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看下面的两个例题: 例1、两电阻R_1、R_2并联,若R_1=630欧,R_2=70欧,求总电阻。解:由1/R=1/R_1+1/R_2得 1/R=1/(630)+1/(70)=1/(63) ∴ R=63(欧) 例2、电阻R_1=200欧,R_2=50欧,求并联时的总电阻。解:由1/R=1/R_1+1/R_2得  相似文献   

2.
例题将R1=2欧姆、R2=3欧姆、R3=4欧姆的三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这三个电阻的电功率之比是多少? 错解:由公式I=U/R,可将电功率公式P=UI推导为P=U2/R,因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U相等,所以各并联电阻的电功  相似文献   

3.
串、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是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下面介绍几种巧解方法。 一、等效电路法 例1 三个电阻R_1为13欧、R_2为6.5欧、R_3为1.3欧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大于1欧 (B)小于1欧 (C)等于1欧 解析:把R_2看成是两个R_1并联的等效电阻,把R_3看成是10个R_1并联的等效电阻,这样R_1、R_2和R_3并联就等于13个R_1并联,所以,总电阻R=R_1/(13)=1欧。故应选(C)。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7年第11期发表了《浅谈求并联总电阻》一文,文中由n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公式1/R=1\R_1 1/R_2… 1/R_n推出:R=1/(1\R_1 1/R_2… 1/R_n)=R_i/(R_i/R_1 R_i/R_2 … R_i/R_n)文中指出,“其中R_i为n个电阻中的任意一个电阻”.依此,用R=R_i/(R_i/R_1 R_i/R_2 … R_i/R_n)(以下称上式)求并联总电阻,只有当n个电阻中最大的电阻等于其余各个电阻的整数倍时才较方便.其实,从上式的推导过程我们不难看出,R_i并不  相似文献   

5.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1/R=(1/R_1) (1/R_2) … (1/R_i) … (1/R_n)=sum from i=1 to n (1/R_i) (1)这种方法可称为“倒数法”或“电导法”。当各支路电阻相等时,R_1=R_2=……=R_i=…=R_n,则R=(R_1/n)一般说来,实际的并联电路各支路电阻往往是不相等的。能否有办法让各支路电阻变成相等呢?下面让我们来研究图1所示的电路。该电路两支路的电阻R_1>R_2,如果用R_(21)和R_(22)两个支路代替R_2支路,R_(21)=R_(22)=R_1,如图2所示,两图表示的电路并联总电阻相等,图2是图1的等效电路。它们的并联总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课内提问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将三个电阻R_1=13Ω、R_2=6.5Ω和R_3=1.3Ω并联,求并联后的总电阻。正当大家按照并联电阻公式1/R=1/R_1+1/R_2+1/R_3进行繁琐地计算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很快地报出了R=1Ω的正确答案。我及时肯定了他思维敏捷、解答正确,还请他向全班  相似文献   

7.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6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2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消耗的功率;(3)在原电路中电阻R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1,为使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6W,求电阻R1的阻值;(4)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2,为使电阻R2消耗的功率也为6W,求电阻R2的阻值。答案(1)电源电压U=IR=2A×6Ω=12V。(2)电阻R消耗的功率P=IU=2A×12V=24W。(3)电阻R1与R并联,电阻R1消耗的功率P1=U2/R1,6=122/R1。解得:R1=24Ω。(4)电阻R2与R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2=U/(R R2)=12/(6 R2)。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I22R2,6=I22R2。解得:R2…  相似文献   

8.
中学物理遇到形如1/A=1/A_1 1/A_2算式的有四处: 1.两电容器串联的总电容1/C=1/C_1 1/C_2 2.两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1/R=1/R_1 1/R_2 3.两个电灯并联在电源上,它们的功率分别是P_1,P_2如果把这两个电灯串联,接在原电压的电源上,其总功率1/P=1/P_1 1/P_2 4.电炉热水器有两组炉丝,单独接入其  相似文献   

9.
试题解析题1有三个电阻,将R1和R2并联时总电阻为1.2Ω,将R2和R3并联时总电阻为2Ω,将R1和R3并联时总电阻为1.5Ω,则R1、R2、R3并联时的总电阻是多少?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求并联电路两个支路的总阻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一支路的电阻R1是另一支路电阻R2的整数倍,经过本人的细心观察和理论推导,得到了一个快速求其总电阻的公式,即R总=R大/(n 1),其中,R大为两个支路中阻值较大的电阻,n为两个支路中较大电阻与较小电阻阻值的比值,即n=R1/R2(R1>R2).  相似文献   

