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核的妙用     
邢成同学问:《枣核》中,枣核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枣核》是著名作家萧乾的一篇很有特色的叙事散文。文章叙事朴实,通篇含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文中对“枣核”的妙用是文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葡萄月令》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自然的年轮”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也是汪曾祺先生散文的代表作。该单元的重点在“现代散文的疏与密”(散文的布局安排),为了能够上一节有“语文味”的课,我对这一课做了四次改动,并选取其中两种构思,完成了两次公开课。  相似文献   

3.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叙述了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境遇中不改善良淳朴的天性。笔者在处理  相似文献   

4.
品读萧乾先生的散文《枣核》,犹如欣赏一束鹅黄枣花,那花瓣虽然小巧素淡,普普通通,但分明有一股清香直往心里去,让人陶醉,回味无穷。 表面上看,作者只叙述了一件为海外朋友托带枣核的故事,实在是再寻常不过了,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动人的艺术魅力呢?掩卷思来,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巧设悬念,平中出奇的艺术匠心。 文章开头平平叙道:“旧时同窗来航空信,再三托我带几颗生枣核。”如拉家常,开门见山。但用“再三”二字,不动声色地透露出朋友恳切索枣核的心情,而且强调要“生”的枣核,又未说明用途,一开  相似文献   

5.
准确地把握《风景谈》的结构,这是理清这篇散文文脉,掌握作者构思,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认真钻研课文,不难发现其间的议论已经明晰地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即“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第一节末)——“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第四节)——“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第十节),茅盾先生构思的奥妙及对主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西安某校听了一节初二的语文课,讲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文章大家,他的散文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端午的鸭蛋》是一篇文笔朴实无华、意蕴浓郁悠远的散文。写家乡不写别的,单写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在大人看来,也许是祖辈传写来的“礼数”,应该去这么做,马虎不得的。  相似文献   

7.
2004年高考湖南卷散文阅读试题,在赋分、题型、选文、设题等方面,与2003年全国高考题保持了一致。选文用的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的散文《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山居闲话》。这是一篇田园牧歌性的散文,文学色彩明显浓于议论性散文《话说知音》(2002年全国高考选文)。文章情调悠闲纡徐,从容自适。全文用与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展开,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主题,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着意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文本的内…  相似文献   

8.
“缝棉衣”是初小语文第一册短文课部分冬天单元里的一课。这是一篇散文里夹有诗歌的文章,由“叙述”诗歌”“对话”三部分巧妙地结合成的。课文的特点,简短、通俗、易懂,给儿童有一定的自然的音乐美,而且包含有强烈的政治思想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9.
萧乾的《枣核》是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篇散文。表达的是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相似文献   

10.
《樱花赞》是冰心在六十年代初写的一篇散文,它通过赞美日本的国花——樱花,来歌颂日本人民的斗争精神,歌颂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由花及人,由人思花,纵横交织,挥洒自如,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佳篇。人们常说散文的妙处在于“形散而神聚”,这样的妙处在《樱花赞》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我们不妨把这篇散文的结构作一番剖析。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节),极写日本樱花仪态万方,为后文由赞花到赞人作铺垫。第1节六次提到樱花,开头“樱花是日本的骄傲”一句,点出了樱花在日本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接着,从“到日本去的人”的角度说:未到之前先要“想起樱花”,到  相似文献   

11.
【内容解读】 《无法不对你残酷》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叙述的是作为姐姐的作者利用“残酷”的方法,使初到北京读书的弟弟快速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教学《听听那冷雨》时,不少学生问:“这篇课文的叙述人称为第几人称?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是一个费思量颇难答的问题。首先,这篇文章的“人称”不该称“叙述人称”。《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即景—联想—抒情。其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是抒情。无情怎会即此景?有情方能生联想。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抒情。尽管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表达方式看,可归属大分类的“叙述”,但《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一篇叙事散文,因此,该文的人称不可谓“叙述人称”,而应该称之为“抒情主体人称”。那到底是第几人称?第…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是一篇经吕叔湘先生修改过的优秀散文,作者通过对大理、昆明蝴蝶会盛况及其变化情况的描述,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蓑的教育,陶冶了读者的思想情操,增强了读者热爱伟大祖国的强烈感情。这一篇散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叙述大理、昆明地区历史上蝴蝶会的盛况及以后的变化情况;第二部分(6—  相似文献   

14.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只要我们把握了散文“形”与“神”之间的联系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两篇散文,一篇…  相似文献   

15.
补充教材散文的写作 第一节散文的概念 主要概念:最广义的散文、次广义的散文、“狭义”散文。 第二节 散文的特点 主要问题: 散文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要点:1.篇篇有“我”,个性鲜明。 2.真实自然,舒卷自如. 3.题材广阔,因小见大。 “因小见大”是指散文所取的“材料”小,揭示的意义深,力度大,立意新。 4.富于“诗意”,讲求“意境”。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在“唐宋派”中文学成就最高,他长于散文,曾被后人推为“明文第一”。其创作成就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内心感情的抒情记事散文。这类文章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不事雕琢,通俗畅达。《项脊轩志》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散文。文章不仅写了书斋的营建过程,而且描述了家庭生活的变化。所写虽然是琐细的事情,却充满生活情趣,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以情动人,是《项脊轩志》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不…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散文教学经常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为此,笔者提出了散文教学要教出“这一篇”的“韵”的观点,并从“形韵”、“语韵”、“情韵”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教出散文的“韵”。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作家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收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堪称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这篇散文,一九七九年选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一九八一年再版时,竟修改了十七处之多。现在,让我们通过对照来总结一下经验,从中弄明白为什么“不应该那么写”,而“应该这么改”,我想,无论是对于教还是学总该不无裨益吧。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风格朴素清新、语言自然流畅,往往于淡中求雅,平中出奇。《绿》这篇散文也不例外,的确是情景交融,诗意盎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其构思的别致,结构的精巧,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在文章开篇,作者开门见山,落笔先点明:“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如同拉二胡的人定弦儿一般,这“惊诧”二字也就确定了这篇散文的感情基调,同时这一句又似奇峰突起,首先在读者心中造成悬念。接着开始写为什么会惊诧的原因,也就是“绿”得不同寻常。作者以游踪为线索,选择了山边、梅…  相似文献   

20.
一、题解这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和他的妻子在一个海岛上看到的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颂。二、课文简析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前四个自然节),记述到海岛的时间、海岛的特点和住处位置的优越。第四自然节,在结沟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写“每天潮来的时候”的见闻和感受,既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