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执行了一条适应历史发展的革新路线,改革上层建筑,促进了封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局面。长期以来,孔门的信徒们,反对以至仇恨秦始皇的革新,散布一些关于秦始皇的错误论点。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一伙的反动立场和反动的思想体系决定了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仇恨。他们也仇恨秦始皇,并妄图利用陈旧的错误观点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来攻击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同样,苏修也借秦始皇大做文章,同林彪一伙互相唱和。我们重新评价秦始皇,就是要历史唯物主义地对待这个历史人物,以便有助于揭露、批判这些叛徒们反动论点的极右实质。这是一场理论战线上的斗争,也是一场政治战线上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乃秦国自孝公以来兼并扩张的结果,前后历时一百四十余年,有着长期而充分的准备,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如何巩固和建设这样一个领域广阔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始皇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准备.他没有如同《吕氏春秋》那样对未来统一帝国的制度设施作出全盘的设想,加之秦始皇五十而逝,过早地剥夺了他总结统治经验的机会.这一切,不能不使秦始皇在秦王朝的巩固和建设上连连失误,酝成了二世而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秦始皇(羸政)亲政后,从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用了十年时间,消灭了韩、赵、魏、齐、楚、燕六国,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实施的礼俗改革未曾引起人们重视,为历代史家所忽略。然而,根据始皇刻石和云梦秦简等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在礼仪习俗上.秦代费心于改革,从中透露出秦始皇坚持以法家学说治国的同时,悄悄地运用着儒家伦理学说的信息。战国时代,“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淮南子·览冥),其影响延及于秦。  相似文献   

5.
6.
从日历上撕下了2032年10月28日这一页,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今天,作为国际上大名鼎鼎的记者,我要被世界日报社派往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去采访秦始皇.经过了一番猛烈的颠簸,我们的时光飞车终于停在了秦始皇皇宫大殿的上空.接着,我被驾驶员用一束光柱送到了秦始皇的面前.此时正好赶上群臣上朝议政的时候,秦始皇和大臣们被我这个不速之客给惊呆了.然而,秦始皇毕竟是帝王,很快镇定下来,厉声叱道:"大胆刁民,竟敢乱闯皇宫!"可我也非等闲之辈,我当然不能说自己是21世纪派来的记者,我故作威严地说:"我是玉帝派来的一个仙女,这次是奉命巡察凡间的."看着我穿的奇装异服,还有我刚才的突然出现,一贯相信神仙之说的秦始皇自然相信了我的话.秦始皇屏退了朝中的所有大臣和侍从,这才有了下面的一段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执行一条同孔子“克己复礼”完全相反的厚今薄古的革新路线。 路线决定一切。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战胜奴隶主复辟和封建割据的反动势力,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取决于他执行了厚今薄古的革新路线。 两千多年来,围绕着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特别是围绕着对秦始皇的革新路线,是肯定还是否定,始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 叛徒、卖国贼林彪,一面对孔子“克己复礼”的复辟路线如获至宝,一面又疯狂攻击秦始皇厚今薄古的革新路线。正确评价秦始皇厚今薄古的革新路线,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林彪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的反动面目及其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乃秦国自孝公以来兼并扩张的结果,前后历时一百四十余年,有着长顺充分的准备,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如何巩固和建设这样一个领域广阔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始皇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准备。他没有如同《吕氏春秋》那样对未来统一帝国的制度设施作出全盘的设想,加之秦始皇五十而逝,过早地剥夺了他总结统治经验的机会。这一切,不能不使秦始皇在秦王朝的巩固和建设上连连失误,酝成了二世而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非常注意从历史中挖掘资源为己服务,在制定社会制度、文化政策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历史意识。但其视史学为个人的精神财产而非广大民众的精神财产,采用“焚书坑儒”的极端专制方式消灭民众对于统一之前的历史记忆。秦始皇这种对史学采取的正面利用和严格限制的两手政策,使其没有建立起与大一统政治格局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西汉学者陆贾和贾谊立足于秦始皇的史学政策对秦亡汉兴问题的探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反复实地考察,提出了秦始皇在邯郸出生地段的大概念区位、中概念区位和小概念区位,并对认定秦始皇具体出生地区位的依据进行了论证.还对秦始皇出生地这一含金量很高的历史文化渊源提出了研究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设项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实施的礼俗改革未曾引起人们重视,为历代史家所忽略。然而,根据始皇刻石和云梦秦简等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在礼仪习俗上,秦代费心于改革,从中透露出秦始皇坚持以法家学说治国的同时,悄悄地运用着儒家伦理学说的信息。战国时代,“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淮南子·览冥),其影响延及于秦。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一生三巡齐地,又都曾驻的过琅邪。有关他与琅邪非同寻常的关系,《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记首次东巡(公元前219年)时,有一段很重要的文字:南党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刻石,颂秦德,明得意。琅邪何以能使“千古一帝”的秦政如此兴高采烈、流连忘返达三个月之久?个中缘由,大概不外乎以下四点。第一,壮美的自然景观。琅邪故城在今山东省胶南市东南的夏河城,城东5公里为琅邪山,山上有台,名琅邪台。这里,山岛耸峙,海天一色,风景殊丽,原本就是齐国君王的海滨旅游度假区。《管…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姓赢,名政。13岁时继位,22岁时亲政。在此之后,他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消除了政敌,巩固了权位,并进行兼并战争,先后灭亡了韩、赵、魏、燕、楚、齐六国,结束了自周平王东迁以后550余年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空前统一的秦帝国。  相似文献   

