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园于1990—1992年,先后对1540名幼儿进行了视力测查,测查结果发现视力异常的有95名,其中13名经医院诊断为斜视和弱视。 我们对95名视力异常的幼儿发病原因逐个进行了调查。除了先天性因素外,多数幼儿与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关。如看电视时间过长,看电视的距离过近和卧姿看书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指施:首先和幼儿家长联系,协助幼儿园共同纠正幼儿用眼的不正确方法,其次坚持做眼保健操。经过半  相似文献   

2.
看电视对开拓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发展感知、记忆、思维及想象力,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都有着特殊的作用。但是,幼儿看电视又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我通过跟幼儿谈话并加记录、请家长填调查表、开家长会三种途径,了解到本班幼儿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有50%的幼儿平时看电视的次数过多,多数幼儿每次看电视的持续时间过长,往往要看到精疲力尽困倦时方休。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在晚饭后喜欢活动,家长为摆脱孩子的纠缠,大都以“看电视”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电视去“管”住孩子;也有因家长过份迷恋电视而让幼儿陪着看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在幼儿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据张燕对北京市城市幼儿的研究调查,城市幼儿每天看电视的大约占幼儿总数的74.5%,而幼儿一般在园的时间大多为10个小时左右,因此每日在家的时间就变得非常有限。可是大多数的幼儿,每天却至少要在家看2至3个小时的电视,看电视的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到儿童的其他活动。“从调查到的情况看,幼儿喜爱电视等现代传媒,常常会边看电视或VCD,边手舞足蹈或是自己讲述其中的内容,并能与家人交谈,表明现代传媒这种形式对儿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1〕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较短,…  相似文献   

4.
德国儿科医师协会专家发现,父母可以根据一些症状判断孩子是否看电视过度。如果孩子看电视时出现咬指甲、抓头发、脸颊或耳朵发红等行为和特征,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该协会专家托马斯·芬德尔说:“儿童应该只被允许看他们可以理解、消化的东西。如果通过电视接触过多与他们年龄不相符合的信息,会影响身心。”专家建议,家长应严格控儿童看电视的时间。3岁以下儿童应被禁止看电视。  相似文献   

5.
孟淑雅 《新疆教育》2012,(13):235-236
1 问题的提 出幼儿因为特定的年龄、特定的心理需求会选择特定的行为方式,不论这个行为表面上看是对是错,是适当或不适当,它都有特有的意义,都是在帮助幼儿实现自己某一方面的愿望。不适当行为可界定为与年龄的适切性有所偏异的行为,它显著地妨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以及他人的生活。如幼儿将好好的玩具拆得支离破碎;无身体疾病的感到全身痒痒等。但幼儿的不适当行为中,往往有着特殊的意义,或是代表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关系,或是幼儿对成人发出一种要求信息,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如幼儿拆开玩具是想知道玩具里的小鼓为什么会发出响声;幼儿感到浑身痒痒是希望引起父母注意,得到关心等。幼儿的后天行为基本是“成人”(包括家长与教师)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最新研究指出:当十个月的幼儿看电视时,他们不单单盯看屏幕上美丽的图案和色彩,而且还忙于学习那些有助于他们智力发展的节目。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佐夫说:“一至两岁幼儿的语言接受能力,比他们的表达能力更早一步发展。在看电视时,他们能够了解一点缓慢而简单的情节的涵义。但那些快速的蒙太奇剪辑,使他们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7.
3要会分析评判幼儿“告状”的内容幼儿“告状”的内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道德判断力、道德评价及其个性等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告状”的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要求老师保护、帮助解决的强度高;中班幼儿的认知、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发展,其“告状”内容开始转向注意同伴的行为规范;大班的幼儿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则,而且善于观察和关心周围的事物,所以其“告状”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告状”现象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表现。作…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7,(8):89-89
据报道,德国科学家日前发现,父母可以根据某些症状判断孩子是否看电视过度。德国儿科医师协会专家表示,如果孩子看电视时出现咬指甲、抓头发、脸颊或耳朵发红等行为和特征,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该协会专家托马斯·芬德尔说:“儿童应该只被允许看他们可以理解、消化的东西。如果通过电视接触过多与他们年龄不相符合的信息,会影响身心。”  相似文献   

9.
幼儿与电视     
问:女儿很喜欢看电视,最近能说出电视中的一些话了,长时间看电视是否好? 答:幼儿初期仅凭看电视是得不到知识的。“不经体验得不到真知”这是婴儿时期学习的特征。只有在实际中看到了、摸到了的东西;通过电视、连环画的确认,又在生活中进行了体验后才可以作为知识。 长时间地看电视对于精力集中度、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电视不能总开着,要选择适宜的节目,有时间限制。 问:让孩子看电视,可以学语言,学到很多知识;是这样吗? 答:幼儿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人的交流。看到孩子,妈妈说道:“…  相似文献   

