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天平 《新闻大学》2023,(1):28-38+119
基于数字新闻学的阐释框架,文章尝试描摹数字技术的介入促使新闻叙事产生的整体性变革。研究认为,基于数字叙事的文本构成、基于情感叙事的核心语法和基于关系叙事的组织逻辑,构成阐释数字新闻叙事结构的一般框架,并塑造出操作化真实、公共情感和参与式诠释这三种主导性叙事话语,呈现出模型化、共情式、协商性的叙事文化特征。更进一步地,文章也强调研究者应当在建构的同时予以反思,思考变革中的数字新闻叙事“可能”与“可为”之空间。  相似文献   

2.
互动性是数字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互动技术在叙事中的嵌入,从根本上改写了经典叙事赖以存在的结构问题,由此引发了叙事学的数字转向。互动性,沿着叙事语义和叙事规则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叙事性的内涵。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交互界面这一特殊的程序装置。界面既是信息存在的居所,亦是互动发生的条件,其在叙事可供性维度上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关系。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主要沿着路径互动、情节互动和环境互动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便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及实践。在路径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遍历”这一技术方案,打开了被折叠的可能世界,并以此为认识方法,抵达未知的现实世界;在情节互动维度,互动叙事通过对时间的自主“操控”以及对空间的自由“转换”,使得基于互动的故事建构成为可能;在环境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普适计算的理念与实践,将叙事搬到了现实环境之中,使得环境本身成为一种界面,从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1,(7):33-42
数字新闻创新性的重要变化之一,在于可视化从过往新闻文本的文字内容点缀逐渐成为数字新闻产品的核心叙事。在系统梳理这一变化的技术文化背景基础上,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可视化作为数字新闻核心叙事的中国经验,归纳出九大类数字新闻可视化实践,以及如何通过滑屏和感官沉浸凸显出可视化新闻叙事的情感体验,并对可视化新闻叙事生成的"虚拟可导航空间"的特征和理论价值进行了前瞻性讨论。  相似文献   

4.
何天平 《新闻界》2023,(6):13-21
生成式AI取得的技术进展,日益表现出重塑数字新闻行动主体、表达方式与用户感知的巨大可能性,也带来改造数字新闻叙事的充分潜力。立足这一技术语境,本文指出“界面”是区别于围绕“文本”组织的传统新闻叙事的重要观念基础,通过技术界面、内容界面、关系界面、情感界面的创设共同决定数字新闻的叙事意义生产。以“界面连接”取代“文本构造”构成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再造新闻叙事结构的核心线索,面向人机耦合的目标,这被进一步强调为以开放性连接为叙事机制、以模型化连接为叙事手段、以情感化连接为叙事语法。同时,本文也从“界面连接”出发形成反思,提出在生成式AI介入下审视数字新闻叙事变革理应予以重视的两组关系,据此启发伴随此类技术广泛接入数字新闻应当持续跟进关注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前新闻表达的主流形态,融合新闻的数字化、多媒性、互动性等特征,决定了新闻叙事的理论基础是数字叙事学。在叙事学的知识版图中,空间叙事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叙事观念和实践。所谓空间叙事,意为空间作为一种表征元素、符号装置或认知方式,积极参与文本的故事叙述与意义建构。从数字叙事学视角来看,融合新闻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作为现实表征的空间叙事,意为数字技术赋能现实空间的再现,如数字动画、VR技术、移动直播等创设了不同的空间表征方式;二是作为结构图式的空间叙事,意为通过对既定空间形式的选择、征用或再媒介化处理,形成相应的空间组织结构、信息整合结构及主体参与结构;三是作为认知媒介的空间叙事,意为打开空间本身的隐喻性认识功能,即以空间为方法,借助空间性的符号模型来把握抽象的、复杂的现实关系和结构;四是作为主体实践的空间叙事,意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其强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现实场景,拓展新闻感知的具身体验。  相似文献   

