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但日本政府和民间产业界充分利用本国的地理环境条件,大力开发和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技术。从装置的设计到实际功能,日本人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开发着新的能源,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浪力及潮流发电日本海上保安厅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着手对自然能源的研究开发。作为海上交通航路标记的灯塔、灯标以及浮在海上的浮灯标等,很多都是建在孤岛和岩礁上的,所以,它们需要有独自的电力供应。日本沿海有约5500处航路标记,现在,其中约3000处航路标记在利用自然能源。据有关人员介绍,利用自然能源的航路标记设施最终…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海洋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天然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天然能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的海洋,每年吸收的能量约相当于地球人消耗电力总和的4000倍。据测算,每平方公里的海水中聚集的能量相当于7000多桶石油。从人类开始使用水车的时代起,人们就希望对海洋中的能量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高坳 《百科知识》2004,(10):20-21
自然界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中则蕴藏着巨大能量。对它们加以开发利用可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成宇 《百科知识》2007,(7S):6-6
中国的发展需要充分的电力供应,建造发电厂正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合理的利用各种热资源,进行温差发电,是一个很好的电力供应方案。所谓温差发电,就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适用范围很广的绿色环保型能源。温差电技术正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一系列低品位热和废热、余热资源的利用项目。  相似文献   

5.
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巨大水量的星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而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可以说地球是一个水球。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这些能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风能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太阳能热水余热温差发电装置的研制背景及意义、设计方案和理论设计计算法,最后总结出3个创新点,该太阳能热水余热温差发电装置可合理利用太阳能低品位能源转化成电能,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的户外柴炉充电控制系统是专门为户外生火取暖加热的同时,提供电能的高端技术解决方案。该系统主要由柴炉生火装置、半导体冷热温差发电模块、智能充电控制系统组成。柴炉生火装置是盛放树枝、木炭等火源的装置,用于在户外生火取暖或加热食物。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是由两块特殊的金属材料组成,两块金属块只要有温度差就有直流电流产生。智能充电控制电路是在半导体冷热温差发电模块产生电流的基础上对电流进一步优化,提供满足外部设备电压电流的智能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8.
设计制作了一种将新发电方式与单片机智能调温完美结合的演示仪。该演示仪由温差发电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照明模块和手机充电模块组成。利用冷热水的温差进行发电并为整个负载供电。该演示仪具有原理简明、操作方便和模块化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巨大的能源宝库,海洋能被誉为“蓝色的能源”。目前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洋温差能是海洋能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根据我国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海洋能储量调查,海洋温差能占到我国海洋总能源的90%以上,所以海洋温差能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最具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的海洋清洁能源。在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日渐枯竭和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海洋温差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是人类解决长远能源问题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2008年4月启动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千瓦温差能发电装置研究及试验”项目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负责牵头管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主要承担单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温差发电的原理,对于发电需要的材料、温差发电装置以及发电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难题。做种研究了火电厂汽机排气余热发电如何运用温差发电法进行设计,以及具体的设计开发步骤。这一技术绿色环保,不但能够有效地解决火电厂汽机排气余热问题,同时提高电能的二次转化,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声能发动机美国科研人员正在设法用声音来启动发动机。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小组已经研制出没有运转部件,仅靠声能发动的发动机。这种名为“热声学发动机”的新型发动机是用钢制成的,成本较低。它由一个长棒球棍状的共振器与一个椭圆形的容器组成,没有把柄。发动机内盛有经过压缩的氦,当氦被加热时,就会产生声波,形成声能,这种声能可以启动活塞,产生电力。洛斯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试用相同的方法为电冰箱制冷。声能发动机的发明者之一称,常规的发动机受热力学及发动机复杂性的限制,典型的、最有效的发动机是用…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人眼中,高占山是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老人,不仅因为他爱钻研,喜欢鼓捣摆弄东西,更因为他发明了一种利用海洋波浪能发电的系统技术。30年磨一剑,高占山研制成功的这项技术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成为国家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13.
自然冷能:潜在的能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到处存在着温差:冬夏季节温差,昼夜温差,气地温差,地表与地下温差等。有温差,就有热量传递与交换,就有热能的产生。但这些温差较小,一般难以进行能-功转换,或即使能够转换,但经济上不合算。为了与传统的高温热能有所区别,我们把这种自然存在的低温差低温热能称作“自然冷能”,通常简称“冷能”。由于冷热是相对而言的,平时所说的冷能也好,热能也好,实质都一样,只不过是能位(温差)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0-I0010
国内首台利用海洋潮流发电的新型永磁直驱式发电装置日前在青岛胶州市的青岛海斯壮铁塔有限公司问世。  相似文献   

15.
黄学云 《科技风》2011,(20):172
混凝土"内热外冷"极易产生裂缝。混凝土初凝过程中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10,(7):7-7
据德国莱布尼茨固态与材料研究所网站报道,近期,该所参与的一个德法联合研究小组通过在硅材料中嵌入锗纳米晶体,有效地阻止了热传导,使其可用于温差发电,开创了硅材料新的应用领域。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杂志报道了这个或将带来突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1947年12月,一艘从纽约开往卡塔赫纳的希腊定期远洋轮"桑特·壳拉拉号",发来了一条不寻常的消息:"撞死了一条人所不知的海洋动物。"他们叫它"海蛇"。  相似文献   

18.
范士忠 《今日科苑》2007,(19):92-92
金秋十月,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由于内脏器官老化,功能减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容易发病。因此,在这个季节一定要重视保健,预防一些常见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伤风感冒从10月下旬开始,由于气温下降,最容易伤风感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抗病能力则下降,因此,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这时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生活规律,适时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9.
《科协论坛》2013,(4):12-12
近日,福建省科技馆与省老科协在"海西科普大讲坛"联合举办了"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专题讲座。讲座特邀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事业发展高级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陈明义主讲,350余人听取了讲座。陈明义结合自身的学习研  相似文献   

20.
不要为能源不足发愁了,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电能!五彩墙壁来发电所有房屋建筑都镶嵌上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板,一天中只要是白天,只要太阳升起,从黎明到傍晚,不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阴云密布,都可以发电。以后居民生活用电可以完全靠彩色板发电,不需要火电站或水电站来帮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