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开每日的报纸,我们很容易发现诸如“记者昨日获悉”、“记者昨日从某某处了解到”、“记者昨日看到”等等,看似时效性很强、实则并无新意的新闻.因为这些“昨日”大多都是记者硬贴上去的.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新鲜,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记者常常会错过采访新闻的最佳时机,以就是发稿的新闻由头已成了明日黄花,而这些新闻现在看起来仍有一定的价值.怎么办?这就需要记者再回到事件中去,了解它的新变化、新发展、新动态,找到新的新闻由头.这时才能开始撰写“本报讯”.但有的记者却不愿意这样做.为了省事,也为了提高所谓的新闻时效性,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采访时间(昨日),当作新闻发生的时间.殊不知新闻发生的时间与他们何时去采访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在记者的主观采访行为发生之前,新闻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今记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待遇的改善,记者的一些传统职业美德随之淡然,新闻前辈留下的一些好的传统,好的作风,诸如深入采访,实地调查。讲真话,报实情及关注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逐渐被短、平、快的采访形式及“请柬新闻”,“通稿新闻”。“麦克风新闻”所代替,一些深度或现场新闻只能浮于表面,而可遇不可求的新闻亮点及真情实感,也会轻易流逝,傍大款、傍高官、傍明星的现象在一部分记者中屡见不鲜。因此,正如道德领域里呼吁传统美德繁荣回归一样。  相似文献   

3.
记者能识字,能撰文章,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然,我们每日读的报纸肯定是白报纸了。 自从广播电视业兴起之后,情形有了变化。我时常在收音机、电视机里听到一连串的白字涌现出来,也发觉很多口舌伶俐、面容姣好、知名度不低的人下笔不成句。 后来,形势又有了转变。每次新闻发布会都有一纸事先拟就的“新闻通稿”,格式规范,不必再费心思、笔墨,只要根据各媒体的需求,略做删节,便可成型。谓予不信,不妨做一小试,当A报刊出  相似文献   

4.
想当一名好记者,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能采访,能写作,精通各种知识,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但在所有这些技能和素质之上,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就是新闻敏感.它要求记者大脑的“雷达”随时开着,随时过滤身边的一切事情,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稿的故事     
(一) 新闻的作用在社会上热起来之后,通稿,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新闻术语,突然地被许多人挂在了嘴上。公关公司为工厂、商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企业概况一类材料上,会标明“新闻通稿”。有些领导写了或讲了有意义的内容,也会在稿子上加个批示说,建议报纸发个“通稿”。新华社记者在与报纸、电台记者一起外出采访,记者们和接受采访的东道主,也常常说,新华社发个“通稿”吧,我们各报好用……大家对通稿这个词使用得还不很准确。例如,都不清楚“通稿”这个简称的全称到底是什么;例如,都习惯从上下统一的政治权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通”字,例如……其实,通稿这个词,不光是个新闻专业术语,还更是一个新闻业里通讯社  相似文献   

6.
尽管新闻通稿从内容、形式、时效上都在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但出于新闻发布者的官员思维定势,新闻通稿本身行文还是相对呆板、拘谨、僵硬。随着传播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多渠道和公众知情权的不断扩大,某些地方的新闻通稿仍显得有些落伍,通稿不仅“不通”,有时还成为媒体记者的集体诟病,使得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棘手,带来舆论引导上的更大被动。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8.
陈新华 《新闻界》2001,(6):15-16
记者类型有多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他的文章里,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做“全”了学者型记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把记者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拥有调查研究之便和学者的缜密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单纯学者式的论证和思辨,弥补了记者忙于采编业务、无暇思考的欠缺,不仅做成功了新闻学学者,而且做成功了经济学学者。他在新闻学方…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听说这样一件事:某地举行建市庆典。当几十台照像机、摄像机调好焦距,等待鸣炮奏乐的时刻,某报一名记者匆匆挤到前排,要一旁的县级电视记者让出早已选定好的机位。出于礼节,两名县级台的记者很不情愿地向一边挪了挪。然而,那位“大记者”得寸进尺,再次要求县级台的记者“让位”,结果遭到拒绝。 这件事带给人们以思索:在机构上,新闻单位有大小之分,但记者是没有大小的。上级的新闻单位记者到基层采访,下级的新闻单位的记者要主动热情地提供帮助和便利。反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是记者在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林林总总的客观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素养,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主要的工作能力。西方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 笔者总结20多年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亲身实践后深深感到,新闻敏感是记者政治理论水平和  相似文献   

