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是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靖国崇拜”与其说是国家传统,不如说是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国家意识形态,其要害是否认侵略历史。而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了把军国主义侵略史正当化。“小泉参拜”的结果意味着日本国家主义向战时回归。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国主义为何阴魂不散郭海湖今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参拜了靖国神社;8月15日,又一批内阁大臣和国会议员去靖国神社捻香礼拜。于是,日本右翼势力大受鼓舞,军国主义的鼓噪甚嚣尘上,他们频频发表“南京大屠杀是虚构”、“没有大东亚战争就...  相似文献   

3.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二战结束之后,在日本右翼社会团体和内阁的支持下,靖国神社先后将包括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大批战争罪犯的亡灵合祭入内,不少内阁政要还多次违宪参拜,其目的就是“神化”战争罪犯,“圣化”侵略战争。它进一步助长了日本国内为历史翻案之风,已经成为影响亚洲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8月15日,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坡上的靖国神社内,都会有一些军国主义的残渣余孽搞一番令人作呕的表演,右翼团体乘机举行集会,渲染侵略有理的“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为数不少的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也纷纷前来参拜。每次参拜都会激起世界人民,特别是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亚洲人民的愤怒声讨和严正抗议,在国际关系中激起新的矛盾,靖国神社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场所。从招魂社到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神道的产物,在神道祭祖的神社中影响最大。靖国神社建于明治维新初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明治维新开始后,为纪念明治政权建…  相似文献   

5.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本周四(8月10日)对媒体批评自己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不满。对亚洲和其他国外评论员来说,靖国神社是日本过去军国主义的象征。关于小泉将在富有象征性意义的8月15日,即日本二战投降日参拜靖国神社的猜测如今甚嚣尘上。靖国神社供奉的除了250万战殁者外,还有被判为战犯的战时领导人。2001年,在小泉顺利当选执政党领导人的竞选活动中,他曾许诺要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自此,他每年都去参拜,但是从来没有在投降纪念日当天。小泉启程前往蒙古的两天之行时对记者说,“如果我履行诺言,媒体要批评我;如果我食言,他们也要批评。”“…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国内一小撮人篡改侵略历史,美化军国主义的活动甚嚣尘上,他们策划放映宣扬军国主义的影片“大日本帝国”,他们展谒供有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歌功颂德,这一系列活动中以文部省篡改侵华史最为突出,公然把侵略中国改成“进入”中国,更荒谬的是,把南京大屠杀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军队的抵抗激怒了日军将士。这  相似文献   

7.
自明治时期开始,日本天皇制政府通过对传统宗教———神道教的人为改造,将其上升为国家神道,使之成为维护天皇统治和对外侵略的精神工具。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靖国神社作为国家神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向国民灌输法西斯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作用。尽管二战后日本的国家神道体系瓦解了,但通过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可以看到国家神道沉渣泛起的种种迹象。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靖国神社,在日本的近现代史上,影响很大,日本国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在对待靖国神社问题上有很大分歧,并围绕靖国神社问题不断斗争,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对靖国神社的历史及其与军国主义的关系作一浅要的分析,就教于专家学者。靖国神社位于东京市中心千代田区九段北。高大巍峨,正门的大牌坊以铁铸成,高25米,椽长34米,正牌坊之内有许多规模宏大的建筑物,神社正殿挂有明治天皇的御言:“为国捐躯,永祭壮士魂”内殿供奉着日本开国象征的所谓“神体”──“三种神器”(八咫镜,天从云剑,八尺琼曲玉)和几百…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17日,日本产经新闻社出版了一本书,名为《靖国的祈祷》,它的副标题是“亲眼看看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这是一本大型照片集,长达270页,是为纪念靖国神社创立130周年而编辑的。该书内容十分反动,宣传以天皇为中心的皇国史观,鼓吹侵略战争有理,宣传法西斯武士道精神,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靖国神社的由来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去世,皇太子睦仁即位,改年号为明治,故称明治天皇。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于是,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队与幕府军队发生战…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载入史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各国人民都在反思这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人类大厮杀和平与发展虽已成为国际共识,但是唯独对“二战”负有重要责任的日本国,不时发出有违国际共识的不和谐音,特别是日本“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等事件的发生,表明日本“右翼”势力依然猖獗。究其根源,是当时的国际社会(以美国为主)没有彻底贯彻法西斯国家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没有彻底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为日本“右翼”势力、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埋下了隐患。早在19…  相似文献   

