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制作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因材施教,为孩子创造一片乐土。  相似文献   

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德育工作统一战线。但是,我发现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还动不动打投诉电话。与不同家长进行沟通时应采取怎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汪海英 《甘肃教育》2014,(13):28-28
正幼儿园和家庭是人一生中两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力地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要做好此项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同步、要一致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受委屈,就叮咛孩子说:"如果有小朋友打你、骂你,你也应该打他、  相似文献   

4.
王俊卿 《教书育人》2013,(20):46-4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曾经在家里当过"孩子"或"家长",家庭教育要伴随人一生;不管你曾经是孩子的角色还是家长角色,家庭教育是永远存在的。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正规却比较"自由";虽然没有课表却随时可以"上课";虽然没有教材却总在家庭成员中"阅读"。家庭教育在充满亲情的互动中增加了认同的难度,又在血缘关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姜企华 《上海教育》2016,(Z1):98-99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而两者却常常互相指责:家长抨击学校教育制度的不科学,老师没有奉献精神;学校批评家长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的不到位。其根本原因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命窄化为"让每一个学生考得好成绩",而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主体性、潜在性。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向上向善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孩子乐观主动地面对学习生活,是家庭教育指导回归本源的关键之处,也是当代教育赋予学校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李群英 《甘肃教育》2014,(18):35-35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相互协调、整合,才能折射出素质教育的优质效果。二十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生涯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家委会在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它是增进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  相似文献   

7.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8.
学会拒绝     
洪玲 《现代家教》2002,(6):18-18
家长朋友,假定发生下述情况,你会怎么做? 你的孩子在傍晚放学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回家,说是自行车的钥匙丢了,让你把家里的备用钥匙送去。我想,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找出钥匙送到学校去的。然而,你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爱孩子,实际却失去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失去了造就孩子良好品质、良好意志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进入小学,很多家长都开始了焦虑和煎熬的经历。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都信誓旦旦:"我不会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也未必能够使孩子幸福"。但是一旦进入了小学,成绩就如魔咒一般使很多家长忘记了养育孩子的初衷。家长会抱怨学校教育的狭隘、学校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抱怨学校教育正在改变我们的孩子,抱怨学校与自己的教育观不相符。尤其是当所有的分  相似文献   

10.
孙娜 《现代教学》2014,(4X):26-28
<正>教育是一种由学生、家长、老师多方共同参与的特殊"动态运动过程",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对孩子们的统一要求,就不可能有任何教育。"所以我们要想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个学生,而家长的职业、价值取向、受教育程度以及孩子的教育观念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孩子会常把"我不高兴"挂在嘴边,其实这是培养孩子乐观能力的好时机!建议父母引导孩子对事情多作积极解释:如当孩子想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却被拒绝,以为别人不喜欢自己而闷闷不乐时,家长可以说:"小朋友不和你玩,也许是因为正好玩到一半,不方便加一个人进去。"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发现三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心理学家张怡筠6岁前的教育就是打地基的工作。如果地基没打牢就匆忙盖房子,造出来的房子一定后患无穷,而且不能返工!  相似文献   

12.
狄世萍 《考试周刊》2014,(65):190-190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育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以幼儿园环境创建材料收集为例,有的家长积极配合,热情提供各种材料,主动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有的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应付了事,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带来的材料不符合要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12,(6)
正A家长: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啊小传是一个让我极其头疼的学生,作业不好好做,整天在班内打闹,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班级秩序。我找他谈过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他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很快就把我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无奈之下,我只好联系家长,谁知家长却说:"老师,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啊!教育孩子你比我专业,我把孩子交给你,你放手管就行,打他骂他都没事。"(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实验中学王燕提供251600)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讨论的案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2006,(5):63-63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近日,天津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专家提出:成人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孩子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别上当”。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在成人偏颇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7.
饶赛华 《考试周刊》2014,(28):172-172
<正>昨晚近九点,手机响起,是一陌生号码。"您好!""您好,您是R老师吗?"对方显然是学生家长。"是的,您是?"家长来电,我很激动,因为说明家长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是A学生妈妈,听孩子回家反映,他被班上两位大个子同学B与C打了,好像打得蛮重。"一听,是告状与问责的。"那他告诉你为什么挨打的吗?"我冷静地追问。"他说坐在座位上好好的,就被打了!"家长无奈地诉说着。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心疼是必然的。"那让A与我聊聊当时的情况。"我想更直接地了解真实情况。"好的。"家长爽快地应答着。"A好!他们什么时候打你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郑女士的孩子原来在市中心某小学读五年级,后来转学到其他学校,原因是郑女士受不了孩子的班主任经常“请”她到校训话。据说,郑女士的孩子不算是调皮一类的学生,但对玩电脑太着迷,学习成绩总是不佳。于是,班主任就经常用电话把郑女士召到学校,拿出孩子打满红叉的作业给她看,老师还讽刺说:“这样的题目,教牛都教会了,你的儿子却还不会做!”每逢这时,郑女士恨不得挖个洞钻到地下去。最后,郑女士实在难为情了,决定让孩子转学。学校教育固然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和学校联合,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陈芳莉 《小学生》2010,(8):34-3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例如:少数家长与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位。有些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自己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  相似文献   

20.
当高中班主任期间,听到有家长倾诉:"孩子长大变得叛逆了,不与家长沟通了。""孩子在家不爱学习,整天沉溺网络,家长感到很无奈。"等等。近年我在教育孩子与家长沟通方面勤于探索,进行孝心教育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缘由与效果一位在校表现很好的学生,回到家就变得很叛逆,不与家长交流。家长一开口,他马上让家长刹住话题:"不用吵,你们不懂!""不用唠叨,知道了。"每次放假,他在家就呆在电脑前。在校时想着回家完成作业,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