11.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有了好新闻,于是乎有了媒体上的好新闻。 但生活中的好新闻不一定就能成为媒体上的好新闻,如果没有好记者的话。 什么样的记者是好记者?好记者是有思想的记者,正如好新闻是有思想的新闻一样。 什么叫有思想?一个好记者应具有怎样的思想? ——心中要有党性。这是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 的根本条件。党性,就是讲政治、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到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深圳市委主管主办的重要党报,《深圳商报》社要求我们的记者与深圳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居然蕴涵着新闻修养的大道理。逗号意味着永无止境的探索。冒号意昧着观察力和洞察力,破折号意味着要善于取舍……本期“传媒骄子”中,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马文锋透过标点符号。告诉我们怎样写新闻,怎样做记者,怎样让我们的新闻生命更健康快乐。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们已经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多年,但不少地方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却往往变成了“通稿宣读会”。这时通稿不但没能传达应该有的信息,反而成为了被受众质疑乃至否定的话柄。长期使用通稿,还会造成记者的惰性和媒体本身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受损。一纸通稿,不仅不能使读者解决“为什么”的疑惑,有时连“是什么”也无法说清,更不要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分析和解读了。这实际上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危机,也是新闻道德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记者与新闻的“缘份”葛新德中国人喜欢用“缘份”二字,“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我看来,记者找新闻也有个“缘份”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找新闻,新闻也在“找”记者。这一对矛盾,记者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记者们都在寻觅它、追求...  相似文献   

16.
章青青 《新闻窗》2011,(2):114-115
现如今.无处不在的通稿,给传媒业带来了莫名之困。市里召开重要会议,或者发生敏感事件,就有可能要求媒体发通稿。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动不动也说拟好了新闻通稿,要求按照通稿来发。每每遇到这些情况,新闻从业人员不禁感叹.地方新闻通稿是否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位记者抓新闻时,发现一名假“贫困学生”在大街上乞讨。他不仅拍了照片,而且“没收”了这名假“贫困学生”的财物,然后回报社发稿。笔者问他有没有想到将假冒的“贫困学生”扭送公安部门,他说只要稿件见报就行。再指出他无权没收别人的财物时,他说自己又不是要那财物,只不过交给报社做个事实证据而已。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新闻,它报道的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类新闻稍纵即逝,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即所谓的“抢新闻”。另一类是非事件性新闻,有人称其为“稳态”新闻。它报道的是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的事情,但是从没有被报道过,谁去报道,它就是新闻。写这类新闻关键在发现。实际上,研究、发现非事件性新闻时记者,尤其是地方记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地方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周围的事情平凡又平静,不可能有多少新闻去抢,瞬间大新闻更难碰到。这就要求记者静下心来,在平凡而又平静的生活中发现受众爱看的和想…  相似文献   

19.
王飞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58-159
语言表达能力是新闻采访、播报、评论等其他能力得以体现的重要桥梁.多元语境要求记者型主持人须具备较高的新闻表达能力.本文试从“凸显细节、丰富新闻”、“舆论调控、引导受众”两个方面对记者型主持人的新闻表达能力做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新闻1+1”等栏目的开播,一批以采编见长的编辑记者型主持人脱颖而出。他们以对新闻资讯的精心筛选、编排和节目主持能力的有机融合,对电视新闻直播的整体参与和把握,比较好地发挥了电视直播和新闻传播的优势。编辑记者型的新闻主播已经成为新闻直播节目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