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清末甘肃省谘议局的组建、运行及发展的始末。首先分析谘议局的建立与议员的选举,然后分析谘议局的议案,最后探讨甘肃省咨议局与其他省咨议局的差别,以展现甘肃议会民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从清末顺直谘议局到民国顺直省议会,直隶省议员的工资呈增加趋势.从当时工资水平来看,远高于一般工人及农民,说明议员处于社会中上层.但是议员的工资低于行政官员的工资水平,又说明作为地方立法机关的顺直省议会,在地方权力结构的地位仍低于行政机关.由于财政枯竭,议员的薪水到后期往往长时期拖欠,致使议会的会务难以正常维持,成为近代直隶议会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江西谘议局的设立,标志着近代江西政治转型拉开了帷幕。在第一次常年会期间,江西谘议局积极履行法定职能,通过了大量议案,保育民生,监督行政,取得了显著成效。谘议局开启了近代江西法治的萌芽,实现了中央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预示着省级政治单位朝着三权分立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4.
清末谘议局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活跃在谘议局的立宪派又应当如何评价?这是目前史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清朝幅员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必发展的程度不一致,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特点不一样,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的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各省谘议局应进行具体分析;对立宪派也应该分地区分阶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拟从分析清末湖南谘议局的政治活动及议员的特点入手,探讨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及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在清末中国宪政道路的探索上历经艰辛,从主张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以及开明专制又回归到君主立宪。此间,他又对君主立宪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的一些具体、独到的主张和见解。有力地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政治体制问题是当时知识分子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黄遵宪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与评价,对君主立宪的推崇与选择,在当时颇具代表性,某些议论与见解亦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时,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还非常模糊,且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流亡日本后,在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中,梁启超开始摆脱康有为的窠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后,又与时俱进,走上了共和政治的坎坷征程。  相似文献   

8.
浅析清末宪政活动中顺直谘议局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谘议局相比,顺直谘议局在清末筹备立宪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它坚持严格遵守<谘议局章程>,虽然与行政官厅也有矛盾,但从未采取停议和解散的过激行为,同时对其他谘议局的过激行为给予劝解.究其原因,主要是清末直隶地区官绅之间的关系相对协调,顺直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矛盾较小.  相似文献   

9.
杨度一生以救国为己任.在救国的名义下,他曾肯定“骚动”的进步意义,表露出某种激进色彩.然而他并不赞成共和革命,而是主张通过君主立宪,为实现所谓“金铁主义”即打造经济军事强国提供制度保障.辛亥革命之前,这种不乏爱国真诚的宪政主张大体属于正途.辛亥革命之后,鉴于时局变动,他一度拥赞共和.但因固守其原有立场,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他很快站到共和对立面,并以“君宪救国”为由,拥袁助袁,鼓吹帝制,从而导致其宪政主张与帝制主张趋同的歧变.  相似文献   

10.
知识线索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1689)—美国1787年宪法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建立(1789)—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1792)—德意忠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8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