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仫佬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和途径,提出应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多元一体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仫佬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和途径,提出应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多元一体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仫佬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和途径,提出应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多元一体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一种文化,任何家庭及其教育都有其民族归属性。任何家庭都是某个民族的家庭,任何一种家庭教育也是某种民族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产物,民族文化制约或促进着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同时家庭教育反过来在丰富和不同程度地改造着民族文化,可从家庭教育中探寻文化的传承过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以乡镇、社区家庭文化建设为契机,收集和整理家庭文化中的健康内容为幼儿家庭教育所用,通过讲座、品评会、辨析会、"串门子"、"友好小组"、"混龄家庭俱乐部"等形式,对家长开展系列指导活动,在提高家长对家庭文化认识的同时,帮助和引导家长自觉运用家庭文化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使孩子在优秀家庭文化的沐浴下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本不足导致了城市流动儿童无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区教育中均处于困窘境地。政府要为城市流动儿童的家长提供更多发展平台,以提升其家庭教育质量,增加城市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学校应树立公平的基本价值导向,保证城市流动儿童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全社会都应有关心弱势群体的心态,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推动城市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传承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它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桥梁,是儿童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文字上移"趋势的冲击、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梳理、家庭教育的质变及社区教育传承功能的缺失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遭遇困境。学校教育中应提升教师乡土文化情怀、开发乡土文化课程,社区教育营造乡土文化教育氛围,学校、家庭、社区之间联动共生。实现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8.
从大教育观念看,现代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实施的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社区是孩子走出家门,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社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只有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实现家庭、社区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综合,整合三者的教育资源,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李敏 《新课程研究》2010,(1):99-101
社区早期教育突破了传统上幼儿园教育的界限,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幼儿园必须突破原有的办园理念和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在社区早期教育中的主导功能,探索新时期的社区早期教育模式。社区早期教育要以家庭为基点,充分开发利用家庭教育的无形资源.通过家长辐射影响社区的文化教育氛围;以幼儿因为核心,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指导方式,实现多层次的早期家庭教育;以社区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各部门早期教育的职能,整合社区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早期教育与社区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0.
教师家长委员会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以学校发展、家庭教育、社区文化为主要阵地,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团结教师志愿者、家长委员会代表、社区青保干部自主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管理中,形成了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从而发挥学校、家庭、社区和谐共建的指导功能、策划活动的智慧功能、示范群体的榜样功能和沟通协调的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11.
谭敏 《教育评论》2020,(5):22-28
与城市家庭教育呈现出的习得性、理性化、相容性、筛选性和学习型等文化特征不同,农村家庭教育由于经济水平、成员背景、教育理念、成员互动等多方面的特点衍生出一套文化逻辑。随着社会结构与功能变迁,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文化内核发生剧烈动摇:家庭双系抚育受到巨大挑战,家庭教育主观认知模糊,教育内容方法无所适从,面临传统教育资本失落和现代教育资本匮乏的双重危机。建立起承继与突破并重的农村家庭教育系统,重塑农村家庭的文化场域,搭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充盈农村家庭教育的传统资本与现代资本,完善构筑农村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有助于避免文化性断裂引发的叠加式和循环式后果,实现农村家庭教育文化逻辑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散乱、迷茫的状态存在于家庭场域之中,且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缺乏挖掘整合这些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努力,呈现出低效率、低效果的状态。本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家庭历史文化资源种类的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家庭在整合民族历史资源中存在的误区,从而优化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并维系本民族特色,有意识培养具有认同意识的民族成员。  相似文献   

13.
韩影  付品雯  石闯 《甘肃教育》2022,(21):36-41
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是国家和地方关注的重点。通过调查亲子阅读情况,发现欠发达地区幼儿家庭文化资本较低,其中,家长言传身教指标方面,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开展较晚、阅读频率较低、幼儿阅读兴趣尚未养成;家庭文化产品指标方面,阅读环境较差、阅读材料提供匮乏、阅读能力培养意识不强和阅读方法欠科学;家庭制度性教育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为此,地方县级人民政府应支持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利用社区加大宣传家庭文化资本的重要性,幼儿园应有效引领、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家长承担起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为欠发达地区幼儿家庭提供均衡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孟庆  汪淙 《贵州教育》2009,(15):23-2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幼儿教育溶入家庭、社区,促进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形成社会-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社区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教育是整合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后的终身学习立体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的核心就是“育”,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从当前寻找“适应未来”的技能,转变成将来掌握“创造未来”的本领。社区教育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教育均衡持续分布,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该文论述了家庭文化和幼儿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和特点,并指出了两者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割裂、家庭教育过于强调成绩导向、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文化的融入等。最后提出了家庭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互补方法,包括建立沟通机制、注重品德和习惯培养、融入家庭文化元素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状况不仅影响其家庭教育的品质,且直接关乎其是否能真正接受优质的教育,享有全面的教育公平。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的欠缺,容易导致其家庭教育存在理念陈旧、方法简单、环境不佳、信息闭塞等问题,状况堪忧,需要通过创造公平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创建多元化教育服务体系等途径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改进其家庭教育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择业观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体系,而是在其家庭教育文化的不断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传统家庭文化观念、家庭文化传递方式、家庭文化资源、家庭成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家庭的经济社会资本、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理清这些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对于择业观教育、就业观念转变、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保护羌文化的关键是要实现其传承,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通过对蒲溪乡羌文化的传承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在该地区出现弱化和缺失的趋势,同时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在羌文化的传承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羌区学校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羌文化的传承中作用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