11.
方程1/x+1/y=1/z是从诸多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模型(方程)。在电学中,它描述着并联电路中两个并联的电阻R_1、R_2与总电阻R之间的关系,即1/R_1+1/R_2=1/R。它也可以理解为两个串联电容器的合电容C的倒数等于两个电容C_1,C_2的倒数之和,即1/C_1+1/C_2=1/C。在光学里,它反映球面镜成象的物距u、象距y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即1/u+1/y=1/f。在数学中的表形式更多,已有人对此作介绍,这里再列举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电学中每当牵扯到电阻的并联问题时,部分同学感到并联电路难以理解。特别是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问题,一是计算麻烦,二是浪费时间,下面有几种理解和估算方法供参考: 一、理解1、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 1/R2 ……1/Rn)。2、在电路中有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总电阻(R)等于其中一个电阻的n分之一。(R=r/n)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韦达定理在数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用它来解物理题也有其独到之处。下面举两个例子,供参考。 例1 将一阻值为r的均匀电阻丝切为两段后,再并联使用时,最大电阻为多少? 解:设电阻丝切为两段后,阻值分别为R_1和R_2,则有R_1 R_2=r.① 再设它们并联时的总电阻为R_并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下列4组电阻,分别并联后等效电阻最小的是()组A.R1=8Ω,R2=14Ω。B.R1=6Ω,R2=16Ω。C.R1=4Ω,R2=18Ω。D.R1=2Ω,R2=20Ω。1公式法由1/R总=1/R1+1/R2有1/RA总=1/8Ω+1/14Ω,解得RA总≈5.1Ω。同理RB总≈4.4Ω,RC总≈3.3Ω,RD总≈1.8Ω,故答案为D。该方法不但僵化机械,过程烦琐,且结果不精确。2变换公式法由1/R总=1/R1+1/R2有R总=R1R2/(R1+R2)。因四个备选项中两电阻的和都相等,故在比较两电阻的积的大小中,谁最小并联后等效电阻的值就最大,显然选项D正确。该方法不仅浅显明了,且通俗易懂。3定值法由1/R总=1/R1+1/R2,有…  相似文献   

15.
结论:电阻R1和R2并联,如果R1和R2阻值之和为定值,则当R1=R2时,R1和R2并联的总阻值最大.证明:设R1 R2=k(k为定值),将R1和R2并联,并联的总阻值为R并.则:R并=R1R2/(R1 R2)=R1(k-R1)/k=(-R21 kR1)/k=[k2/4-(R1-k/2)2]/k从而可知:当R1=k/2时,R并最大.即:当R1=R2时,R并最大.在电学解题过程中,如能灵活地运用这个结论,就可以减少一些繁琐的计算、推理和思考过程,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有事半功倍之效,下列几例均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方便快捷求解.例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L是小灯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时,灯的亮度()A.…  相似文献   

16.
实验和理论告诉我们,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即1/R=1/R_1 1/R_2 … 1/R_n,基于此,我们应用数学工具稍加推导,就可得到以下四个推论。掌握这些推证思想和熟记结论,对开拓思维、理解概念和快速作答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93年第2期“求并联总电阻一得”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中写道:R_1=200Ω、R_2=50Ω,求R_1、R_2并联总电阻.  相似文献   

18.
<正>变压器是交变电流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内容,具体的考点有下面三个方面。考点1: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的应用例1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电阻R_1=R_2=R。和R_1并联的D是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可视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在A、B之间加一个如图1乙所示的交变电压(电压为正值时,UAB>0)。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19.
题有三个电阻,其阻值之比R1:R2:R3=3:2:1,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 (A)1:1:1 (B)1:2:3 (C)3:2:1 (D)2:3:6 错解:根据I=U/R可知,当电压U一定时,  相似文献   

20.
“恒定电流”一章中有两个极值问题很重要,现讨论如下:1、并联电路两支路电阻代数和一定,两支路电阻之差最小(最大)时,并联电路电阻最大(最小)。设两支路电阻分别为RX和RY,且RX RY=R(恒量),则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并=RXRY/(RX 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