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戴厚英的最富有代表性的五部知识分子长篇小说为研究视域,运用文本细读和典型人物心理分析的方法,从人物的心灵视角切入,分析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命运及在特定处境中的心灵轨迹,综合考察作者笔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2.
戴厚英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真诚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作品既是自我表现,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人文关怀。《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作家真诚地反省及思索人性的结果。《脑裂》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症状的象征和调侃。她的乡土题材作品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乡土情怀;作为女性,她既有对自身性别的体验,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关注更多的是人性,而不是女性。  相似文献   

3.
真诚两个字好辛苦●张英记者:您最近几年创作了长篇系列小说《淮河三部曲》,请您谈谈有关情况。戴厚英:《淮河三部曲》是我最近写的,第一部是《往事难忘》,第二部是《风水轮流》,这些小说是我对历史的一段记录,基本素材都是真实的,它都与我的家乡安徽省有关,我是...  相似文献   

4.
上海复旦大学分校中文系教师戴厚英创作的长篇小说《人啊,人!》(1981年1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大学生话为题材,反映了一批知识分子自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至粉碎“四人帮”初期的曲折经历和坎坷命运,着重表现了不同类型的人对历史和现实,生活和理想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用但丁的地狱、净界、天堂三部曲作为审视角度观察和比较《复活》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绿化树》中的一号人物张永的精神世界,可以发现中俄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的生活历程不尽相同,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也不相同。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探索历程却可以揭示出一些共同的东西,即通过真诚的忏悔、自我否定、自我新生等痛苦历程,从而迈向精神的天堂  相似文献   

6.
乌托邦诗学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命题,也是"江南三部曲"潜在的叙事动力。格非"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以"花家舍"这一典型乌托邦意象,通过对三个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处境的入微描绘,追问百年中国理想由生到幻灭的精神难题。在消费主义诗性匮乏的时代,"江南三部曲"中花家舍变迁所呈现出的百年中国乌托邦谱系,流动着对人类问题终极关怀的诗意的波光。  相似文献   

7.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 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了身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下层青年知识分子马丁·伊登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绝望心境.这一"多余人"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8.
戴厚英的乡土小说,尤其是《流泪的淮河》中的第一部《往事难忘》与第二部《风水轮流》对淮河都有大量而又独特的描写。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戴厚英成长的文化和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戴厚英乡土小说创作中艺术探索和美学追求。通过梳理淮河与戴厚英乡土小说创作的关系,可以开掘戴厚英乡土小说创作中淮河文化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正 《现代语文》2010,(4):89-90
<正>冰心是"五四"时期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变革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了为世人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后人将这种句式短小又内涵深远的诗称为"小诗",后来又引  相似文献   

10.
《荒野的呼唤》、《白牙》中动物的生命轨迹相逆而行构成了完整的生命之"圈",杨志军的"藏獒三部曲"中个别藏獒在强大的人为环境中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獒"魂"被人的主观意志制约,原本的獒性被逐步扭曲、异化,乃至丧失。通过分析动物形象的生命历程和爱恨旋律的交替互换,进一步阐释遗传和环境重要作用的同时反观自我,反思现状。  相似文献   

11.
戴厚英凭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敏锐的思想,在其小说中审视着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在其笔下,许多知识分子虽然通过与权力的抗争不懈地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但力量却在一步步地减弱,而对于“当下”境遇的妥协又在一步步地增加,有些知识分子终于不自觉地选择了逃避或随波逐流。戴厚英感觉到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并探寻他们的自我超越之路,但最终仍没找到理想的拯救途径。  相似文献   

12.
百草园     
什么叫“三部曲”巴金写过《激流三部曲》与《爱情三部曲》。“三部曲”源于古代希腊,它是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例如《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即由《被缚的普罗束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及《带火的普罗米修斯》组成。俄国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两姐妹》《一九一八年》厦《阴暗的早晨》。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河湾》中,后殖民时期代表作家奈保尔塑造了一群后殖民社会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丧失文化身份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或自我放逐,或模仿宗主国文化,在"失根"状态中苦苦煎熬。《河湾》反映了奈保尔对后殖民时期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人生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塑造了较多最先觉醒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不仅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后和"五四"时期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况,而且也表现了鲁迅本人对现代知识分子同时也包括他自己命运前途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苦难的历程》是苏联作家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3—1945)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这个三部曲,阿·托尔斯泰前后写了二十年。第一部《两姊妹》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七月,那时候他侨居在巴黎。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完成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正是法西斯德国侵袭苏联的那一大。在这个三部曲一起付印之前,作者又把前两部作了仔细的修改。整个三部曲是描写苏联人民的一部英雄史诗,它不仅广泛地描绘了革命前夕、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一代青年的灿烂青春——评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乏才华卓具的女性作家,但没有一位女作家象杨沫这样,毕三十余年之心血,以一百三十万字的宏篇巨著,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一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完成了她为之奉献了半生精力、心血和热情的“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与《英华之歌》。这是杨沫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中国女性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先生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内容客观、语言生动而成为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典范。这三部作品真实揭示了一位著名文化人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新式教育的影响,与同类作品比较有其鲜明的个性,并且具有"信史"的性质,为知识分子传记写作提供了借鉴,在传记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京人》和《云雀》的主体意象,鸽子和云雀分别代表了作家各自的情感倾向和使命意识,鸽子是20年代出走之声的继续,但并非历史简单的回声,它拖着历史沉重的身影,咀嚼着传统文化的酸甜苦辣,徘徊着知识分子留恋与割舍的复杂情怀:云省则如轻装的勇士,面向未来,寻找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独立地位与历史使命,在这些充满文学魅力的戏剧意象的北后,是充满文化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20.
<正>《蚀》三部曲是指茅盾的三部系列中篇小说:《幻灭》《动摇》和《追求》。整个三部曲都是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