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以法治为基础。构成和谐社会基础的法治应当具有和谐的品格。和谐法治的基本维度是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以权利本位为基本内容,以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协调为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罗松涛 《大众科技》2014,(7):252-253
依法治国,早已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列入我国的宪法。但是,关于中国的法治内涵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治"传统,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发源土壤。而由西方引进而来的法治如何在我国的本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法治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对我国当前国家治理的一种新的认识。就此,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行简要梳理,并就我国的法治特色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3.
宋子慧 《科技风》2013,(10):48+5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内在信念和价值等。本文从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法律权威、监督制约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理念上给予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相较于以往"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表述而言,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和目标的丰富与深化。建设法治中国,人民群众是基础力量。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为构筑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芳丽 《科技风》2011,(10):275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并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笔者就我国的法治建设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指社会治理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以法治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法治的方法解决问题与矛盾,提升我国社会的公平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在实现法治前提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救济的途径必须要强化保障.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政治文明对法治有其内在的依赖性。政治文明,体现在文明的政治中。文明的政治必以民主和基本人权保障为基本标志。政治文明以民主和人权保障为实体要素、根本要素。法治无论是对于民主还是对于人权保障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要结合实际探索并实施"课堂教育+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途径,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法治观念,培育法治精神,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谈到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指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同时又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对中国航船高扬依法治国之帆,加大马力胜利抵达彼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贾臻  杜建松 《科教文汇》2011,(3):12-12,16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法律思想武器。高校是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内容和核心作用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别从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两个角度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内容,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切美好社会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的调整。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立都是必须的,在法治建设初期,法治政府是首要的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任务,也是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在法治国家的高级阶段,法治社会是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法治政府最终将被法治社会所取代,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深入人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民主的法治社会。法治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刑事法治与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具有高度一致性。构建和谐的刑事法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优先性,必须始终坚持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科技力量正改变着大众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激发着人类智慧的觉醒,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牵引力.同时在依法治国基本战略的号召下,落实法治教育、树立法治思维已经成为当前法治国家建设道路下的重要课题.科技与教育是促使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力量源泉,是开创经济新面貌的强大杠杆,大力探讨科技管理与法治教育融合,对于实现科技与教育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科技教育创新与新经济》一书,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探究科技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为科教兴国的高质量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希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7,(13):279-279,281
法治即和谐。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矛盾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正视和化解,而化解矛盾不论用什么方式,都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其他条件之外,必须从一切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法治,才是构建和谐社会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的社会,而是能够运用制度化、法治化方式有效地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刑事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刑事法治又是以刑事政策为导向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刑事政策如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契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理论向导,法治建设是在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治实践,二者呈互动之态。法治理念的发展需要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以提供思想原料,而法治建设只有在选择对法治建设历史经验客观总结、理性追求和逻辑升华而形成的法治理念时才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法治建设进程与法治理念之间的关系实例参照。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文明在法律上的转化形式。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规则与合法性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价值模式,法治提供社会福利发展所需的社会和谐,法治是矫正无政府状态的基本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提供具体的制度规范支持,社会福利为法治提供经济基础,社会福利是对法治的丰富和完善,社会福利有助于推动法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各种利益矛盾的集聚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进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问题不断显现。我国在转型期要以强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为导向、以协调各方力量为抓手、以健全自治机制为重点、以加速法治化进程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本文在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职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和高职生的特点,提出通过第二课堂对高职生进行渗透式教育的方法,以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