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核心问题,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使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高效、和谐稳定和均衡。只有将环境保护贯穿到可持续发展中去,才能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今科 《今日科苑》2010,(18):14-14
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对我们的生存却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空气污染已很严重,给人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带来很大的危害。改善空气质量,还人们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已刻不容缓。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空气净化办法,并不理想。而森林空气是大自然中的绿色空气,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但是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增加,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更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就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在这一国际环境下我国也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自身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积极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本文结合目前我国所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环境保护工程在我国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并且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人类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有时是过度的索取,对此自然界也会给人类以惩罚。因此,如何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现对此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重,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尖锐起来。所幸人类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了改善环境人类也发明了很多方法。下面我们就以实例来说明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在5个世纪以前,每次吸一口气只能吸进来280个二氧化碳的分子;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每次吸一口气就要吸进来380个二氧化碳的分子;这一数值正在以每年增加2个二氧化碳分子的速度递增。如果不能遏制这种持续恶化的趋势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人类终会因为每次吸一口气吸进过多的二氧化碳分子而灭绝。笔者以一个忠实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身份对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做一个概要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消耗掉了越来越多的矿物燃料,结果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尽管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一说还存有争议,但我们还是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未来。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T)最近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新地球”计划——项旨在改善环境,主  相似文献   

7.
技术美学是研究人、技术和自然之间审美关系即追求技术美的一门学科.未来技术美术发展个人认为将着重于更为根本的人类技术活动的审美化即人类生存状态的审美化.技术美学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工业设计,而是广泛用到建筑、商业、城市建设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美学研究对于改善劳动环境、改善人类的生活有重要作用.展望下技术美学发展趋势更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设计师的设计眼光,使我们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设若将来的某一天,人类要移民,火星应是首选之地。但是火星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大气层稀薄,平均气温-63摄氏度,虽然现在已探明火星有水的存在,但绝大部分存在于冻土之中。因此,要建设火星,先要改善火星气候。改善火星气候,我们可以尝试用微生物。微生物有很强的代谢和繁殖能力,可快速有效地改善生存环境。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2,那么就必须用厌氧型微生物,而且必须耐低温,能够自养。我们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培养出这类微生物,然后将其搭载到探测器上,送到火星上,任其繁殖。人类应该根据环境的改变情况选用不同的微生物,逐步改善火星环境,最…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学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及有关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关系密切,地理学科教学是实现环境科学教育的主渠道,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使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引领他们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对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提供了必备的材料,还改善着周围的空气环境,所以对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必须要得到重视。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是不科学的,对环境也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方式建立一个生态的林业,才能使森林资源得到永久的使用,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环境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创造和改善,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与人类共存的永恒主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的大规模集聚,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必然引起全人类的重视。本文在对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球”就是说用数字化的手段,将地球上的环境载入到电脑中,实现多分辨率、三维、乃至多维的对地球的描述。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的技术核心是“三S”技术及其集成技术。数字地球使人类的生活得以改善,为我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与发展。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这里讨论的主要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岩石地表环境。我们能够在蓝天白云之下,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清澈的好水,饱览着怡人的景色,这些美好的环境,除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外,也和人类对环境不断的建设和保护离不开。人类对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其中给排水工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类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给我们人类的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改善环境质量势在必行。那么,环境监测人员如何知道环境质量的好坏以及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改善环境,如何把握环境监测的准确度,如何确定测量的不确定度。本文通过当今环境监测中测量不确定度知识,阐述环境监测中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误差的联系与区别,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简化评定和环境监测中的不确定度评估。论述了不确定度评估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本文拟从利用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结合家庭社区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育学生接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介入到湿地地区时,作为一个外来者,如何使人、建筑物、景观、和人类的生活的大自然和谐相处,每一个设计,都要考虑到它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或者破坏了环境.湿地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设计之中有许多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本文以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地区为例做相关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保护环境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重大课题之一,未来人类生存最大的挑战是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无序膨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发生量及其组成也有了很大变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再循环及再利用(3R原则),消除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是我们城市面临的当务之急,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姚雪锋 《青海科技》2014,(5):100-101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怀抱中的婴儿,人类吃的穿的用的,无一不来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母亲,做着无私的奉献,任凭人类无限制的索取。 美好的地球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每当我们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相矛盾时,人们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而环境利益却被我们远远的抛在了脑后。  相似文献   

20.
人类有权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享有自由、平等、充足的生活条件,同时,人类也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这是世界公认的环境权的基本内容.西部开发的法制建设离不开环境权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