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种种“意外”,这种“意外”有时会令教师措手不及,但这种“意外”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独特资源。面对这宝贵的财富,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这句话精眸地指出,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案剧(预设)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动态调控过程,这也预示着“课堂意外”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课堂“生成”,是在真实多变的课堂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碰撞中滋生出来的宝贵教育资源.我们如果能够正视和善待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想法”,即时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因人、因势、灵活及时地应变处理,将有可能使“生成”成为学生开启深入思考之门的钥匙,让数学学习在探索推敲中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意外”,而这些“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排斥它们,而应正视、善待、把握这些“意外”,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变策略.如可以采取顺水推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意外”,追本溯源,正确引导,有效引领课堂“意外”以及因势利导,启迪思维,合理利用课堂“意外”的应变策略,使之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课堂增光添彩,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邹学萍 《考试周刊》2011,(51):160-161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相似文献   

6.
遭遇“意外”→善待“意外”→期待新的“意外”,课堂“意外”的这“三步曲”,饱含着教师应有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偶然的、非预期的课堂“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真实课堂中师生的共同“遭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教学内容“不确定性”的表现,也是课堂生活中人与人积极互动的结果。但只要教师用智慧去善待“意外”,及时捕捉它,做课堂的“麦田守望者”;让思想冲破牢笼,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适度主导,做“意外”的“助产士”,就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创造生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生生及生本等多因素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使教师的课前预设多么完美,但课堂教学中“意外”出现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善待课堂“意外”,巧用“意外”资源,激发学生探究自主性,引爆学生解题方法多样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从而达到“节外生枝处,时有暗香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邂逅”,是指“偶然遇见”。因此,并不在我们预期设想之中,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而这些所谓的“意外事件”,可能是异想天开的古怪答案,嘀嘀咕咕的跑题讨论……当我们在课堂中发生众多我们难以预料的事情时,就是与“意外”发生了一场“邂逅”。可以说在课堂中“意外无处不在”,对于教师来说“挑战也无处不在”。新课程背景下当我们用发展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时。会欣喜地发现,精彩等待着我们,因为,它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交流、对话和沟通的互动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常常出现,教师不应回避、扼杀学生的“意外”,而应善待、善用这些“意外”.有效地利用和处理这些“意外”,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彰显学生的个性,焕发师生活力,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往往会有许多“意外”令人惊奇.笔者认为,我们要珍视课堂“意外”,把“意外”建构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教学就会产生“节外生枝”处时有“精彩”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有效教学源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正是课堂上生生、师生、生本之间的互动,课堂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才随之出现,从而形成一个个“生成点”。有效的生成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碰撞、情感沟通和经验提升的产物。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有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同时也不断地完善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有效生成”要求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有效地调控”,有效地调控能够催发许多意外的精彩,拓展生成空间,促进有效生成,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相互碰撞、探讨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课前没有预料的“意外”.教师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处理这些“意外”,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处理不好,让课堂逊色;处理得好,令课堂生辉.笔者曾听到一堂教者巧妙利用“意外”,激化“意外”,化“意外”为精彩的公开课,最终使课堂大放异彩,赢得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3.
“预设”和“生成”是老师们课堂上一直头痛的一对冤家。上课前我们既要“精心的预设”;课堂中又要“精彩的生成”。这一矛盾让我们经常遭遇这样的情形:我们的“精心预设”,常常被意外的课堂枝节撞击得体无完肤!我们在检讨自己预设失误的同时,羡慕着别人的高超技艺,思考着他人为什么能够在课堂意外到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尽管课前我们都会精心预设,尽可能考虑周全,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如何灵活地、正确地处理好这些“意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平等相处、真诚交往、共同探讨、交流获得知识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势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因此,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的事情,打乱预设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教学“意外”呢?对教师来说,都会担心“意外”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担心“意外”改变教学设计的“严谨与流畅”,于是往往对学生的“意外”视而不见,这是违背教学本质的做法“。教学应该是一种‘沟通’与‘…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圆满”,却往往遭遇“意外”。如何把“意外”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让“动态生成”为思想品德课注入更多的活力,使之更具魅力?笔者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但一直以来,我更多地认同教学的精彩在充分的准备中生成,因此,在备课时我总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充分预设,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在教学“画角”一课时,意外的生成让我认识到:善待课堂意外,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独到奇特的感悟,始料未及的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场。面对“意外”,我们是在举措茫然中维护自身权威,错失一个个教学良机呢?还是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形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那将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意外”。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话与交流中动态生成。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生成的课堂意外(主要指课堂中具有价值濡化、思想熏陶功能的意外提问和回答)可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契机。为此,教师要展示教学机智,不失时机抓住意外;要充分尊重,敞开胸怀,应对意外;要苦练本领,充实证据,化解意外;要创设情境,苦心经营,生成意外。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电脑》2010,(7):116-116
从1851年的第一届伦敦世博会至今,百年世博会中发生过许多令人预想不到“意外”,而这些“意外”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