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资料完全可以证实,王阳明是正德二年五月进入贵州,六月初到达龙场的,并非《年谱》记述的正德三年春才到龙场。王阳明于正德四年底离开龙场赴江西庐陵任知县,居黔的时间是正德二年、正德三年和正德四年。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把思想文化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龙场悟道”是王学的起点,龙岗书院是王阳明最先创办的书院,《教条示龙场诸生》和《龙场生回答》奠定了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并在贵阳文明书院“始讲知行合一”,“龙场悟道,贵阳传道”,王学走遍天下。王阳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一是“树人”,二是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与贵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在贵州只住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其黔中弟子相对较少并且不为黄宗羲等人所熟悉是很正常的。但即使如此,也不应像《明儒学案》那样阙如不记。黄宗羲之所以会如此漠视黔中王门,可能与钱德洪有一定关系。关于黔中王门,日本学者永富青地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献依据。阳明刚到龙场时,由于精神上的极度郁闷和困惑,是把自己的全部心力投放到超越式的内心“悟道”上,于是便有了“龙场悟道”这样的思想创新。但随着政治待遇的改善和对黔中社会的逐步了解,阳明又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当地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上。因此可以说,阳明黔中讲学的目的,主要是想在黔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不是为了王学的传播和门户的扩张,这无疑是王阳明为贵州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的“三道的形上学”与王阳明心学有直接继承关系,这可从他的道德论与本体论及人在关联的思想中表现出来,不过,从圆教的角度来看,他所推崇的“王学”,不仅指王阳明民心学,更指向王阳明的后学-王畿的“四无说”,他所理解的“陆王心学”不仅指陆九渊,王阳明一系的心学,也庆包括他更为推崇的程颢,胡宏,刘宗周在内的心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为什么要给宋明儒家重新分系,也才能真正理解王阳明心学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王阳明心学有直接继承关系,这可从他的道德论与本体论及其内在关联的思想中表现出来。不过,从国教的角度来看,他所推崇的“王学”,不仅指王阳明心学,更指向王阳明的后学──王敬的“四无说”;他所理解的“陆王心学”,不仅指陆九渊、王阳明一系的心学,也应包括他更为推崇的程颢、胡宏、刘宗周在内的心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为什么要给宋明儒家重新分系,也才能真正理解王阳明心学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期间。他始始以“内圣外王”为人生理想,不仅首开贵州文明开化之风,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而且创立了“阳明心学”,使儒学发展到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高峰。王阳明之功造福当时、泽被后世;王阳明之学跨出国界、飘洋过海、享誉国外。他以其个人的不幸换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幸,是一位很值得后世深入探讨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提到王阳明思想的演变,最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是“龙场悟道”、“前三变”和“后三变”之说,而往往忽视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佛学思想的来源——“九华问道”。本文就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上九华山,与儒、道、佛三家士人交游、交谈等,并结合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试分析九华山佛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界关于王阳明崇义建县时间的观点主要有三种:正德十二年说,正德十三年说,正德十四年说。通过重构崇义建县的历史过程,发现崇义建县时间是在正德十四年三月。正德十二年与十三年说的形成,或因方志递纂过程中造成的误识,或因对建县标准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相似文献   

9.
490年前,即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国哲学史上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这就是王阳明在而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一个晚上豁然顿悟的所谓“龙场悟道”。在著名的“龙场悟道”中,王阳明彻悟“良知本体”,“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川这是王阳明学术思想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诞生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于是,他的思想如潮水开闸泻入江海,后来终于发展和完成了心学理论体系。它是程朱理学的对立面,然而又与程朱理学互黜互济,共相辉映,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高峰。阳明心学在明朝中…  相似文献   

10.
楚中王门蒋信为王阳明在龙场及门最早的亲炙弟子,其学兼王阳明、湛甘泉,又受湖湘学派传统的影响。他心学视野中的理气、心性思想独特,其即用即体、体用合一重功夫又不忽视本体的理路,在一定意义上都开启了王学后学论心、性、气,本体、功夫主要议题。在王门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介绍     
王守仁(1472—1528),即王阳明,明朝理学家和教育家。弘治进士,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1505年得罪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和镇压农民起义及少数民族起义“有功”,官至左都御史,封新建伯。在哲学上,他提倡“心学”,称“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个唯心主义哲  相似文献   

12.
修文阳明洞     
研究孔子、孟子必到山东,研究朱熹必到江西,研究阳明之学,不能不到贵州,不能不到修文,不能不到阳明洞。修文县是王阳明学说的诞生地,同时又是王阳明学说传播的始发地,所以,推崇阳明学说的人,都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王阳明即王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一位文化巨人。他生活的时代,整个思想界被朱熹的理学所统治,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追逐功名利禄,坐而论道,不务实际,还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死气沉沉。王阳明学说打破了这种沉寂,他提倡独立思考,弘场人的个性,强调言行一致,主张净化人…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王阳明的个人经历及明代驿站分布图推知,王阳明或阳明学进入福建的路径大致有三条。然正德二年王阳明入武夷山时讲学传道的可能性极小,而阳明在正德十二、三年巡抚南、赣、汀、漳期间,通过军中讲学、随地教化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学说传播到闽西南的可能性最大。具体而言,王阳明路经并驻扎的闽西上杭县和"漳南战役"的主战场后又奏请设县的闽西南平和县,可以说是当时王阳明在福建讲学教化的两个主要区域。正因为王阳明与闽学真正发生关系是正德十二年以后,所以他对闽中讲学的关心,也主要集中在中晚年。尽管黄宗羲淡化处理闽中王门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因此得出福建地区稀见阳明学者,因而也不存在"闽中王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被谪贬到贵州期间,王阳明胸怀做“圣贤”的大志,投身于贵州的社会实践,造福于贵州夷人;贵州夷人对王阳明“投桃报李”,抚慰他这颗受伤的心。从而演绎出了王阳明与贵州之间不朽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明代前期,一直是程朱理学一统天下。至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王阳明重揭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旗帜,把孔孟思想体系简明化与世俗化,很快风靡全国。心学北传之后,北方王学的传播者颇多。“茌邑三先生”是北方王学之山东王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作为明代理学家王守仁的再传弟子,在弘扬传统理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阳明心学,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有关“心”学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先生远谪到贵州来,起初精神上是异常郁闷的,那中间具体说来包含有许多方面的因素;正义的沾污;仕途的受挫;高堂的暌违;家乡的远离;荒域的生诧;学人的孤寂,等等,等等.这些郁闷加起来,竟使正当盛年的他一度意志极为消沉.众所周知,后来他战胜了这种消沉.他在龙场办起了龙冈书院,并且在一天晚上“大悟,萌生了他的“心学”;第二年又在贵阳书院讲述了他的新成果:“知行合一”之说.这样,声名显赫、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其产生和确立都同我们贵州有着密切的关系哩,这也是早为世人周知的了.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在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王阳明与贵州的渊源从他被谪贬贵州开始,在龙场驿任职期间,王阳明对贵州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继程朱理学之后,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王阳明在贵州开启的文明开化之风,将个人的不幸转化为民族的大幸,造福后人,福泽后世。试探讨王阳明和贵州的渊源关系,在研究王阳明被贬谪贵州期间的功绩的过程中,挖掘二者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龙场悟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而处于下锦衣狱、谪龙场驿的忧患中,王阳明曾精心研读《周易》,并有不少抒论之作。本文对此展开论析,以探明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建立决非偶然,而是有其形成之契机。正是龙场这块土地养育了流放中的王阳明,并促使他能够“悟道”、“成道”,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同时一再证明了在逆境中得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