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子》的第一段,作者抓住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的。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抓住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燕子外形的? 生:作者是抓住羽毛、翅膀、尾巴来描写小燕子外形的。师:读了这段,你们觉得小燕子怎样? 生:活泼可爱。生:小巧玲珑。接着我一边背诵课文第一段,一边把剪好的涂了色彩的小燕子的羽毛、翅膀、  相似文献   

2.
《燕子》     
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赶来"、"飞行"、"休息"的情景,描绘了燕子的俊俏、伶俐、轻快、可爱的样子,显示出了春天特有的美丽和生趣.文章开头,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燕子"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三个特点.板书带点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是什么"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色彩鲜明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特征:"细雨"、"微风"、"柔柳"、"青草"、"绿叶"、"鲜花",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赶来"、"加入"既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候鸟的特点,在  相似文献   

3.
【过程勾勒】一、板书象形字"燕",引导学生围绕燕子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觉,唱《小燕子》;引导学生逐段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读连贯。二、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先逐句朗读,体会燕子羽毛、翅膀、尾巴的样子和特点,重点理解"翼尖、剪尾";然后归纳燕子的外形特点,练习背诵。  相似文献   

4.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燕子外形的?(学生自由读课文 ,分四人小组讨论。)生 :郑振铎爷爷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介绍的方法有点像加法题 ,“和”是燕子。生 :对。羽毛、翅膀、尾巴是小燕子最具有特征的地方。作者用“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这些词语来修饰 ,很形象。生 :作者写燕子尾巴时 ,打了一个比方“剪刀似的” ,特别好。师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说得也很全面学习语言 训练思维——《燕子》教学片段@葛青松 @吴丽华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第十册第一课看图学文《燕子》,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洋溢着诗情的图和充满画意的文,为本课的审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在看图中,感知形态美教学时,可由图及文,在图的形象感知中理解燕子的形态美:①燕子的羽毛是什么颜色?它给人怎样的美感?②燕子的翅膀和尾巴有什么特点?图中燕子的形状,在线条上给人怎样的美感?(流畅明快的线条构成优美轻盈的体态美)③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显示了怎样的特点?(忽上忽下,  相似文献   

6.
小黑吃鱼 《红蜻蜓》2023,(11):18-23
<正>它有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它就是可爱活泼的小燕子。喜欢追逐春天脚步的鸟儿,有“金衣公子”黄莺,还有可爱活泼的小燕子。春天一到,燕子们就会从南方飞回北方。一、“恋旧”的小燕子你一定见过宽嘴巴、尖爪子、长着一双剪刀似的尾巴的燕子朋友。燕子是人们的“农作物卫士”。它喜欢吃蚊蝇、螟(míng)蛾等害虫,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7.
【问题呈现】案例一:《燕子》教学片断。师: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生:(齐)乌黑光亮的。师:燕子的翅膀呢?生:(齐)俊俏轻快的。师:尾巴又是怎样的呢?生:(齐)剪刀似的。师:这样的燕子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  相似文献   

8.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一开篇使用特写镜头,从全身到局部、分写燕子外形特点.从描叙角度来看,写羽毛取其色,写翅膀取其质,写尾巴取其形.从表现方式来看,写羽毛、翅膀用形容词描绘,写尾巴则用比喻句说明.从语句结构来看,"一身"、"一对"、"一个"连排,行文齐整而有气势;而第三句前插入一个"加上",不仅使语意更为突出,而且使句式富有变化.在分述燕子各部分特点后,下凑这个饱含着作者喜悦情感的"凑"字,化静面再总括.为动,将燕子写活,是个非同寻常的字眼.  相似文献   

