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版"四经四史"之书为海源阁镇阁之宝,杨氏独辟专室储存,名"四经四史之斋"。而"四经四史"当为宋刻《毛诗》两部、宋刻《三礼》各一部、宋版《史记》三部、宋刻《两汉书》各一部、宋刻《三国志》一部,若依王绍曾先生等订补所载,宋刻元明递修《两汉书》各一部亦应计入"四史"之中,于是"四经四史"则为十三部珍本典籍。  相似文献   

2.
宋版"四经四史"之书为海源阁镇阁之宝,杨氏独辟专室储存,名"四经四史之斋"。而"四经四史"当为宋刻《毛诗》两部、宋刻《三礼》各一部、宋版《史记》三部、宋刻《两汉书》各一部、宋刻《三国志》一部,若依王绍曾先生等订补所载,宋刻元明递修《两汉书》各一部亦应计入"四史"之中,于是"四经四史"则为十三部珍本典籍。  相似文献   

3.
知不足斋本《南宋院画录卷》上鲍廷博跋提到此书引用了《宝绘录》的资料,从接受史角度看,后世学界及《四库》馆臣基本把《宝绘录》归为资料来源不可靠的伪作,指出此书之谬,殆误后世;但是乾隆年间藏书家鲍廷博为《南宋院画录卷》知不足斋本做题跋并且曾刊刻《宝绘录》知不足斋本,以厉鹗及鲍廷博之眼力应该不难发现《宝绘录》粗疏谬误之处,然而他们却以大量引用《宝绘录》内容及刊刻《宝绘录》的形式助长了此谬书的流行。所以本文希翼借助此类题跋的个案研究揭示出明清时期的画学著书环境及文人著书心态。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吴门袁氏家族刻书与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刻书与藏书事业大发展的明清时期,吴门袁氏作为刻书与藏书世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页。考证以袁褧为主的袁氏成员所刻主要书籍之版本面貌,以及首刻《唐伯虎集》之时间与原因,可以一斑而窥全豹,其原因在于袁袠与唐寅相似的受冤系狱的经历以及留事实于后人的目的。在汇集了袁廷梼重要校文的基础上,对家族刻书、藏书特点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5.
四是目录(包括索引等)。目录指各种各样的图书目录(录即说明、提要之意)。清末李之鼎、周贞亮在《书目举要》一书中说:“读书欲知门径,聚书欲知派别,非从目录学入手。其道无由。”这话说得切要。目录之书,部类纷繁。有目录的目录(目录书的书目),如前引的《书目举要》,还有邵瑞彭的《书目长编》。考订书籍的源流,有历代的《艺文志》、《经籍志》(包括《二十五史补编》中的补志)、《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等)、(《郡离读书志》(宋晁公武)、《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等等。查版本有《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等。考书籍的佚存情况有各种《引用书目》  相似文献   

6.
后世学者校注朱淑真《断肠词》多以毛晋汲古阁刻《诗词杂俎》本、汲古阁未刻词本为底本。迄今为止,成就较为显著的《断肠词》校注本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唐圭璋编《全宋词》,冀勤《朱淑真集注》,以及张璋、黄畲《朱淑真集》四个版本。《四印斋所刻词》以及冀、张注本录词可谓详备,但失于精审;《全宋词》本甄别甚工,但却过于简略,未加详论。  相似文献   

7.
王士禛是广陵词坛的总持,有词集《衍波词》、词话《花草蒙拾》、词选《倚声初集》,且支持孙默汇刻了《国朝名家诗馀》,并评点过邹祗谟、董以宁、梁清标等人的词集。当今学界主要从"词论"、"词作"和"词史地位"等三方面对王士禛的词学贡献进行论析,虽时有精辟之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王士禛词学研究尚有拓展余地。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许裢精通法学、文学、医学,一生著述、刻书颇丰,编著有《洗冤录详义》、《刑部比照加减成案》、《六朝文絮》等。许裢的刻书以实用书籍居多,刊刻精美,是一代刻书大家。这些著述和刻本都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仅元人苏天爵所编《国朝文类》一种,其余以往认为系西湖书院所刻者,多为江浙行省及下辖诸路儒学所刻,仅置版于书院而已。西湖书院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了南宋太学书版,元亡后这批书版又为明国子监所承继,使得宋代高度发达的版刻成就有了更多的直接传承渠道。  相似文献   

