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类,服饰积极参与到电影文本叙事和情节推动之中.折射出电影整体基调的情境下,服饰反映并承载了人物不同状态下的人生选择和变化,服饰的变换展现出人物"成长"过程.初期尚未成功的草莽时代,人物服装往往简朴,对时尚一无所知也不在乎,整个世界是简单的.自我审视阶段的人物服饰逐步改变,趋向时尚.崛起之后成为精英人士,服饰特点是精致时尚,传递出自信,展现出人物形象的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惠安女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上占据了一席之位.从惠安女服装整体来看,不仅服装款式的风格十分靓丽,而且服装色彩的搭配也是独具一格,是构成其服装独特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惠安女服饰色彩美学特征的分析,来揭示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惠安女服饰色彩的形成,与历史、风俗、地域及女性的爱关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服饰色彩是她们精神的寄托,表达出了惠安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3.
衣食住行是中国百姓的根本,“衣”作为第一要素早已经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服装文化博大精深,其服装色彩运用渊源已久,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服饰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阶级社会中,服饰已经超越了遮羞、御寒暑的本能,不仅上升到装饰欲望层面,更是作为一种等级的制度标志而延传已久.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学习》2009,(4):40-41
传统戏曲服装,俗称“行头”,是古代服饰的美化和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装为主,杂糅了前自唐代后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特点之一就是套式化。上至皇帝,下至奴婢,各色人等都有与其角色身份、地位、职业、场合乃至性格相配的专门服饰套式。例如同是宰相着装,朝廷上要戴“相貂”,居家则戴“相巾”。下面,我们就以服饰类别为线,带你领略戏曲服装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论古代服饰     
辛欣 《考试周刊》2013,(88):33-34
服装是人类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自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服装就有了一定的形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无论从色彩上款式上还是面料上都逐渐成熟.各个朝代各个民族都设计制作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服饰,其中的一些服饰已经成了典范之作具有永恒的魅力,例如唐装、旗袍等.作者简要阐述了对古代服饰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苏烨 《教师》2022,(5):105-107
《服装广告营销》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发展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更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授,难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而"项目导向+混合式教学法"极其适用于《服装广告营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学生可通过参与项目获...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饰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服装社会学、服饰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及功能,以期在服饰文化的研究中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环境,“逐季节而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的雄健宏伟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民族文化.服装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服饰中的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丹巴服饰可划分为嘉绒服饰、宅垄服饰、羌族服饰和汉族服饰四大系列。嘉绒服。饰是居住在丹巴境内的所有嘉绒藏族的共同服饰;宅垄服饰主要分布在小金河畔的宅垄地方,是清代流传在嘉绒地区的一种女性服装;羌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太平桥乡,是当地羌族的服装;汉族服饰是由清代传入,为当地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服饰无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衣冠之国” ,中国服装的发展历史悠久 ,中国服装纹饰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服装纹饰又称服饰图案 ,是指通过人工手段 ,在服饰上采用绣、绘、织、缝、磨等技法制成的纹饰 ,对服装起着美化与装饰作用。中国服装纹饰是以当时人所观察到的世间万物的形态、色彩、神韵加以归纳、提炼 ,施之于服饰之上 ,形成了令百姓顺从、令统治阶级自律的服装款式与纹饰。一、服装纹饰的构成效果分类(一 )平面纹饰 ,即在平面物体上表现的各种装饰 ,效果是平面的。(二 )立体纹饰 ,指服装上的装饰具有立体效果。平面纹饰 ,如…  相似文献   

11.
朱宁  王彦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69-171
展示艺术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服饰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说到服装展示,人们会联想到的或是来回于T型台上模特们精彩的表演,或是对某个品牌的店面印象.人们对展示所呈现的服装本身以外的内容抱以很大的兴致,这是因为服装的展示不仅仅是对人们穿着在身体上的衣服本身的诠释,而是采用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赋予了服装这种神秘感.展示设计不仅符合了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水平.而且满足了人们情感与审美乃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因此它能满足人们追求个性的心理,层出不穷的设计风格让人们看到自己的服饰也能有这么多的选择.服装展示艺术,其意义在于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服装,存在着对纯粹审美和商业目的的追求.为服装树立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找准市场定位,通过视觉传达刺激人们的审美欲望,并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从而引导消费者的服饰消费.  相似文献   

12.
初探服饰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着装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波涌激荡,曲直蜿蜒。通过创造、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相拥于整个人类文明的服饰文化,而服饰审美则惯于始终。尽管服饰的基本功能是实用,但人们更加关注服饰的审美价值。对服装美的追求,几乎成了人们着装的第一要求和最高目标,人们期望服装能体现出更多的审美价值。从这个角度理解,服装的审美,已跨越服装的实用功能,而成为服装的第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东西方服装上的性别差异入手,探讨了东西方对于人体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服装造型特征.通过对东西方服饰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阐述东西方文化在服饰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孔子儒家服饰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文化千祀不易的历史积淀和深厚基础。本文着重阐扬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的观念形态的“质”即服饰以“礼乐”文化为底蕴的“内容”,与服饰的形制、颜色、纹饰、佩饰及质料等“形式”即“文”之间的辩证统一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这不仅是孔门儒家,也是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目的论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服饰形象.服装要穿着合适,穿出美丽,首先要了解影响服饰搭配的因素,要考虑服饰的协调性和整体配套性.服饰应力求和谐,以和谐为美.  相似文献   

16.
“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服饰革命,中原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从此开始融合。本文分析了“胡服骑射”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其对服装等级观念、形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方服装造型是平面的,运用直线裁剪,主要表现服饰礼仪和教化功能。西方服装造型是以塑造女性的三围曲线和立体的造型为主题。东西方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理念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Unit 3 Part A Let’s learn.Let’s do教材简析: 本课时以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为中心话题,把谈论服装与颜色联系起来,并且把所学服饰渗透到一系列的“Let’s do”中,在“Let’s do”中又渗透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并认读brown jacket,whitesweater,green skirt,blue dress,yellow T-shirt,red shirt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服装的神韵内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服装造型是平面的,运用直线裁剪,主要表现服饰礼仪和教化功能。西方服装造型是以塑造女性的三国曲线和立体的造型为主题。东西方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理念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服饰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传说中的神农时已经产生了。我国古书《墨子·辞过》、清代雷鐏《古经服纬》等谈到最初的衣服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 到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且看甲骨文中“衣”写作“”或“”,就可看出当时衣己有型,如殷商时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