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曾经指出:"司汤达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文学家,他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内部腐化的不可避免和它的愚蠢的短见。"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拉辛和莎士比亚》《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意大利轶事》。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读者所熟悉的。而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读者知道的却不多。这部书我国解放前虽有译本(名《帕尔玛宫闱秘史》),但印行数量很  相似文献   

3.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一个18岁出道,23岁上断头台的悲剧典型形象于连·索黑尔。有论者说于连是个人主义野心家,也有论者说他是反叛的英雄。就作品《红与黑》而言,有人以它深刻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天主教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复辟势力的反动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风尚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形势,指出这是一部杰出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以《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著作享誉世界文坛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生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将来离世后,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这样的话: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他甚至在自己的《自恋回忆录》中,为墓碑上的文字顺序做了明确的安排,并且直言“请不要在我的墓碑上添加其他任何肮脏的描写和平庸不堪的赞美……”。  相似文献   

5.
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通过主人公于连·索黑尔的个人奋斗经历,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社会生活。从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于连的奋斗目标、思想性格、生命历程以及爱情这几个方面分析作品的题目与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奠基作品。小说基本情节取自1827年《法庭公报》贝尔德情杀案件的素材。最初标题《于连》,校印期间定为《红与黑》,并加副题“1830年纪事”。《红与黑》围绕主人公于连在维利埃尔小城、贝藏松社学院、巴黎上流社会三个生活场景的个人奋斗经历和爱情悲剧,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期广阔的社会风貌,抨击了贵族的专  相似文献   

7.
<正> 著名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1830),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成熟的作品。这部作品问世以来,以其深广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博得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司汤达的《红与黑》的主人翁于连和巴尔扎克《幻灭》中的吕西安是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他们的出身、地位、生活经历、精神性格及其表现的社会意义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对二者作了分析比较,较全面反映法国王政复辟与资产阶级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遭遇,对他们的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同时也否定他们的双重性格,说明当时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些特点和意义,旨在探索比较文学的研究规律。  相似文献   

9.
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奠基作品。小说基本情节取自1827年《法庭公报》贝尔德情杀案件的素材。最初标题《于连》,校印期间定为《红与黑》,并加副题《1830年纪事》。  相似文献   

10.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及代表人物司汤达的《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从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体会其产生在法国的深刻意义及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11.
法国资产阶级作家斯丹达尔(1783—1842)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多年来,围绕这部作品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修正主义者对这部作品作了严重的歪曲,有意抽掉它所反映的政治内容,抹煞资产阶级革命后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攻击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拿破仑,  相似文献   

12.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真正奠定司汤达在文学史的地位的不仅在于他笔下的主人公有其丰富的内涵,更主要的在于他在心理描写方面的划时代贡献。他的代表作《红与黑》的艺术成就是极其杰出的,最为突出的是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的天才。他继承了莎士  相似文献   

13.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的创造和贡献,就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艺术地真实地再现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创作中,他着笔于心理内容,丰满人物的1830性格;强化心理描写的社会性,含义深远;巧妙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显示娴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4.
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巨著《红与黑》赢得了世界上广大读者的喜爱,于连这一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不朽的艺术典型,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而且对后世小说的心理分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众多的法国作家中,司汤达是惟一一位亲身参加过拿破仑战争的,他生前文名寂寞,死后才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5.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的创造和贡献,就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艺术地真实地再现1830年法国波旁王趄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创作中,他着笔于心理内容,丰满人物的性格;强化心理描写的社会性,含义深远;巧妙地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显示娴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6.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17.
《红与黑》问世160年来,对它的评论焦点几乎全都集中在对主人公于连的认识上。人们却很少谈到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作品的浪漫主义成分。国内较有影响的一些外国文学教材,在分析《红与黑》的艺术特色时,也都忽视了这一问题。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从时间上说,它的产生和发展,同法国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雨果的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同《红与黑》几乎是写于同一年。多数早期批判现  相似文献   

18.
有许多外国文学名著由于中文翻译不同而出现了一书多名的现象。现辑录一些,以飨读者。▲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旧译《汉姆莱特》,又称《王子复仇记》。▲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著《吕西安·娄凡》旧译《红与白》。  相似文献   

19.
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中的主人公,长久以来于连因其心理的复杂性而备受争议,批评与叹惋皆不在少数,本文认为“可恨之入必有可怜之处”,因而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和于连自身的情况来分析其形象。  相似文献   

20.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多数都涉及了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其代表作《红与黑》便是其一。为了塑造德·雷纳夫人这一形象,作者用大量笔墨展现了她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她进行的伦理救赎,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本研究围绕德·雷纳夫人这一角色,对作品中呈现的人与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不同关系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试图探讨德·雷纳夫人在面对伦理蒙昧、伦理选择直至伦理回归的三个阶段,以期挖掘司汤达作品在人伦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