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言论集纳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在2015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飞越中美关系的新"驼峰"》一文中认为:今天,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继续发扬"飞虎队"精神,要建设新的"驼峰航线",飞越新的"驼峰"。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拓展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诸多领域的合作,以积水成渊、积土成  相似文献   

2.
言论集纳     
<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在2014年第10期《当代世界》刊发的《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一文中认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间最大的分歧集中在"相互尊重"这个问题上。对于中方关于相互尊重的提议,美未予正面回应,这反映出两国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方面的巨大差异。在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话语体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  相似文献   

3.
<正>"特朗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正逐步发展和形成,美、中、俄、欧等组成的大国关系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定位。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将在特朗普执政后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甫一上台便立即辞退了美国所有驻外大使,并在三天后签署了退出上任总统奥巴马"政治遗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行政命令,这些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应的举动,似乎再一次显示了特朗  相似文献   

4.
言论集纳     
正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1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关于战略对话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当前,搞好中美、中俄战略对话最为重要。尽管中俄关系已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但仍须精心培育,使之好上加好。中美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也是最复杂、对世界牵动和影响最大、最需要下功夫处理的大国关系,所以在中美战略对话上我们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从事中美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关系现已发展成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大国关系。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迎来更大发展的新机遇。双方宣布,将致力于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①)面对新时代背景下中俄关系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提升中国媒体对俄传播实效,让对俄新闻报道服务于中俄关系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大国关系"是在21世纪中国快速崛起和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面对大国关系变动中的不确定性,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探索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间关系的新模式。它准确捕捉到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关键问题,为摒弃传统大国冲突的旧有模式提供了建设性思考,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间的关系扩展了新思路,是对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7.
2017年,由"通俄门"事件调查引发的美俄"媒体战"不断升级,两国立法机构相继出拳,重新界定对方媒体身份,限制对方的媒体采访与信息发布权利,将传统"媒体战"扩展到社交平台,从最初的内容真实性之争延伸到广告影响力之争。这不仅影响着美俄双方的对外传播,也影响着世界信息传播格局的发展趋势,并不可避免地增加中国对外传播的难度和面临的政治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认真研究美俄"媒体战"的实质,从媒体身份、海外社交媒体发展、反制手段等方面思考,警惕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8.
胡海迪 《文化学刊》2009,(3):120-123
从1654年至鸦片战争之前,俄国向清政府派遣了8个正式的外交使团,其中5个在康熙时期。中国方面,康熙皇帝也出于客观形势需要,史无前例地派出了两个与俄国接触的中国使团。这一时期,中俄之间交往频繁,成果显著,意义重大。而在两国正式接触的过程中,作为媒介和桥梁的外交使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两国使团在出访目的、使臣选择、外交礼仪、外交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视当时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以期为今天的中俄交往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纳     
<正>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5年6月24日在华盛顿出席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时表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人文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未来,人文交流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值得我们思考。我理解,至少有四点。一是让两国关系更有温度。常来常往,保持热度,才能增进了解与友谊,从而进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传播被认为是跨越国家边界的一种传播实践活动~①。伴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渐深入及新技术对全球传媒业变革产生的影响,能够熟练使用外语、知晓新闻报道业务并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人才在全球市场中有着旺盛的需求。正因如此,"新型大国关系"中的中美两国均在本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内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安置了一席之地。本文对美国七所著名新闻传播院系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尝试在勾勒美国主流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1.
<正>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逸津 《文化学刊》2014,(4):120-124
俄罗斯现代汉学泰斗B·M·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俄译《聊斋志异》,对书中所涉及的中国民间风俗信仰、婚丧礼仪等各方面民俗实况,作了细致的注释和解说。这使其《聊斋》俄译本不只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具有民俗学、文化学研究的性质。其注释中对中国民间巫术的"书符""禹步""桃木剑""纸人""土偶"等各种具有驱魔法力的器物和施法方式的解说,对"相面""求签""镜听"等民间占卜术的介绍,有助于中国民间巫术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对于中国本国的民俗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各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据中国海关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仅在经贸领域,2016年中俄进出口贸易额为69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达140多亿美元,继续保持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地位~(1)。在战略互信方面,中俄两国亦在共同应对国际问题挑战中逐渐找到了符合彼此利益诉求的发展契合点,如双方领导人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和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中美建交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当前,美国政府和精英对华的定位和认知日趋负面,而普通民众对华的认知并没有太大波动。在中美关系再次处在一个历史转折点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对待当前横亘在中美关系中的各类战略竞争话语,厘清其背后的国内政治气氛、精英-民众修辞之区分及中美关系所要面临的真正考验,从而进行有效应对,跨越当前的不确定风险时期,以期稳定中美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大局。我们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涉华舆论风向的转变应当具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以更开放的姿态应对外部挑战。在对美传播方面,既要坚持原则,敢于发声,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讲究战略战术,以大国心态从容应对;要了解美国受众的对华舆情,用对方听得懂的话语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回应美国对华认知的错位;要以"共享的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切入点,抓好中美关系史上重要媒体事件的节点议题,不断挖掘对美传播的好题材和好方法;要以首脑外交为抓手,重视地方人文交流,同时积极推动中美民间交往。  相似文献   

