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万伟 《青年记者》2009,(21):90-90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院的一篇论文说,公民记者将要继续存在,记者必须找到办法与“网民产生的内容”合作。  相似文献   

2.
电台节目的成功离不开电台记者,电台记者必须不断提升采写素养,才能使节目保持特色,受大众认可和追捧.因此,社会各界一直对电台记者有较高的关注度,电台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能符合岗位需求,促进节目发展.本文首先讲述提升电台记者采写素养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电台记者必须有正确价值观念;最后提出如何提升电台记者采写素养,希望为电台记者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广播电台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院的一篇论文说,公民记者将要继续存在,记者必须找到办法与"网民产生的内容"合作。该报告由《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和路透社新闻研究院前访问学者约翰.凯利(John Kelly)撰写,他提出,记者和读者的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除批评"网民产生的内容"外,公  相似文献   

4.
和社会上所有的人一样,记者的形象也有优劣之分;而这种形象上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记者工作上的成败。晚报是媒体中的后起之秀,记者队伍中新人较多;如何塑造良好的有助于事业发展的形象,是我们每位记者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一1.记者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形象一词,词典上解释为:“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这就是说,形象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的。事实上,任何人都不愿与让自己感到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和源头,任何一个优秀新闻稿件的产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之外,还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因此,如何巧妙地进行细致、深入的采访对于每一个记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隐性采访由于是在被  相似文献   

6.
对于广播电视台记者来说,采访写作为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记者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质量等方面,均会对电视节目的效果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台记者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采访写作技巧,以便更好地满足于广播电视领域对记者采访写作能力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写作的不足之处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新时期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部分记者被利益所蒙蔽,进行了歪曲事实的报道,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广大群众对记者这个角色已经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因此,为了挽回记者在群众中的形象,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同时,媒体记者社会角色的塑造对媒体的品牌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记者个人形象中的职业道德、内在素养、创新精神和言谈举止等内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塑造着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8.
美联社驻北京首席记者维多利娅说: “好新闻不但要有重要的事实,还必须让读者读起来有趣,要有人情味。一条好新闻必须在即刻抓住读者的心。一条好新闻还必须注意时效和表达方法。”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龙布乐说: “判断好新闻的标准有3条: 1、事实必须准确无误; 2、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3、能激发起读者的感情。”挪威《晚邮报》驻京记者弗尔塞特指出:  相似文献   

9.
“9·1 1事件”后 ,参与反恐报道的美国记者珀尔之死以及近年来以身殉职的记者人数的激增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作者认为 :在越战后的数次战争中 ,有些记者身着军装 ,手持武器向“敌人”开枪 ,记者角色错位是危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军方实施的战时及军事新闻管制产生的压力也使记者定位变形。作者还剖析了记者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杨益军 《新闻世界》2013,(7):115-116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获奖作品,论述了新闻记者必须时刻牢记时代使命,科学有效的舆论监督是时代赋予记者的光荣使命;新闻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方能彰显记者的责任感;善于发现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是时代赋予记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记者来说,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会对采访产生很大的影响。采访的形式通常是记者提问,采访对象回答记者的问题,但是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有规范的,因此,怎样高效的采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记者必须要认真面对的。只有采访之前准备充足,采访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电视采访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县委书记刹"三风"》一稿在6月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回顾这篇报道的采写经过,一个最大的体会是,当一名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必须打好主动仗。驻站记者怎样才能打好主动仗呢?①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要把握全局,要做到心中有主题,手中有题目;②在报道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上,要有过人之举,力求使所写稿件在更大范围内有指导意义;③注重对新闻报道的策划,驻站记者的策划应当是超前的、高起点的、有地方特色的;④要注意上下的"互动",有了编辑部的支持,记者写稿也就有了底气。  相似文献   

13.
张芳 《新闻世界》2011,(11):26-27
读图时代,报纸离不开生动抡眼的图片。由社会分工细化而产生的新闻岗位文字、摄影记者分工带来的各种负效应,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日渐显现。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数码产品的日趋大众化,以及时代对新闻队伍复合型记者的呼唤,都要求今天的记者必须学会“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14.
编辑絮语     
记者,有太多火热的或惊险的现场急等你奔赴;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困扰你必须面对;有太多世间的不平期待着你执言;有太多沉重的社会责任需要你背负。记者真是无冕之王吗?理智一些的记者大约  相似文献   

15.
个别见报稿件出现的一些数字差错,在读者中产生不良影响,也有损报纸的整体形象。报纸上出现数字差错绝不是小事,必须严肃对待,尽量杜绝。粗心大意是出现数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记者、编辑在采访过程中要细心再细心。记者对  相似文献   

16.
一面是纷繁复杂、变化多姿的现实,一面是形形色色,众口不一的受众,独居两阵之间的是记者──这样一个极具魅力又极其艰难的角色.它的魅力源自于其角色层次的丰富,而它的艰难又恰恰产生于对这些丰富层次的把握与控制.本文试图给记者的角色一个恰当的定位,并在这个座标上对记者角色进行分析与探索.记者,是作为新闻传播的具体化形象存在和活动的。要对其定位,则必须从记者的“生存环境”入手,深入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去。新闻传播过程;大致可以表述为,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层出不穷的事实进行选择、判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刊林漫步     
萧乾谈培养名记者谈到培养名记者,作家萧乾说出了他从几十年记者生涯中悟出的道理; 一是通才与专才结合。萧乾说:做记者必须是通才,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仅仅如此还只能做一般记者,要做名记者,通才之外要有所专,要既是通才又是专才。二是避免肤浅。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心理学认为:“没有激情的记者,不是称职的记者;不善于对激情进行自我调节的记者,不是成熟的记者”。 作为记者,为了确保采访顺利进行,直到完成一篇或系列打动人心的新闻报道,应从哪些方面对采访激情进行自我调节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做法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访前激情的稳定和酝酿 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时,受人物或事件的激发而产生某种激情,产生想要采访的冲动。比如,在得  相似文献   

19.
记者从掌握新闻线索,到深入采访,再到稿件的形成、发表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话语权的新闻记者,必须利用一切手段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杜绝因新闻报道而产生新闻暴力.  相似文献   

20.
采访是广播新闻的取材过程,直接关系到消息的质量。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常遇到看见话筒就紧张、不知所云、不知所措或者滔滔不绝、废话连篇的采访对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使晕话筒者尽快适应采访,必须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起平衡、积极的心理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