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良性、健康有序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既可以达到志愿活动主体实现个人价值,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长效机制的构建,改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开展高校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德育工作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角色理论为视角审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这一载体,可以更好地诠释其发展前景、育人功能和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霞 《教书育人》2013,(12):46-47
自共青团中央1993年12月提出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志愿服务便蓬勃开展起来,全国高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方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对全国16所高校的5258名大学生从志愿服务认知、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认知缺乏、组织管理漏洞和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从个体正确认知、组织智慧管理、多方主体协同等方面入手,能够推动志愿服务向“智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国志愿服务有几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志愿团体、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志愿服务人员职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形成体系;志愿服务向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志愿服务概念、志愿者行为、志愿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展开,既有理论的思辨,又有大量的实证分析。我国对志愿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功能、志愿服务类型、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深入分析志愿服务的内在机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当前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许多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很强的行政因素或者是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成分。真正弘扬志愿精神,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参与者的动机、需求和阻碍因素,以探索开展志愿活动的真正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大学为例,阐述了积极开展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和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更好的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有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动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大学生性别差异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俞艳 《教书育人》2012,(24):154-155
我院近年来积极构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化常态化体系,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奉献精神。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日益规范;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创新特色服务,全力打造工艺"乐善"品牌;培养志愿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新风。通过以"奉献、友爱、进步、互助"为主要内涵的志愿服务,闪烁美与文明的光辉,树立正气,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以南京财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着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参与度、参与机制三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当前,国内外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正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的重视,志愿服务中的法律问题也日渐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从明确志愿服务的概念入手,指出了当前志愿服务中存在的三大法律问题,并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需要志愿服务教育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以便指导、引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无论是从人类自身发展、教育自身使命、高校教育过程、志愿者自身还是志愿服务活动来看,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存在应然之理.但通观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实然之状,却不容乐观.因而,需要从教育内容、专业化、社会化、师资、品牌等多个方面谋划、创新志愿服务教育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对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校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成为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资金筹集困难、机制不健全导致志愿服务的局限性。本文分析高校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的创新模式,促进高校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多元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的170万志愿者,用微笑和汗水感动了世界。文明的社会需要志愿者。近五年中,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把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引入校园,在学校、班级、社区广泛设立红领巾志愿者岗,小校长志愿岗、文明游戏推广员、环保志愿服务队、红领巾志愿服务周、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等,让有愿望参与志愿服务的少先队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人人争当志愿者,事事都有志愿者,红领巾志愿者活动为队员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他们在校内成为学校自我管理的主人,在校外成为乐于奉献的服务者。队员们在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感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同时,享受着服务的快乐,感悟着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志愿服务资金缺乏,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化、独立性不强,志愿服务人才流失严重,志愿服务活动法制缺失,志愿服务组织交流不足等问题。提出保障志愿服务的资金,加强志愿服务发展的社会化、独立性,促进志愿服务人员的职业化,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制体系,加强志愿组织之间的联系、交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志愿服务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开展,一些法律问题接踵而至。志愿服务法制化,是当前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加速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制定统一的全国适用的相关立法,将对规范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及责任,保护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以及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有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阐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指出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突出法律问题,并对志愿服务立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服务学习对中国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愈发多样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未来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已经影响高校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服务学习视域下,从管理理念、项目引领、制度规范、评价机制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增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科学化、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今年起,北京市178万大、中、小学生都可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方式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其志愿服务的经历将在高校招生中作为录取参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日前已联合制定相关意见,确定将在本市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志愿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各项工作的总要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对于社会和谐稳定、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志愿服务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志愿服务工作保障机制;要力求统筹兼顾,真正形成志愿工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