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第35页与第36页关于法国在印度的殖民据点,同一地点却用不同文字表述,即“本地治理”与“本地治里”。又课本第37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第55页《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与第56页《独立前的拉丁美洲》图,三图上西班牙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分别称为“西班牙领地”、“西班牙属地”和“新西班牙”。我认为前两个称谓应统一起来,称“属地”更准确。因为哪个国家占有的殖民地都称“××属××”,如第51页的“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第56页的“法属殖民地海地”、“西属拉丁美洲”。“新西班牙”称谓也不完整,应为“新西班牙总督区”,这是…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3页:“14世纪时,商业、银行金融业先后在意大利各共和国以及荷兰、英国等地兴盛起来,国内外市场逐渐形成”中的“荷兰”应改为“尼德兰”或“尼德兰北部”。因为14世纪时还没有荷兰国家,荷兰是在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即1581年才建立的。“荷兰”的演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36页:“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课本第37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有三块:加拿大西部、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英法七年战争之后,法国虽然丧失了加拿大和新法兰西,但仍拥有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直到1803年拿破仑时期,才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怎能说七年战争期间(1756~1763),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荡然无存”呢?“荡然无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36页叙述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从这段文字表述看来,在七年战争之前,法国已经占有整个加拿大。在第37页的《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这两幅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事实上法国并没有占有全部加拿大,而只占有现在加拿大的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因此,课文中的表述用“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和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比较妥当。法国丧失的是加拿大的“殖民地”$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方道林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71页:《1815年的欧洲》图中的“荷兰”错了。分析:根据维也纳会议的“最后总决议”,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由荷兰国王进行统治。因此,1815年该地的国名已不是“荷兰”,而是荷兰和比利时合并后成立的“尼德兰王国”。建议:将图中“荷兰”改为“尼德兰王国”。“荷兰”应为“尼德兰王国”$北京市首都医大附中@张江平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37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与第85页《美国的领土扩张》图所示使人无所适从。从前图可见,佛罗里达半岛是英国“夺自西班牙”,而后者的文字又说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于“1810~1819年取自西班牙”。既然佛罗里达早已为英国所夺得,美国又何能“取自西班牙”?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在美洲疯狂殖民侵略,在1565年占领佛罗里达半岛。17世纪英国和法国加入殖民者行列,并相互产生尖锐矛盾。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后,西班牙同英国签订协定,以佛罗里达半岛换取哈瓦那。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西班牙对英作战,1783年,英西两国签约,西班牙夺…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3页:“14世纪时,商业、银行金融业先后在意大利各共和国以及荷兰、英国等地兴盛起来,国内外市场逐渐形成。”第11页:“(14~16世纪)从葡西的海外扩张和掠夺中得到实惠的荷、英、法等国壮大起来,同葡西展开了争夺商业和殖民霸权的斗争”;“发了财的葡萄牙、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第103页:“16世纪,荷兰就开始对印度尼西亚进行侵略。”第70页:“为了防范法国东山再起,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由荷兰国王进行统治。”这些描述中反复提到一个名词“荷兰”…  相似文献   

8.
纽约(New York),美国最大的城市,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可是它最初的名字却是“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为什么后来更名为“纽约”了呢?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19页《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图中标有“联合省共和国”,恐怕标得不对。因为,根据图示可知,尼德兰地区一部分是天主教区,一部分是新教与天主教继续斗争地区。而联合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信奉加尔文教,应属于新教区。所以标“联合省共和国”与图示不符。而且我们知道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上半期进行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是16世纪初开始的,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都是16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却是16世纪下半期进行的,即1566年至1581年。尤其联合省共和国的建立已是16世纪末,所以宗教改革后,尼德兰革命前,尼德兰地区应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10.
