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众人皆知.我们不妨把他的这套理论应用于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对作文教学资源也实行"拿来主义",教师和学生从各个方面"拿来"(收集)作文素材,并进行筛选,使之成为作文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学生,服务于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种教参几乎认为: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那“一所大宅子”,是用来比喻“文化遗产”的,而且比喻得“非常贴切”.新编高语一册关于此文的“预习提示”,更进一步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所谓“继承文化遗产”,是从时间的纵向关系而言,当是指后人继承自己的前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而鲁迅的《拿来主义》,却立论于中外地域的横向关系,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对外问题而发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名文<拿来主义>以其不可阻挡的光芒入选多种教材,笔者也已经多次执教了.最近一次执教入选苏教版中的这篇课文时,忽然冒出来一个疑问:最为经典的第8自然段中,那个让鲁迅先生找到了从容把玩之感觉、把嬉笑怒骂的"鲁迅剑法"发挥得让人瞠乎其目的"大宅子"这一著名比喻,到底喻指什么?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善于向外国人学习,善于将别人的东西改造成自己的东西,这正像鲁迅先生所讲的"拿来主义",那日本人的"拿来"意识在日语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本文从日语文字的形成、现代日语的特点及日语中的外来语等三方面来谈日本人的"拿来"意识.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说<史记>不只是一部一流的史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其实,史学和文学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往往表现为"文"中见"史","史"中见"文".  相似文献   

8.
汪治华 《学语文》2013,(6):55-56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一篇著名的杂文。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人浅出、浅显易埴、耐人寻味,堪称议论文写作的典范。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为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五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灯下漫笔>中呐喊"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一声呐喊,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的"救救孩子",把一个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面前一"第三样时代"究竟是怎样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