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叶圣陶 《教育》2014,(1):76-76
正自古以来,做官好像是知识分子的专业,固然很有些官儿并不是知识分子出身,但是知识分子的共同目标就是做官却是事实。换句话说,就是要找个老板,当他的伙计,帮他的忙。"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你看他找老板的心情何等迫切。像孔子那样的人物,虽然时代不同,不会有现代人心目中的民主观念,可是由于他的仁心,不能不说他心在斯民。然而他如果真个找到了个信用他的老板,就不能不处于伙计的地位,为老板的利益打算,至少不得损害老板的利益。而那老板的利益与民众的利益是先天矛  相似文献   

2.
箪瓢陋巷     
孔子的学生中,他最喜炊颜回。颜回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他的缺点,他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  相似文献   

3.
孔子每事问     
孔子每事问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生活很艰难。他从15岁那年起,就开始发愤读书。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人教他,所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就不耻下问,到处找人请教。他问过做官的人,也...  相似文献   

4.
张朝辉 《成才之路》2011,(33):14-I000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学而优则仕"的理解是: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并且说这是孔子说的,又进一步引申说:孔子主张的就是读书做官,好像孔子跟个"官迷"似的。现在中央电视台上演的《恰同学少年》也跟着这么说。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的学习原本是"自然"的(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论语》中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有的学生说要做官,有的学生说要做一个好的执行者。有一个弟子叫曾点,他说他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在春天,穿着春天的衣服,带上几个孩童,到河边去洗澡,在春风中唱唱歌,过一种自然而有趣的生活。孔子非常欣赏:"吾与点也。"如此教学活动,师生席地而坐,老师坐当中,学生在两旁,场景自然;弟子各言其志,率性而论,谈吐自然;曾点对心中理想生活的描述,情趣自然,孔子注重乐教,独与(赞同)曾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痴迷于科举而终被科举所误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把做官看成是人生的唯一价值,认为按朝廷功令做举业是做官的唯一正途。他做举业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其禀性又是那样执着谨严,但二十多年的屡试不中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误人害人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7.
讨价还价     
杨红 《小读者》2011,(2):23-23
某人看中了一双手套,老板要35块,他说30块就要了。老板不依,非要35,讲了几个来回不肯让步。邪人想想就算了,给了张50块的,老板很麻利地找了35……  相似文献   

8.
杨宗 《小读者》2011,(1):4-4
一天早上.有个老板遇到一个男孩.便问他:“你想找活干吗?”  相似文献   

9.
懒人的故事     
有一个懒人,什么事都懒得做,而且挥金如土,没几年,就把父母留给他的遗产花得精光,只好找工作来养活自己。懒人找了好几天,不是嫌工作压力太大,就是嫌公司太远。终于,在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快递公司找到了工作。由于他太懒,刚上任不到三天就被辞退了,原因是送东西太不及时了,前一天的东西非得等到第二天再送。于是,他失业了。懒人又找了几天,终于,他又有了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百货公司当收银员,但是,他竟然懒到连数目字都要少打几个,1202元打成120元,亏了1082元钱,老板气得把他辞退了。他垂头丧气地来找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有个同学是专门介绍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亮出你自己     
心菲 《初中生》2008,(12):11-11
很多时候,成功的奥秘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亮出你自己。 许多年前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进行着一场演出。谁知,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成一锅粥。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吵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但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站了出来:“老板,让我试试,行吗?”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唱得更起劲了。  相似文献   

11.
雨猿 《初中生》2013,(4):14-15
悦读提示:神秘的人和事物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探究欲,隐士们就是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那种。他们仙风道骨?他们餐霞饮露?他们的一切……会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即不想出名,懒得去做官,要么终身在乡村为农民,要么遁迹于江湖经商,要么居于岩穴砍柴。简言之,隐士即那种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的人。  相似文献   