6.
丰灿  易芹 《新闻世界》2011,(3):117-118
新闻的美主要是通过文本来呈现,而新闻文本中的美主要是由叙事话语来表达。叙事话语可以细分为叙事时间、结构、修辞和情境等。因此,笔者通过对新闻文本中叙事话语的时间设置、结构安排、修辞塑造以及情境构建等方面来解读新闻的美。  相似文献   

7.
数据新闻拥有比传统新闻报道更为复杂的叙事维度,使得新闻内容生产在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的叙事模式。《新京报》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典型代表,开发了多个数据新闻栏目,生产出了契合热点的深度化数据新闻,是数据新闻探索之路的先行者。在未来,新闻媒体还需强化数据新闻的故事性叙事,进行全媒体内容生产,在数据新闻的探索之路上进行更具深度的挖掘。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新闻业态转向数字新闻业态的全新语境下,媒介融合的纵深发展一再助推融合新闻实践的创新,探索情感叙事成为创新融合新闻叙事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立足于心理学领域的情绪认知理论,探讨了融合新闻报道的情感叙事方式,以期搭建出融合新闻的情感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7,(8)
当代数据新闻的特征之一在于数据可视化中交互技术的应用。交互叙事基于数据库和算法,生成具有用户个人意义的叙事内容,实现数据新闻的"功能性意义"。数据新闻对交互叙事应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数据库的探索叙事,另一类是基于游戏的体验叙事。本文认为数据新闻交互叙事的叙事机制分为内涵—规则和外延—程序修辞两个层面。规则主导下的叙事不仅作者没有"死",反而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控制着用户的思考;程序修辞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在用户与程序的交互中进行信息传递和观点说服。交互叙事看似赋予用户叙事自由,本质上是选择的幻象。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2,(4)
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设并持续优化媒体融合奖,四年来194篇获奖作品展现出当前媒介融合最新成果。媒介融合为情感因素的释放提供了载体和场域,融合新闻注重新闻情感话语的建构。分析获奖作品发现,获奖作品从地质空间中运用“沉浸式”情感叙事、时空体空间中拓展“情感想象”以及文本空间中搭建“情感框架”三个方面进行情感叙事。进一步归纳分析得出,获奖作品叙事情感因素的运用对于社会公众具有的情感动员效能,能够进一步驱动公众对社会发展进行建设性参与;能够引发共同情感,在塑造人类沟通的意义共享空间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对于新闻学话语体系的介入与更新,成为数字新闻学理论和方法建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刘倩欣 《新闻界》2023,(4):4-20
人文社科领域的“情感转向”,赋予了情感积极的认识内涵——情感并非理性的对立物,而是运行于社会公共空间,作用于公共话语建构过程,因而具有积极的公共性基础。环境传播的公共修辞实践,亟须引入情感的分析视角,以构建环境话语生成的情感叙事体系。在生态文本的符号实践中,情感叙事的核心是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话语,打造以情感认同为修辞目标的文本表征体系,其对应的公共修辞实践可以沿着三个叙事维度展开:一是生态安全维度的生命书写,二是生态价值维度的伦理投射,三是生态美学维度的审美移情。当前,环境风险已经深刻嵌入社会运行的底层结构,而且呈现出流动的、生成的、模糊的不确定状态,因此,情感叙事的重要使命是以环境领域的不确定性为观照对象,在情感维度上推动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识别、感知与认同,具体的公共修辞策略主要体现为意指概念维度的接合实践以及符号意象维度的象征实践。  相似文献   

12.
数字记忆工程是当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历史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叙事文本,实现了人文资源互动性生成、数字化再现与共享式传播。数字记忆工程的中国故事叙事的突破表现在挖掘跨时空多元文化记忆原故事,建构文史内容的故事性表达内容,推送结构动态交织超文本呈现的叙事作品,目前面临着从国内传播拓展至国际传播、从文化记忆上升到价值引领、从区域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记忆的挑战,其需要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正确价值导向,做好跨语境的传播内容与渠道设计,打造适合国际认知特征的沉浸式叙事文本,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导向下的数字记忆项目。  相似文献   