10.
演着重要角色。如果父母引导得好,通过电视这个媒介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他们理解现实的能力。然而至少是出于两个原因,不少父母都很不情愿让孩子看电视。首先担心电视那闪烁不定的画面、强烈的色彩会损害幼儿的眼睛,影响他们的视力。诚然这种担心有其科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学习的方式。在教育界,自十九世纪末出现了电化教学的萌芽,现在电视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电视也进入了幼儿教育领域,对儿童来说电视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幼儿期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带有不随意性,容易为新异刺激所吸引,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恰好电视正适合这些特点。电视画面生动形象,不受空间限制,可以看到世界各个角落的事物。特别是彩色电视,画面五彩滨纷,荧屏颜色的变化,画面的不断组合,可以在声音、光线、色彩、形象等各个方面使幼儿通过视听等各种感官具体形象地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幼儿喜欢看电视,无疑电视教育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合作、助人、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中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如,幼儿嘴上说“游戏时小朋友应当相互谦让”,可一玩起来谁也不让谁;幼儿知道“要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可面对跌倒在地的同伴却视而不见。幼儿亲社会言与行严重脱节,只会嘴上说,到了该做的时候却做不出来。这在幼儿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数教师也反映,如今的孩子只知关心…  相似文献   

13.
黄正 《幼儿教育》2002,(12):33-33
我们在一定的时间里让幼儿看电视,重视引导幼儿如何看电视。通过看电视,幼儿扩大了视野,促进了智力发展。第一,保教人员要熟悉和了解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确定哪些节目适合幼儿看,哪些不适合。要求保教人员与幼儿一起看电视,并讨论所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2B):30-31
幼儿对电视的着迷让父母感到烦恼,父母一方面觉得电视让幼儿见多识广,另一方面又怕幼儿沉溺于电视,影响阅读、视力或接触不良内容。既然看电视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就该充分挖掘“电视”的有益因素,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较长时间的电视暴露对幼儿注意力、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幼儿执行能力、幼儿睡眠、幼儿体重和血压状况等均会产生消极影响.电视暴露之所以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是因为较长时间的电视暴露会对幼儿的大脑造成过度的刺激,会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分散,会导致亲子互动活动的减少.为此,建议父母亲应限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不应把电视放在幼儿的卧室,应陪伴幼儿一起看电视,应避免幼儿在看电视时同时从事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A·盖塞尔说,从学习生活习惯的次序看,在学习大部分行为中幼儿总是学负行为比学正行为快。幼儿向周围世界学习,总是先学会一系列的负行为,如:幼儿刚二周岁半时,就先学会脱衣、脱鞋。后来才学会穿衣、穿鞋。幼儿入园后也是这样,因此我们要懂得这个规律。幼儿的负行为不是“不懂事”、“添麻烦”的表现,而是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过程和前提。通过教师耐心的教育,幼儿将学会一系列的相应“正行为”。当然,不抓住教育时机,忽视了  相似文献   

17.
每天看电视平均2小时以上的少年儿童,就有可能患上“电视病”——眼球症:长时间盯着荧光屏,会使眼球充血,还会使眼  相似文献   

18.
很多三岁到五岁的幼儿有间歇性的“逗眼”。如有的孩子看近处的物体或者疲劳的时候,双眼就会“对”在一起。如果不及时矫正,其中的一只眼睛就会长期处于斜视状态,从而形成“逗眼”。  相似文献   

19.
试论儿童电视美术片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向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看儿童电视美术片是当代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作在肯定一些研究指出的“弊”的一面的同时,从幼儿语言发展、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角度,着重分析了观看儿童电视美术片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认知能力;有助于幼儿语言习得;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加速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播媒介一般指的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就目前而言,幼儿接触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电视、电影、广播、图书、游戏机、录音带、录像带、影碟、卡拉OK等。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的影响愈来愈严重,占据着幼儿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对全国3336名城市儿童的调查,70%左右的幼儿在两周内接触4-8种媒介,其中尤以电视为甚。据另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表明,40%左右的4岁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小时以上,18%的4岁幼儿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幼儿接触媒介的种类、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媒介成为了幼儿的“保姆”和“朋友”。 就大众传媒本身而言,它是一种中介物质,也是一种中性物质,无所谓好抑或坏。但大众传播的内容,幼儿接触媒介的时间长短,幼儿与媒介相互作用的方式等,均构成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其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