14.
马临漪 《天中学刊》2008,23(1):84-88
秦始皇自幼患有生理疾病,亲政后长期操劳,纵欲过度,心理处于非正常状态.晚年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是其死亡的内因.第五次出巡,巡途劳顿,又难以适应环境、气候的多变,病情加剧,是其死亡的外因.有的学者怀疑赵高谋杀秦始皇,虽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应排除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尊师     
公元前215年秋天,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辈,浩浩荡荡地从竭石向东北前进。这是他实行统一后的第四次出巡。 随着“的得—的得”的马蹄声,秦始皇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之中了:自己幼年读书时的那位严厉的老师,真使人难忘。第一次讲课就是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指出:“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是地主阶级取得统治权力后一段时间内的杰出的政治代表,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两千多年来,不少反动阶级的代言人,总是咒骂秦始皇.这是阶级斗争的反映.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秦始皇生在战国末期.这时,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种制度、两个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奴隶主贵族力图复辟,地主阶级努力巩固自己的政权.这是历史的重要时刻.谁能顺乎历史潮流,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谁就能对历史作出贡献.秦始皇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走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问题,众人之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有"过",但秦始皇对社会发展之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文字、货币以及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两千多年之中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作为一国之君的秦始皇因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而功不可没,其功之"大",乃至后世之人能与其相比者甚少。  相似文献   

18.
侯永国 《文教资料》2008,(30):84-86
秦始皇在其统治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的婚姻法令,与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一样,秦始皇颁布的这些婚姻法令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专制王朝的基本婚姻制度.本文根据出土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谈谈秦始皇整肃婚姻制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二四七年的一天,秦国咸阳宫内,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十三岁的嬴政登上了王位。别看他年纪小,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胸膛毕挺,愈显得精神焕发,年少英俊。他后来叱咤风云,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进步事业,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 秦王政何以登上王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还得先从那个投机商人,政治骗子吕不韦说起。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姓名:赢政性别:男民族:汉生卒年: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户口所在地:战国时的秦国出生地:战国时的赵国职业:皇帝职称:政治家、军事家在上古时期的周朝,统治者把全国分成许多小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小国不听中央的命令,相互之间不断打仗争夺,全国陷入了分裂和动乱的状态。在当时的小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秦国国王赢政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