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自我的文化性格和内在的精神品质。传统水墨语言中蕴含的“味外之旨”为画面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开拓了广阔空间,恰似水韵,漫无边际。在中国古典“立象以尽意”的造物审美观浸染下,水墨语言的审美价值进一步被挖掘,影响遍及中外。如当代著名具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琳·杜马斯,其艺术创作就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语言,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精神性和表现性。文章将从具象和意象的表达入手,结合对马琳·杜马斯作品的分析,论述中国传统水墨语言在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进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突出的艺术个性。它以变化多端的造型手段———线条、形象的艺术升华———似与不似、色彩的无限性———黑白、画面虚实的无限延伸———象外之象等诸因素形成了中国书画内在的无穷魅力。从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溢光流彩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画为什么会有空白中国画讲究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不把所有的物体都画上去,不把想说的话全说出来,要给画面留有空白,要给观众留有审美联想的余地,以使“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此“妙境”方能“通幅皆灵”。画中之白,自有其景在;领悟此景,又会丰富...  相似文献   

4.
试论含蓄美     
极值就是美,文学的极值就是含蓄美.含蓄美的核心是“象外之象”和“味外之旨”.用有限去包孕无限,含而不露,隐而不显,给欣赏者留下空白,未定点,在接受过程中去想象和补充,使作品的主题意义逐渐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画造型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审美特征在很长一个时期表现为“形似”,直到魏晋时期表现为“神似”,到明清时期又表现为“不似之似”,使中国画造型审美特征趋于完善、成熟,“形”与“神”的高度统一成为近现代中国画造型审美特征的基石,并将在今后的中国画艺术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强调的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艺术境界来源于具体形象之外,所有的这些形象只是一个载体,构成了完整的一个外貌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整个艺术表象的拆解。中国的绘画美学观点是主张其所运用的艺术表象是一种非表象的表象,是一种象外之象。画者是用"以形写神"的笔墨,画出了"气韵生动"的形象,即美学的"非表象的表象"。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绘画理论讲究"计白以为黑""画留三分白",意思是画面上笔墨不要太满,要留出空白来补充、发挥着墨处的内容。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四周除丝丝水草外,别无一物,却能让人感到满幅是水;他画一鸟独立在横向逸出的枯枝上,此外空无所有,却能使人感到环绕鸟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空间。绘画要运用空白法,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我国古代诗人在诗词中巧妙运用空白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带来了审美的愉悦和情趣。  相似文献   

8.
国画空白(虚与实)意境与摄影构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画特有的空间意境表现方式就是对空白的经营位置处理,摄影构图中空白(虚与实)同样是画面构图处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借鉴国画构图中空白应用所产生的意境能使摄影作品更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中阐述“滋味”说诗学审美理论萌芽于先秦,形成于南北朝。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先后对“滋味”说诗学审美理论范畴的形成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晚唐的司空图突出地继承和发展了“滋味”说,创造性地提出了“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诗歌审美标准。文章对“滋味”说“韵味”说的内涵作了臆说,并分析了“滋味”说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理论家们对以“吟咏情性”为根本的“含蓄”和“意境”两个方面的理论建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唐代诗人以至文学大师曹雪芹的创作旨在追求一种蕴藉含蓄、韵味隽永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写生的宗旨是写“境”。当下山水画写生的“对景久坐”之法,是对传统的“偏而常之”的写生方法的一个丢失。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画写境之法,应当重倡写生的自然之境源于观物取象、写生的审美之境取之象外、境是山水画写生的终极目标等命题。  相似文献   

11.
意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范畴。“意境”乃“意中之境”;境生象外、境缘于情、境赖于思为其主要的审美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形象浓缩,是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促进着中华民族艺术的繁衍和文明历史的延续。中国绘画是哲学的、文学的,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气韵、意境、格调和趣味,它以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中国绘画美学先后接受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了以道、艺、性、情、气韵、笔墨、造化等范畴的重内美的绘画美学思想。概括中国绘画美学特点如下:以笔墨和线进行造型;画面比例不受限制,画家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可以调整画幅比例;画面可以不画背景,留有大量空白,展示虚实变化;画面具有  相似文献   

13.
“空白”又叫“化白为黑”“计白守黑”,它原本是绘画术语,指画面中不着墨设色的空白之处。空白不是空洞无物,而是以不着墨的“白”表现着墨色的黑,它表面上虽然无象,其实无象本身就是意象的重要内容,是绘画艺术中一种以虚写实的技法。  相似文献   

14.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儒、道、佛、禅诸家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影响最大的是道家精神。道家精神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自然之美,既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又表现优美的自然风貌;二是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相似文献   

15.
柯罗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风景画家。他的风景画单纯、清新、自然、朴素,在画面中处处都流露着对大自然的感情,表现着梦幻般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作品多以言志载道为主要风格,宋词作为迎合文化世俗的一种产物,开辟了古代文学中以俗为美的全新审美取向,与传统文学羞涩忸怩之风相比,宋词则更大地展现出了世俗生活中艳情、享乐与忧郁的一面。因此,宋词之美,除了表现在文学艺术造诣上,还表现在它独特的适俗文风上,两者有机统一,创造了宋词雅俗共赏、独具魅力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直接同用墨、留白联系在一起。对通幅皆灵的艺术效果的探讨,会有助于中国画创作和欣赏中对画中之白的自觉审美。空白美的艺术价值及其形式况味的解读,是本文探研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以其丰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在《陶庵梦忆》中展示了晚明的社会百态和风俗画面。其作品不仅体现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审美倾向,作者更是将一往深情,真气真性的审美体验融入在作品的创作中,产生了节短音长、墨稀旨远的表现效果,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柯罗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风景画家.他的风景画单纯、清新、自然、朴素,在画面中处处都流露着对大自然的感情,表现着梦幻般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自古而今,“笔墨”对于中国画而言,那就是核心。是根,是本。 中国画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白成体系的艺术高峰,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与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它的观察方法、表现手段和画面的视觉效果,都迥异于西方油画、伊斯兰细密画和日本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