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该书作者拉纳·米特(Rana Mitter)是孟加拉裔英国学者,现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2007年创办牛津大学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心,是西方世界新一代中国抗战史研究专家。在书中,作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广阔视野来俯瞰当时的中国战场,通过仔细考察中国与同盟国在战争中的角色、中国人在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战争创伤对国家战后发展的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将中国置于二战的核心位置,就中国在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角色及其贡献,呼吁全世界应该给予中国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约翰·奈特是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系主任、资深教授。丁赛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国际货币银行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现为牛津大学经济系研究人员。该书回顾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回答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重点揭示了投资和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纪录片界,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孙书云是一位中国故事的成功讲述者。孙书云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从事独立纪录片制作,其著名纪录片《西藏一年》曾以“罕见的深度”呈现了一个西方人所不知的西藏。近年来,她又涉足中外合拍纪录片领域,先后与中央电视台、BBC等中西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了《中国艺术》《喜马拉雅的天梯》《天河》等中国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4.
昀熙 《职业圈》2014,(31):54-55
理查德·帕斯卡尔是牛津大学的协同院士,也是圣塔菲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他曾经参与多个全球500强的公司进行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5.
理雅各出任牛津大学汉语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讲》,标志着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牛津大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英国汉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演讲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我们研究理雅各汉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19世纪英国汉学和欧洲汉学的珍贵文献。本文以理雅各的就职演讲词为研究对象,解读演讲的主要内容,探讨理雅各的汉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中学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申请牛津大学的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26日至27日,法国籍牛津大学政策学院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易思应邀到浙江省举办系列讲座。作为对我友好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当被问及“应如何使西方公众特别是西方主流社会更加了解中国”时,易思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共浙江省委外宣办叶彤同志将易思教授的讲话翻译、摘录、整理后成此文,现发表供外宣干部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成为全球新闻。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中国或东亚的问题,并没认识到病毒无疆界。1月23日,我在瑞士达沃斯参加报道2020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主办方突然临时加了一场半小时的新冠病毒发布会,邀请原白宫医学顾问哈奇特(Richard Hatchett)和牛津大学原医学教授法拉  相似文献   

9.
文章拟从教育理念出发,以教育思想作为实际操作的指导,对牛津大学大学生导师制的特点进行分析,澄清导师职责不明的困惑,并有助于建立健全导师制的运作机制,提升教育理念,发现新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外书情     
《对外大传播》2014,(4):64-64
作者戴维·兰普顿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同时兼任尼克松中心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从事中国问题研究近40年,被称为当今美国最权威的“中国通”。代表著有《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同床异梦:处理1989至2000年中美之外交》、《后毛时代的中国决策》等。  相似文献   

11.
郑永年 《对外大传播》2011,(2):17-20,26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中国学的发展不可谓不怏。这些年,西方各国无论是企业界、政策界,还是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对中国的研究。一些传统上只侧重于汉学研究的机构和组织也开始强调当代中国的研究,尤其是与政策相关的研究。对传统汉学来说,学者们感兴趣的是中国的文明、历史、诗歌和语言等等。  相似文献   

12.
高罗佩作为荷兰知名汉学家,涉猎中国古代文化多个领域,他曾经对中国古琴音乐艺术美学和文化内涵进行开拓性的研究,为中国古琴文化的传播做出很大贡献。高罗佩对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雅文化的研究跨越国界、透彻深入,远远超出音乐学范畴,而成为文化研究领域典范。本文对高罗佩在研习中国古琴和撰写相关专著时的文化选择、论述方法、得失贡献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推广交流寻求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初到英国是在1934年秋。到了伦敦,我的中学英国老师朗曼就给我找了两位教希腊和拉丁的老师。给我补习希腊和拉丁。这是因为我要去牛津大学念希腊和罗马学,而在当时去牛津读这种学的学生都是在中学已经学过一点这两种字,我在中学读书时却没有这种机会。我在伦敦补习了几个月,1935年年初,去牛津参加入学考试,通过了。  相似文献   

14.
对立的两面     
以下记录的是一个人人生的两面。其中一面是:他天生哮喘,夜里总是辗转难眠,白天又异常疲惫,这个病症一直折磨着他。他对很多东西都有恐惧症,比如大海;他曾恳求父亲带他去钓鱼,父亲说:"你没有耐心,带你去你会把我弄疯的。"也由于没有耐心,他成了牛津大学的肄业生;他总觉得自己的智商只比天才低一点,结果一测试,只有96,类似于挖沟工人的正常智商。而他的另一面是:他一生都在冒险,大学没读完,跑到巴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类学主要是一门从西方思想传统中发展而来的学科,但早期西方人类学所研究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异邦也直接刺激了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和反思。中国人类学曾经较多讨论"人类学本土化"的问题,现在更多需要思考的则是中国如何为人类学提供思想资源,对中国人论宇宙观的探讨如何成为世界人类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阿列克谢耶夫汉学研究建立在对中国国情文化实际考察和作品译介研究基础之上,从而形成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特征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基于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比较文化思想,力求使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得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工作,需要从不同维度出发,立体化展现中国发展成就。《解码中国美好生活:甘肃甘南实践》和《解码中国美好生活:甘肃实践》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中国外文局全球发展知识交流中心联合策划出版。该系列以案例为核心,综合运用柔性、场景化传播策略,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推向多边舞台,转化成为满足国际受众需要的公共知识产品,是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过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100年前 ,王国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 ,开启了中国文学批评“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的现代学术范式。这一学术范式 ,存在着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来不恰当解释中国文本的可能性 ,所以应该用“跨文化阐释”这一模式加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而这一点也正是《红楼梦评论》带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与单向阐发不同 ,《红楼梦评论》的阐释是“跨文化阐释” ,它注重的是中西方平等双向的互文性关系。《红楼梦评论》虽然接受了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却不可以用“影响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而只能用跨文化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的研究对象是以刊载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品、音乐理论、创作作品等为内容的主要平台。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是引领人们关注、研究中国音乐的载体,对我国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对近现代音乐期刊刊载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相关期刊为中国音乐理论汇总、交融、变革搭建了平台,守护中国音乐根基,对中国音乐人才培育给予支持,坚守弘扬优秀音乐文化初心,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关注前沿动态,抓住发展机遇。该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来审视近现代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体系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要让世界全面地认识中国,也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讲好新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中国史研究深刻回答时代新课题,也需要讲好新中国故事回应世界关切。为有效应对讲好新中国故事工作中仍存在的一些困难与挑战,应加强统一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协同配合;加强理念创新,构筑全领域传播矩阵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加强风险研判,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差异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好国内国际两支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