9.
《燕子》首节中有这样的状物描写:“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倘若学生能在看图学文中体会作者借“一身”、“一对”、“一个”显示了由周身到局部的描写顺序,那当属可喜,但还不够透彻。大家知道:语言塑造的形象都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再造余地。我们应根据这特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媒介,合理地再造句中形象。为此,可先发问:“燕子全身的羽毛都是乌黑的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燕子的腹部和喉部就分别为白色和橙色。接着再问:1.作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读多韵味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把握,主要强调学习过程中“情、趣、韵”的追。课始,力求在读读背背,吟吟诵诵中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春天。方法一:导读揭题1.读句导入。读读下面这段话,并充完整。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泼机灵的()。2.读这段话,说说对燕子的了解。3.阳春三月,春天的使者燕子翩而至,拉开了春天美丽的画卷。(出示题,教师配乐范读课文。)4.读课文,捕捉春天的镜头。方法二:古诗营韵1.春天到了,站在春天的肩头,感受着春天的温馨和甜蜜,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人对春天的…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新鲜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以往不同的环境很感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新鲜的场景。如:教《燕子》一课,教先播放歌曲《小燕子》并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来了(教师板画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多么美丽的小燕子啊!'通过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快的乐曲渲染及简单的画面,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春天  相似文献   

12.
《燕子》(八册)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以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情趣横生的阳春美景图。教学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弄清作者采用的由点到面、由近到远的表现手法,并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图画。第一段写燕子的外形特征。作者的观察点集中在小燕子身上,写得十分细腻。燕子“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似一个个特写镜头,把燕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  相似文献   

13.
看图学文教材《燕子》选自现代作家、文学史学家郑振铎写的散文诗《海燕》,图文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 ,描绘了它的外形、飞行和停歇时的特点。全文不到四百字 ,语言凝练素净 ,意境飘逸俊远 ,言其为惜春爱春颂春精品之作实非溢美之辞。课文首节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作者刻画其羽毛、翅膀和尾巴的特点时紧扣颜色、质地及形状。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在轻巧灵活中透着英俊之气。这样的羽毛、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和谐凑合 ,勾画出整体的“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寥寥数语便描摹出燕子矫健俊美的轮廊 ,形象特点突出鲜明。…  相似文献   

14.
小语十册《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对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了这样一番描述:“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相似文献   

15.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对课程理念理解的偏颇,阅读教学的误区也是随处可见。现略举几例,稍作剖析。误区之一:浅层互动,缺乏思维的参与师: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生(齐):乌黑光亮的。师:燕子的翅膀呢?生(齐):俊俏轻快的。师:尾巴又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感觉到的春天1.师:前段时间,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去寻找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味走在春天里的美妙感觉。(课件出示孩子外出踏青的图片,师生观赏)2.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式:春天是____。春天是鸟儿清脆的鸣唱;春天是小鸭子溅起欢乐的水花;春天是燕子的呢喃细语;春天是小溪的流淌;春天是迎春花的小喇叭……)a.学生自由交流。  相似文献   

18.
燕子的画法     
正图一以兼毫小斗笔蘸浓墨点出头盖,并顺势画出燕子的脖颈。图二用笔中余墨画出燕子翅膀,注意翅膀的透视关系。然后蘸少许清水画出飞翎。图三浓墨点出眼睛和喙,再画燕子的剪形尾羽。以淡墨渴笔中锋画出燕子的腹部和爪子。图四画出第二只燕子。画的时候注意与第一只的呼应关系,先从头盖和脖颈开始。图五用笔中余墨画出翅膀和尾巴。用笔方向顺逆并用,以求灵活生动。后以浓墨画出眼睛和爪子。  相似文献   

19.
材料:含有三粒青蚕豆的豆荚个,12cm×12cm硬纸一块,火柴两根,墨汁。 工具:剪刀、针一根、线40cm左右。 制作方法 1.在方形硬纸上按图(1)画上燕子的翅膀和尾巴并且剪下,涂上墨汁。  相似文献   

20.
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师:请在老师的描述中猜一种小动物。它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它是人类的好朋友,能大量捕食害虫;它是一种候鸟,人们总是把它跟春天联系起来。它就是——(教师相机板书或板画:燕子)2.师:燕子常在屋檐下筑巢,是吉祥、健康的象征,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3.引出课题:燕子专列。(板书:专列)读课题,想一想“专列”是什么意思。过渡:专列是专门为特殊的客人开设的列车,而作为鸟类的燕子怎么会乘上“专列”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