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教育权威有两种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命令性的长官与下属的服从关系.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是楷模和仿效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权威主义问题的关注,在双全意义上构成法兰克福学派的权威主义研究的理论背景:一方面是路德以来权威问题上的理性或非理性理论传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德国历士传统中源远流长的权威主义或反权威主义主张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4.
谢镒逊 《中学教育》2011,8(1):122-125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权威时常和权威主义混淆在一起."民主"、"自由"以及"平等"等教育理念也将矛头指向教师权威.实质上,教师权威总是作为权威主义的"替罪羊"存在,权威主义才是教育过程中的真正敌人.相反,教师权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权威主义到教师权威,是为教师权威正名的过程,也是对教师权威重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权利和权力审视下的教师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滥用权力、漠视权利导致教师权威的异化,使学生、教师奴性化.有效、理性的教师权威必须建立在权力的行使、利益的获得与权利所赋予的义务、责任相一致的前提下.新课程为教师权利和权力的实施提供了发展的时空,更需要教师确立以服务学生、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不断创新为基础的新权威.  相似文献   

6.
"文化反哺"使教师权威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心理权威的弱化、知识权威的削弱、制度权威的退化和角色权威的转变.教育和教学都需要教师权威的外在维持,要重构教师权威,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努力:一是正视"文化反哺",保持开放心态.二是作好角色转换.三是向学生学习.四是塑造人格权威.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受多种观念冲击,学生道德教育呈现教师权威与现实权威相混淆、权威主义教育观和现实权威混为一谈、价值趋向多元化、道德教育边缘化等问题。想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实现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转换,而实现教师角色转换需充分了解教育客体的心理结构特征,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建立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9.
权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由于法律制度、社会角色以及相对于学生较强势的身体、智能、知识、地位等因素,教师权威具有客观存在性。当前,由于教育新理念的冲击、信息化的发展、拜金主义的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教师传统的权威渐趋削弱。承认教师权威的客观存在及必要性、引导教师树立理性权威并理性运用权威,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权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由于法律制度、社会角色以及相对于学生较强势的身体、智能、知识、地位等因素,教师权威具有客观存在性。当前,由于教育新理念的冲击、信息化的发展、拜金主义的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教师传统的权威渐趋削弱。承认教师权威的客观存在及必要性、引导教师树立理性权威并理性运用权威,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