15.
正舆情的塑造与引导,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要为强烈的对抗和竞争政策扩大国内与国际的支持,更是"妖魔化"对手的基本招数。随着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华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的中国政策话语体系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朗普执政初期,2017年的两次"习特会"稳定了两国关系,建立四大高级别对话机制以加强双方高层的沟通与协商。然而,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签署备忘录,根据301条款对中国加征关税,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尽管两国在2020年1月15日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中美两国关系再度经历紧张关系急剧升级的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元首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新引领方式。元首外交即通过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直接出面以多种方式参与和处理对外事务的外交活动,作为"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①截至2019年6月,作为国家元首的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以来8次访问俄罗斯,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晤近30次,开创当代国际关系中元首外交新高度,开启了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这个位于全球最大内陆湖里海的西岸、很少进入中国媒体报道视野的城市,却有着巨大的国际魅力与号召力。在这里举行的巴库全球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七年,每年都有数十位总统、总理亲临现场,纵论天下。2019年的巴库全球论坛精心设置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如"转型全球政策中的大国角色: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是全球主义终结的时代吗""中东的和平与安全""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机遇"等等。从众多政要名流的发言与交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世界政治的新风向,当前的世界政治已进入"Gn"时代,不是一个大国,也不是中美两国,或20国主导着全球,而是有n种力量正在影响着全球形势。这些力量不只来自传统大国,也来自地方强国、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有影响力的个人、跨国公司、智库、媒体等,组成了交叉重叠的国际权力网络,模糊了全球权威归属,突破了主权归属权益,削弱了传统政治结构。全球治理与国际政治变迁进入到一个"深水区",中国要参与,但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24日,21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正式签署文件,共同筹资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随即引发国际媒体关注。特别是在英国2015年3月宣布加入"亚投行"后,因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使亚投行更是成为英美媒体报道的热点。作为在"新型大国关系"外交语境下的标志性新闻事件,研究外媒如何围绕其进行议题设置,有利于提升我国外交以及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能力。本文选取《今日美国》(4篇)、《华盛顿邮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中华价值观在俄罗斯的认同问题。调查数据显示,俄罗斯民众对11项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仁、恕、孝、礼、义、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共同富裕、和谐世界、以民为本、集体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中国梦"的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均有很高的赞同度。由此得出结论,中华价值观在中俄两国民众间具有广泛的共享性。本文分析了这种广泛共享性的原因,寻找了中俄文化深层的共性,进而探寻了在俄传播中国文化的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6,(10):30-31
这是转自新华网的一篇文章。之所以转载,是因为此文虽短.但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很是值得从事对外传播的人士参考。新华网原题是“巴西媒体:‘中国经济帝国正在形成’”,本刊作了改动,文内小标题也作了改动。 新华网编者按:近年来,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美国市场上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能够拉低美国的物价。美国人越来越不能轻视中国了。当今,中国经济不但可以影响美国,甚至可以影响全世界。巴西《阅读》周刊日前发表题为“中美两国编织的星球”的文章,对中美经济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文章摘要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