10.
列出画史上"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诗文集的7个主要版本.明天顺荆溪蹇刻七卷本《倪云林先生诗集》,为倪云林诗文集之祖本;清康熙城书室刻十二卷本《清閟阁全集》,为倪云林诗文集最完善之本.而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云林画谱》为倪瓒所作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1.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指出。讹误主要分为三类: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转引或脱文;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今人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12.
凡是研究书法或爱好草书的人,都熟悉唐孙过庭所撰并以草书自书的《书谱》(残)。但长期以来,人们所见到的大多是刻本,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有真迹影印本流传。据记载:《书谱》刻本,最早是宋刘焘等人集摹的《淳熙秘阁续法帖》本,亦称太清楼刻本,后有薛绍彭刻本,再后有明人的《停云馆法帖》本和《玉烟堂帖》本。以上诸刻,据杨守敬《学书迩言》  相似文献   

13.
《雁影斋题跋》四卷,清代李希圣撰,所记为方功惠之藏书。作为清代著名藏书家,方功惠的藏书多宋元刻本和精校、精抄,李希圣为方氏藏书撰写的题跋集对于书籍的版刻行格、藏书印记、他书著录等方面的信息均有涉及,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仁山丛考     
辨证了《四库总目提要》及其它文献对金氏文献著录若干错误 ,力图对金履祥诗文集的历代板刻流传及著录情况作一系统的疏理、考辨和叙述 ,并对《抱经楼藏书志》著录中有关错误作出辨证。  相似文献   

15.
全文首先参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对宋代可见的唐人诗文别集进行初步梳理。唐人诗文别集的流传不仅仅赖于宋人搜求汇集与整理,还依赖于宋人的出版传播。这种传播与宋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紧密相连。从刻书的主体来看,宋代官刻、坊刻和私刻都刊行过唐人别集。从对唐人别集刊行的力度来看坊刻和私刻刊行力度是最大的,并对唐集传播影响最深。通过对有宋一朝官刻、坊刻和私刻刊行唐人别集的考察,从其版刻地我们不难看出唐集出版的地域特点,其刊行地谝布宋境,集中于当时浙江、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其流布之广,愈发展现唐人诗文别集对宋代文化发展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6.
明毛晋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国内久不见其传本。上海徐培钧先生从日本得到日藏彭氏知圣道斋抄《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的复印件,从中我们了解到该本的收词情况。结合该本成书之前,尤其是宋代刘成的各种词的总集,以后的各种辑本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分析后认为,汲古阁未刘本《漱玉词》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是李清照词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辑本。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万历阁臣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的记载,《万历起居注》、《明神宗实录》和万历阁臣集或奏疏集虽然有优劣之分,但可以互为补充参校的作用极为明显。研究万历朝朝政时,万历阁臣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不可不读,而阅读这些奏疏时,将以上三书互相参照来读实不可忽视。近日笔以《万历起居注》为主,参照阅读了李廷机的《李节集》及《明神宗实录》的有关部分,将三书所记李廷机任职内阁期间的奏疏作了对比,对比的结果充分证明了以上所提出的论点。  相似文献   

18.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作品的法帖,学术界公认世存《淳化阁帖》刻石仅有宋"杭州本"、明"肃府本"、清"关中本"和清"溧阳本"四种。新确认的清初河阳学者薛所蕴补刻完整的明代百泉本《淳化阁帖》是当今存世的第五种原帖石,其中《伯远帖》的刻入对于百泉本阁帖年代的研究和《伯远帖》流传情况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顾吉辰先生主编的《钱大昕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版),颇留心于竹汀先生之佚文。书中有顾吉辰《钱大昕钱大昭著作考》、顾荻《钱大昕的佚文六篇》、朱瑞熙《钱大昕钱大昭著作续考》、《钱大听佚文五则》数篇,对钱大昕的佚文作了不少工作,甚可夸赞。曩读目录学书籍,也曾辑有佚文数篇,今对照以上诸文并钱大昕的《潜研堂集》、《十驾斋养新录》,复有溢出此数家之外者,现辑出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东晋慧远修习"念佛三昧"禅法的具体法门是"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此禅法在实践中融合了老庄的思想观念与方法:思想观念上,慧远追求的佛家终极境界与《老子》的"道"同实而异名;其禅定方法接近于《庄子》的"心斋"、"坐忘",强调昧然忘知、心神虚静。故此禅法的实质是"澄怀观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