文凭虚高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有学生考研和就业、教师教学贫乏、有关方面的管理偏差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乏力等。要保证本科教育“大四”阶段教学效果,我们应该理直气壮抓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强化管理,规范引导,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其学习、生活状态,所以高校教育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在“三全育人”体系中构建和实施,主要是为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在“回归生活”理念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以生活智慧的启发构建教育内容,以知识的生活逻辑创新教材编排,以维基型模式创新课程设计来落实“回归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大学生们能够在信息化时代更好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军 《现代职业教育》2024,(11):165-168
在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辅导员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当代的高校学生来说,由于日常生活、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怎样才能更好地创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保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深入探究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践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途径。由此,基于“三全育人”时代下,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思考,希望为相关的科研人员与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的生命关怀、生存关怀与生活关怀理念有重要的意义且具备可行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三生”关怀的实现需要做到:1.树立现代健康观,关注学生身心和谐与全面健康;2.树立人本理念,强化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3.加深文化蕴涵,为“生命意义”的培育开辟沃土;4.构建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9.
毕盈 《天津教育》2021,(1):39-40
“幸福”来自我们的生活经历,源于我们的心理体验。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发展特色,我们以“做幸福的中心人”为方向勾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蓝图,确立了“让每一名中心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中心教师愉悦快乐地工作,让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精彩印记”的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们以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让快乐写在脸上,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蕾 《亚太教育》2021,(1):60-61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多数高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对网络过度依赖,无法认真学习;缺乏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学习动机及学习成就感不足;对生活及社会缺乏正确的认知等。“慎独”思想可以有效帮助高中教师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中生正确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培养高中生抵抗挫折的能力,提高高中生对自身的认知水平。本文作者分析了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慎独”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探究了如何应用“慎独”思想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顾玉林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2):13-14,55
以先秦诸子的生命观和哲学思想为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了儒家关于人的形体和精神的相关学说,指出儒家性命学说与道教养生学形神兼养的融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中国新文学看成是新文化的生命之流,并运用“视界融合”的阐释学观点,从本体特征、阐释形态与当下语境对新文学的生命系统进行了动态考察。论文认为,由于生命观具有本源性、容涵性、开放性和超越性的特点,因而便于克服中国新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形成多元共生、交融开放的视野。文章对新世纪到来前后几年间新文学研究的多种观点和建构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对新文学作为生命系统的建构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华民族早期人民情感表现的结晶,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某些章句深涵历史、人生之思索与灵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是传统文化之全幅凝聚与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体系,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复杂,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医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的新平台。专科医学生在创业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创业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其创业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专科医学生的创业心理分析,探索构建"1+4"干预体系,对正确有效地消除专科医学生对创业的心理障碍,塑造其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语言生活中"酷"词族的流行越来越引人关注。语料的认知分析发现,"酷"的意义具有模糊性,"酷"词族的流行除受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外,还和求新求异心理的影响、商业文化的推波助澜以及表义的经济性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现代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反对线性、封闭的静态逻辑,主张自我突破的多元创新精神,发端于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心理学摒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原则立场。在后现代视阈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开展多层面、多视角、本土化的生态研究,建构生态化、多元化、活动化、生成性的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关系世界”和谐的生命教育取向。  相似文献   

19.
悲剧美是从人生苦难中发觉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与我国古代的“三不朽”思想有相通之处。先爷的精神气蕴正是“三不朽”思想的时代体现。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人类关于健康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健康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培养高尚意志品质。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兼有“健身”和“育心”的双重任务,并且是其它任何方法和手段不能替代和比拟的。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