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私营报业为何在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走向消亡?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人归因于新政权的没收和禁止,有人从私营报业自身寻找原因,认为自动停刊是其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以解放初期(1949-1955)《文汇报》的经历为例,试图说明其自动停刊中也有不得已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44年内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的。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今年…  相似文献   

3.
李青青 《新闻世界》2009,(12):128-129
当电视诞生的时候,就有人断言报纸即将消亡。2005年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再次提出“报纸消亡论”。在对“报纸消亡论”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后,重要的不是做出报纸究竟是否消失的结论,而是它对我国报业的警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报业“寒冬论”甚嚣尘上,中国报业似乎被一种消极气氛所笼罩。一些报社报纸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收入大不如以前,业内人士大喊报业遭遇“寒流”,报业的“冬天”已经到来。更有甚者,有人断言报纸这种媒体形态在几十年后将消亡。  相似文献   

5.
周云龙 《视听界》2013,(1):16-17
近日,澳大利亚未来学家RossDawson发布了“报业消亡时间线”世界地图。他预计美国报业的末日是2017年(原因是“变得无足轻重”);英国:2019年;澳洲和香港:2022年;日本和中国:2031年。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君超认为,报纸迟早会消亡。  相似文献   

6.
一、报业面临的严峻环境 十几年前,网络媒体在传媒领域还只是配角,还不能和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竞争。时至今日,网络媒体的扩张速度和影响力飞速上升。“报纸消亡论”是近年来在世界传媒领域影响较大的一个假说。  相似文献   

7.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曹鹏 《新闻记者》2006,(5):42-44
近来在报业会议与论坛活动中,“2005年全国报业经济走势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广告研究专家不约而同发出警告,而各地报纸的广告经营者也纷纷传来“预亏”或“利空”信号,兼之与此同时网络与新媒体快速崛起,同为传播媒介而此消彼长,“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更给报业前景笼罩上一个沉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私营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喆 《新闻大学》2002,(1):54-58
一、建国初期私营报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 在建国进程中,中共中央对私营报业实行了区别对待的政策:没收军管反动报纸,保护进步报纸,对中间性的报纸允许登记后继续出版。据1950年3月新闻出版署统计,全国共有报纸336家,其中私营报纸58家(另有公营报纸257家),占总数17%左右,这里面包括解放后准许继续出版的(如《大公报》)、批准恢复的(如《文汇报》)和新创办的(如《亦报》)。①估算下来,当时中国私营报纸数目约在60家左右。但到当年6月底,私营报纸数目减为43家,到11月底为39家,到12月底为34家;到1951年4月底为31家,到8月下旬,只剩25家。其中除了少数如天津《博陵日报》因出现歪曲政策报道而被停刊外,主要是两种结果:一是由于报纸销路下降、广告减少,经营难以为继而停办;一是公私合营被改造为党报。  相似文献   

10.
可以肯定的说,未来的报业绝不仅仅是报纸业。宣告“报纸行将消亡”或许是不智的,但报纸在新的媒体发展格局中被边缘化,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媒体研究者认为,报业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报纸产业,而是报道产业,未来的报业势必将转型为新型媒体机构。报与网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将是一种“共生关系”,“报即是网,网也是报”,媒体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界限分明。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产业形态。差异性将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1.
陈建云 《新闻传播》2006,(10):10-13
去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梅耶,在其著作《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报业》中的大胆预测,在世界各国报界引起强烈震荡:报纸将于2044年10月消亡!有着400年历史的报纸是否会消亡、何时消亡姑且不论,全球报业经营形势整体下滑、风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报业发展格局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对报业发展非常不利的观点似乎逐渐占了上风.认为现在是报业的冬天。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宣称中国报纸可能在30-35年内消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业发展面临着转型, “报纸消亡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温州报业发展历程表明,目前国内区域性报业发展的关键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中国报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报业竞争加剧及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的分食,全国报业在经过了改革开放后20多年一路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融合时代到来的同时,关于“报纸消亡”的论调也甚嚣尘上.中国报业的出路何在?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报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劼 《今传媒》2005,(12S):44-47
在“都市报纸冬日说”、“报纸消亡说”开始成为报业界的热论时,免费的精神午餐也开始疯狂的扑到鼻尖。今年,《河南商报》计划免费发行;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免费送报三个月;《Ⅰ时代报》在地铁沿线免费发行,《广东日报》即将出版免费报纸……免费报纸在国内开始正式抢滩传统报业市场,并试图分割报业利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恰在此时,我国报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领势,无论是媒体受众、还是广告收入都在日趋向网络媒体集中。 事实上,“报纸消亡论”在历史上几度泛起,几度沉寂。当广播、电视相继出现时,报纸就两次被判“死刑”。美国加西亚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马里奥·加西亚说:“人们总是长篇累牍地谈论一种媒体的出现将取代之前的媒体:先是书籍取代布道,然后是报纸取代书籍,广播取代报纸,而电视则将消灭其他所有媒体。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一次,网络传媒来势汹涌,报纸的命运会如何呢? 如果说,有些困难是在报业发展中必将遇到的,那么,作为起步早、成熟度高的美国报业可能会先于我们碰到这些问题。事实证明,早在几年前,他们就感受到网络的挤压,并在积极寻找出口。总之,为了拥有未来,报纸必须作出改变已成不争事实。放眼世界,反观国内报业,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关注从1949年《华商报》对新闻自由的讨论到1952年上海私营报纸成为改造对象的过程,追索新民主主义理论中辍时期中共新闻政策与新闻界知识分子思想互动的情境。研究发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辍是中共新闻政策从允许多元讨论阶段进入到进行私营报纸改造阶段的转折点。它一旦被放弃,私营报业的存在就受到质疑并走向消亡。中共新闻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新闻界知识分子对之的干预和影响的能力随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逐渐被替代而减弱,其与中共政策制定者协商的空间也因之缩小。  相似文献   

18.
报纸消亡确定是“报存纸亡”吗?报纸读者确定会“渐渐老去”吗?报纸价值确定是“内容为王”吗?2014年对纸媒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再次引发的报业存亡话题还未平息,上海解放文新两大集团合并给这个并不新的话题炉火添柴,直到2014元旦起新闻晚报停刊引发“纸媒之殇”,报业可谓哀鸿遍野。报纸存亡的高谈阔论,不仅无助于报纸的新生,而且充满了负能量;报业转型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1,(11):23-23
报业集团是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组织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强化报社的企业属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红建报业集团不能一哄而上,须具备报业集团的基本条件。 1、报业集团必须姓“报”。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集团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报纸起步并发展壮大,同时始终以办报为中心,以政治影响力强、普遍受到读者欢迎的报纸为龙头产品。即使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非报纸收入超过报纸收入后,也不能对办好报纸稍有分心。 2、报业集团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报业集团必须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4、报业集团必须拥有多家媒…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对外界称,报纸分类广告将消亡。笔者认为,默多克一度把报纸分类广告营收形容为“黄金之河”,而面对目前他所认识的30岁以下读者不再看报纸分类广告,则称“有时河流也会干涸”,这般现象至少在中国报业三五年里还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