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迎春 《图书馆杂志》2004,23(10):69-72
明代方志,在方志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较之前都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其史料价值极高,包含了明之前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丰富资料,加之随着时间的椎移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明代方志流传下来的也极为稀少,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有其广阔的开发与研究前景。笔者仅就馆藏流传极少的几种稀见明代志书,作些披露与研究,其原始史料价值、文献版本价值,以望对明史研究、明代方志的整理、开发与研究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际,结合大量的方志利用实例,阐述了方志资源的特殊社会功能,并就方志重要的史料价值、内容价值、实用价值、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春晖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2):144-148
通过搜采和分析方志艺文志的史料,从地方性的角度对于其典型作品进行解读,阐述方志艺文志所具有的地方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指出方志艺文志在展示地方学术成果、记录地方文学、抒发乡情乡曲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旧方志中的物产史料是传承中华农业文明五千年历史的重要载体,数据规模大且史料价值高,在语义网环境下对其进行知识组织,是后续基于方志物产史料深度利用以及知识发现的前提。本研究以机构特藏《方志物产》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志物产语义知识组织框架;其次设计并构建方志物产知识本体模型,对其概念、属性及关系进行规范化描述;然后基于关联数据技术,从数据预处理、生成RDF数据、实体关联、关联数据存储与发布等步骤探讨方志物产关联数据集的构建与发布过程;最后,以《方志物产》云南卷为例,构建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志物产知识库,为相关领域用户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类知识服务。本研究可以激活蕴藏在方志物产史料中的多维度知识,也为其他方志汇编史料语义化知识组织提供参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东北地方志中的边疆问题史料类编》的内容、价值和意义,介绍了类编的成书情况。探讨了类编方志史料与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项目的关系,对在网络化时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应如何适应形势发展、以及图书馆应重视传统阅读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展龙 《图书馆杂志》2007,26(3):69-73
《献征录》是明代焦竑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人物的传记史书,史料价值颇高。全书以求备、求真为原则,通过照录、并载、补裁等方法,广泛征引文集、实录、传记、野史笔记、方志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难能可贵的史料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复古思潮影响下,唐人诗集得到全面整理与开发,评点唐人诗集蔚然成风。这些评点本 既有颇高的史料价值,也有广远的传播意义。其评点范围、形式及内涵的变化,体现了明代诗学思潮、审美 心理乃至学术思想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王义翠  操江山 《航空档案》2004,(10):151-153
春秋战国之前,我国缣帛档案就大量出现,现存的古代缣帛档案多记载了帝王将相治国用兵问神之事,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史料。保管好中华民族瑰宝,使其世代流传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在分析了缣帛档案制成材料理化性质及温湿度、霉菌、酸碱对缣帛档案的影响的基础上,就如何保管缣帛档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家谱的功能和史料价值,并以明万历《新昌县志》为例,论证了家谱与方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明代内官墓志是记录内官生平最详细的资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内官身份特殊,其撰写出现很多不同于一般墓志的特点,且其传主多集中于上层宦官,内容围绕该传主的生平履历展开,较其他文献资料记载全面具体。明代内官墓志的流传亦较为有限,多集中在文集与传记资料汇编中,今人所见内官墓志多为考古发现。明代内官墓志的特点与内官本身关系密切,从墓志的撰写可以窥见明代内官与外官若即若离的复杂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虹 《兰台世界》2020,(3):154-157
在不断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对方志所载演剧史料的研究,探索方志中所载演剧史料的价值:一是以史为鉴,从方志中搜集演剧史料以补充戏曲研究领域的空白;二是以点带面,采用跨学科视角,运用戏曲学、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理论研究演剧史料;三是现实意义,将方志中记载的演剧史料进行分析,有效运用到现代学术中,成为戏曲学术界不可多得的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琉球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长达五百余年。其间,琉球国频频入贡,中国封建王朝亦时常遣使前往册封,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对此,明清两代的正史、实录、会典、方志、丛书以及笔记中有关记载很多。然而,这些记载或过于琐碎,或失之于简略,难以给人以清晰、完整的轮廓。在这一方面,琉球编纂的《历代宝案》恰好弥补了不足。鉴于这部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甚高,而且国内流传不广,知者有限,本文拟对《历代宝案》一书的编纂、版本及其流传情况、具体内容、以及史料价值作一概述,惟望能对史学界、档案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诸子百家档案史史料内容丰富,在我国档案史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该类史料分散在各派经典之中,涉及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文档名词、档案种类、档案载体、档案机构与职官设置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因其记载内容年代久远、所托典籍流传情况复杂,在使用时常需对相关内容进行多方考证。诸子百家档案史史料在学界运用较早,成果丰硕,但其中也存在着史料误读而造成的研究“失真”现象等,对其研究与应用还需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正由胡丹博士辑考汇编的《明代宦官史料长编》,2014年1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胡丹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长年从事明史研究。该书为精装,16开,全三册。以《明实录》中的宦官史料为骨架,广泛辑录明清政书、正史、文集、野史、笔记及传世方志、碑刻中的相关史料。采用史料长编的形式,凡史料不详其日,则附于月下;不详其月,则附于年末;不详其年,则附于卷末。全书约200万字,依朝为序,总分十二卷,在位时间长的,析为卷之上下或上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明代私家藏书的发展阶段、地域分布及私家藏书特点分析,指出明代私家藏书在历代典籍文献的保存与流传,利用藏书进行学术研究与编纂史料,藏书理论建设,藏书楼建筑与图书保护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黄金东 《图书馆学刊》2014,(10):121-123
谢肇淛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一生著述丰富,《滇略》为其代表作之一,是谢肇淛对云南文化的最大贡献,记述简明扼要,体例独具特色,内容无所不包,涉及经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该方志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对研究古代云南历史、经济、文化及民族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中方志图书数量众多,文献价值极高,但学术界对它们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开展关中方志图书编纂与流传情况研究,不仅可对历史上明清时期关中方志的编辑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本地区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南京太仆寺志》的成书过程、内容、刊刻与著录以及流传等情况,并对其史料价值作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中的物产,除了记载当地的农作物、动植物等内容外,还涉及不同时期的特有产物、民生日用等多重信息。对物产志信息的挖掘,无疑对农学、中药学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等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是第一次整体性对上海市当代行政辖区内1949年之前成书的府志、县志的整理,其中物产志部分编写的体例、特点值得深入研究,尤其可以通过编制物产索引、建立上海方志物产数据库等来挖掘方志物产的特有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方志物产索引数据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史料的流传     
史料在形成之后,就进入流传阶段,这一阶段的终结是史料被使用者采纳运用。史料的流传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自史料形成后不久即被埋藏(如墓葬、窖藏)和封闭(如敦煌藏经洞)、半封闭(对实物史料外表上的故意伪装)起来,直到被世人发现——这里所称的“发现”当然必须包括对埋藏的盗掘——为止;一种是史料形成后在社会上辗转传播,到达使用者手中。史料通过社会传播的方式流传,可能产生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形式上的变化和内容上、结构上的变化。所谓“形式上的变化”,是指史料在流传过程中在外形或外观上所发生的变化。就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