13.
“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编辑之友》2015,(3):80-84
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新闻文本形态多样,对新闻叙事的传统构成了极大挑战.一些数据新闻显示出一种数据信息僭越新闻故事的倾向,新闻生产正面临着叙事危机.事实上,数据新闻仍然应当坚守新闻本位,“叙事”要素不可或缺,它更应当被视为一种“叙述驱动的数据分析”.“数据驱动”与“叙述驱动”构成了数据新闻生产的双重动力,它融合了新闻报道的“信息模式”与“故事模式”,最终生成一种易于被受众接受的“有趣且重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出版业的技术革新对出版叙事的影响深重,在跨媒介移动和流变的背景下,数字出版叙事呈现可视化、互动化和沉浸化三种主要趋向。可视化使出版叙事更加趋向多维和强调体验;互动化消解了出版叙事中作者的主导地位,将受众参与纳入故事世界的整体构造;沉浸化则通过深化出版叙事在技术、情感层面的双重体验激发大众的阅读潜力,重构出版的社会价值。数字出版叙事的发展趋向预示着一种动态、多元且充满创意的叙事逻辑正在生成,在此过程中,数字出版既要致力于叙事形式的外部打造,又不能疏于对故事本身质量、价值的考量。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审美在文学修辞的向度内进行合理地延伸和扩张,使新闻文本呈现出一定的文学气质。这种气质不仅表现在新闻的语言修辞上,还表现在新闻文本的叙事修辞以及情感修辞上,文学修辞使新闻文本在审美上荻取了充满生机的生存詈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闻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叙事就是讲故事.叙事和故事乃一体两面共存的关系,故事是叙事所述之事,而叙事则是讲故事的方式.从文本的角度观察,古今中外大量的新闻报道、历史著作、文学作品无疑都是叙事作品,那同样作为叙事文本的历史叙事和新闻叙事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从内容取向、选题价值、真实性、时效性以及是否需要"想象力"等若干方面阐述了新闻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异同,爬梳它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探寻两种叙事文本各自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融合新闻不仅需要回到新闻本体,回应社会议题,同时也需要在叙事形态上有所创新,创设友好的用户体验,如此才符合社会化传播的逻辑要求。本文立足于融合新闻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文本形态,聚焦"一镜到底"这一典型的融合新闻叙事结构,研究"一镜到底"故事线上的多媒整合方式。融合新闻的"一镜到底"叙事结构,主要包含镜头位移、空间调度、场景推拉、界面引导四种类型"。一镜到底"的叙事,强调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元素协同对话,共同打造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流动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8.
关倩 《东南传播》2022,(11):26-28
数据新闻作为以数据联动为主要叙事范式的新闻形态,其日益产业化和流程化使得数据最终能够以可视化的动态作品呈现形式在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与传播。从新闻叙事机制的维度来看,以数据为主要载体的数据新闻拥有一套独特的叙事体系,其形成的全新叙事机制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底色。当数据成为新闻叙事和报道的核心环节,数据新闻已从叙事主体、叙事符号和叙事情境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在聚焦方式、叙事结构和视觉语法层面完成了自我重塑。  相似文献   

19.
孙丰菊 《视听》2022,(5):151-153
受媒介环境和社会认知体系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新闻叙事壁垒不断消融,用户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叙事模式从线性叙事转变为非线性叙事,叙事主体地位弱化,从权威走向隐退.在全新的叙事理念与互联网技术驱动下,新闻叙事的本质从新闻生产转变为新闻管理,叙事意义从告知叙事升级为参与叙事,新闻的价值及意义被不断重塑,由此引...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叙事的主体姿态是新闻文体成立、表达新闻价值倾向和人文品格的决定因素,是赋予新闻文本创造性色彩的关键,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新闻叙事主体姿态的呈现过程是一个与新闻传播同步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的呈现手段是设置时空、借助修辞或通过揭示意义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