英国国教是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摆脱罗马教皇的统治和打击天主教会的势力,在英国推行宗教改革后形成的英国国教会。它是否属于新教教派?课本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即第17~19页的文字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在第19页的《宗教改革后新旧教的并立》插图中把英国国教列为“新教区”。可是在课后的练习题3中问道:在西欧的宗教改革中,产生了哪些主要的新教教派?《教学参考书》第43页提供的参考答案却是: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教派。很显然,在这里,课本与教参对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英国国教是否属于新教教派界定不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的地点 ,课本第 12 5页为“汉口” ,第 12 6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形势示意图》为“武昌” ,第 12 7页《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表中“来自地方”为“武昌”。与课本配套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册第 2 4页为“汉口”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地图填充图册》第 14页标的地点在江右 ,即武昌。到底是“汉口”还是“武昌” ?2 0世纪 2 0年代 ,武汉由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部分组成。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会议是在武昌的董必武寓所举行的 ,并推选出负责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为“武昌”。另外 ,课本第…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 64页 :“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鲁班 ,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紧接着 ,课本第 65页 ,又说鲁班是“春秋末年鲁国人”。鲁班生卒年不详 ,活动于战国初期 ,有人推论他出生于春秋末年。课本两处说法应一致。“战国初期”?“春秋末年”?$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 117页 :“元朝的……建康、杭州、成都的丝织业很发达。”此处的“建康”应为“应天即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1页《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图右侧 :“应天 :今江苏南京。”课本第 15 2页 :“13 68年初 ,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课本这两处都对 ,并没有出现“建康”字样。人教社 1990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第 3 6页 :“13 5 6年 ,朱元璋攻占集庆(注 :集庆 :今江苏南京 ) ,改名为应天府。”《辞海》1979年缩印本第 499页 :建康 :①晋建兴元年 (公元 3 13年 )因避愍帝司马邺讳 ,改建邺为建康。即今南京市。……隋灭陈 ,…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知识点 ,历史课本上和政治课本上的表述有所不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几个疑点。1 《世界历史》第一册第 93页 :“尼德兰革命 ( 15 66~ 160 9年 ) ,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政治》( 1997年 12月版 ,1999年 4月西安第二次印刷 )第 5 5~ 5 6页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在欧洲的大国中推翻了封建统治 ,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 ,是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学生问 :世界上“第一…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115页《西方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一图中,英控制区未包括阿富汗;但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册第16页中,阿富汗却是英国控制区;在课本第114页又是“英国控制了阿富汗”。费解的“控制区”阿富汗$山东省青州市第六中学@张彦  相似文献   

16.
纽约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1609年,当时受雇于荷兰人的英国探险家亨利.哈德森,为找出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而发现了曼哈顿岛。十五年以后,荷兰殖民者来到此地,开始建立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这块殖民地迎来了世界各地愿意到此工作的人。在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纽约城里说着十八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112页:“渤海境内有10万多人户。”“人户”是“人”还是“户”?是“人”还是“户”?$山东省蒙阴一中@宋炳福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88页:“以广大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主体”一词合适吗?“主体”之外尚有来自何方的力量属于第三世界的力量?据课本第107页的注释得知:“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它是指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或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准此,这句话可以改为“广大的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或“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主体”之外?$江苏省铜山郑集中学@彭修建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99页:“接着又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段文字看起来就好像是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已经完全将香港地区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而事实上我们都清楚,香港地区应当包括三块:第一块是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第二块是英国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司;第三块则是在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强行租借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包括许多岛屿在内的新界,租期为99年。因此应该说:接着又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割占了香港岛和九龙司。香港的“割占”过程$江苏省大丰市…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50页、第71页、第74页、第83页、第136页、第138页的几幅图中存在问题。第一,英国是否包括爱尔兰?第71页的图例中,英国没有包括爱尔兰,第83页地图又把爱尔兰单独注明。我认为都不妥,因为这时的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英国的全称是什么?第74页地图上注的是“不列颠爱尔兰联合王国”,第83页地图上注明英国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因此,在这里我们应该熟悉一下英国疆域及名称的演变。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英国不包括苏格兰和爱尔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先后征服了爱尔兰、苏格兰,并将其兼并,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