12.
快乐加油站     
补习我的妈妈是一位优秀教师,经常有人请她帮忙补习。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找到了她:“不用让他上升多少名次,您就给开开窍就行。”妈妈帮他补了几次之后,找到那位家长:“全都是窟窿,没处开窍。您还是给他找个能打补丁的吧!”脸就是面一位顾客到面馆吃饭,老板正在看电视。老板听完一个歌手的演唱,咂咂嘴说:“唔,唱得不错,脸部表情也好!”顾客马上纠正道:“应该说面部表情。”老板不耐烦了,说:“脸就是面,面就是脸。”顾客说:“那么,老板,给我来碗肉丝脸!”父亲节的搞笑短信1.老爸你知道吗:每天都会有人赞叹我的聪明、优雅和帅气!而我总是神气…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通过一大批文化精英体现出来,司马迁无愧于文化精英这一称号。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从《史记》中对于孔子、屈原、贾谊及李斯等古代“士人”的述评,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14.
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年纪最大,官也当得最大。山涛推荐嵇康去当官,嵇康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说山涛让他做官,就是让他拿上屠刀,如果不是和他有深仇大恨,是不会来逼他去做官的。  相似文献   

15.
疲惫的庭院     
可以说 ,每一个中国读书人都是唱着“辛苦遭逢起一经”的情歌读书入世的。孟浩然想要做官 ,说自己是“端居耻圣明”。孔子之所以在星光灿烂的先秦诸子中成为皎皎之孤月 ,最重要的就是他积极入世的思想兼顾了士人和朝廷二者的利益。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 ,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 ,这一称号金、元、明、清代代沿袭。在中国无数的改朝换代中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的地位却极少动摇 ,每一个想要治国安邦的皇帝都需要他的帮助。衍圣公的似海侯门 ,叫做“孔府” ,位于山东曲阜。今年暑假 ,我们文学院社会实践小组来到这里瞻…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二十岁以后,一面做官,一面讲学,创设了儒家“私学”,相传有弟子三千余人,成名者七十二人。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约半个世纪)从事教育活动,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至今尚有现实意义。这里仅就他的知、仁、勇的教育思想,试作初步探讨。孔子教育学生,希望他们能成为贤能的“士”与“君子”,有本领“安百姓”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小明要写日记,发现日记本已经用完了,他就想出去再买一本回来写……但是已经晚上十二点了,他骑着脚踏车在漆黑的街上找,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一家书店还没打烊。他就进去了,看到一本日记本他很喜欢,于是问老板多少钱,老板用很低沉声音说:“这是进口的,定价要70元……”小明说:“那么贯喔.可是我只带50元出来。”老板说:没关系,就算你50元好了。”小明很高兴的说“谢谢老板。”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农村消息闭塞,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古玩市场和行情的。下面就是发生在1981年,河北怀来县三位农民和北京一古玩店黄老板身上的一件真实故事。有一天,三位农民带着自家挖房基时挖出的6个小罐,来到北京城里,想找个地方卖点零花钱。可找了几处都不要,说东西没什么价值。最后,他们来到一个古玩市场,走进了古玉黄的古玩店。黄老板虽然以经营玉为主,  相似文献   

19.
金兰 《课外阅读》2011,(21):34-35
三叔把自家的鸡鸭挑到城里去卖,在菜市场找了个位置,挨着一个熟菜摊儿,老板是个猴子一样瘦的年轻人。买卖还没开张,三叔却跟瘦猴发生了争执。瘦猴埋怨三叔的鸡鸭太臭,把想来买菜的顾客都臭到别处去了。他命令三叔马上另外找地儿,否则他会不客气。  相似文献   

20.
陈军 《上海教育》2012,(28):52-54
"知识"的人格力量就是"志向"的全部内涵"为知识而知识"就是真理世界中的学术探究与学术探究中的真理发现。这类知识分子的凭藉不是权势而是"真理",他们"活"在真理世界中又不断地去勇敢开拓新的真理世界匡亚明先生指出,孔子开创私学的目的,是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服务的。他的政治主张,就是仁政与德治。实现这个政治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