11.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它的前身是1862年设立的招魂场,1869年改为东京招魂社,1879年始称靖国。“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靖国神社不同于日本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阵亡的日本军人的,它在日本大大小小八万多个神社中有着独特的位置,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精神而建立的,具有“国家宗祠”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右翼势力在参拜靖国神社与否认侵略战争历史时,还重又提出“海之日”,并竭力混淆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之代价,抹杀加害与受害的界限,在日本人民当中制造思想混乱.l叨6年起,日本又恢复把7月对日定为“海之日”,增加该天为公共假日.日本政府称,这是为促进国民对海洋之了解与感谢海洋给日本人带来恩赐。实际上,“海之日”假日之恢复,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的又一例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把7月对日定为向海洋进军的纪念日.表面上,它是纪念1876年7月对日明治天皇出海巡幸之日.实质上,它是天皇宣扬军国主义,向海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及日本国内许多热爱和平人士的强烈谴责。那么,靖国神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1869年(明治二年)6月29日,根据日本明治天皇的“思召”(意见),为了给在戊辰战争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3000多官兵“招魂”,日本明治政府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设立了“东京招魂社”。1879年(明治十二年)6月,“东京招魂社”正式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被祭祀的人中包括1877年(明治十年)征讨西乡隆盛的西南战争中政府军战死之人。19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军国主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亡灵在当代的复活,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罪行,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事实力,频繁进行军演,插手他国事务,威胁邻国安全。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形成既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因素。我们应对新军国主义的策略一是反对,二是不怕。  相似文献   

15.
【引子】日本为中日关系制造了4块“绊脚石”:1.历史问题日本政府文部省近期批准了右翼组织编撰的新版教科书,其中包含美化侵略历史的内容;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有军国主义象征意味的靖国神社。这些所作所为激起了亚洲国家民众的强烈愤慨。日本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立场直接关系到日本的未来以及日本在全球民众特别是亚洲邻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2.台湾问题日本国内“台湾情结”浓重,与台湾现任地方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还是“台独”势力的诞生地及其主要海外基地之一。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全国…  相似文献   

16.
1996年9月7日,江泽民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半个世纪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历来主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日本政府认真汲取历史教训,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家和人民.但是,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人公开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以来,一些内阁成员竟然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为本条英机之流的亡灵招魂,一些国会议员竟然纷纷散布掩饰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罪恶事实的奇谈怪论,这表明日本国内确实有…  相似文献   

17.
自1975年以来,每年8月份,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日(8月15日)前后,日本都要发生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靖国神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靖国神社”在日本各处都有,只是规模大小不同,它们是为祭祀在战争中的战死者而  相似文献   

18.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包括神国观念,天皇崇拜,武士道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完成。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仍存在于日本社会,表现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军国主义幽灵仍在日本徘徊李勤,武彬1996年4月,日本自民党和新进党的120名众参两院国会议员参加了靖国神社的"春季大祭",参拜了供奉有东条英机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一消息不禁令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愤慨。为何二战元凶竟能受到如此祭奠?这正是日本军...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是与日本近代化同步进行的,武力侵略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作过程。同时,近代天皇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启蒙思想为军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制造了舆论;“国家神道”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而二战后,美国的“冷战”和“反共”政策,为军国主义的复活大开放便之门。本试图从这些历史的深层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倒而不死的根源,说明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根深蒂固,为此,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并与之作坚决的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