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语学习的研究导致了一系列理论模式的产生,这些模式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探讨影响外语学习的各种因素提供了理论框架。笔者通过对舒曼的“文化适应模式”进行评析发现: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外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而外语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不同系统沟通融合的过程。合理吸收外国文化中积极因素有助于外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把文化融入教学。  相似文献   

2.
陈为春 《考试周刊》2012,(56):71-72
外语学习是一个跨文化交际及适应的过程,因此文化适应是较为理想的外语学习模式。由于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适应程度将会制约其第二语言的水平,文化适应已被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适应中,语言交际文化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语构、语义及语用文化的适应水平将直接决定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因而第二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第二语言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柳 《教育与职业》2012,(6):105-107
语言、语言的使用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学习本身也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外语的教学要结合文化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们都会在潜意识中受到特定学习文化的影响。通过"文化协同"理论的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不丧失原有文化身份的同时接纳理解不同的目的语文化,并能准确、得体地用目的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化差异往往体现在语言和交际中,化因素常常构成人们学习外语的障碍。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不只是培养学习的语言技能,它的教育功能还当体现在对学生的化能力的培养。本拟从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探讨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并给出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语学习焦虑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文章通过西方外语学习焦虑理论的评析和研究,探讨了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并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联系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探讨了克服和减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开展创新能力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外语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生综合利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积极加工、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从而达到自然运用第二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和推行自主性学习策略和适应性教学策略。它改变了原来的师生间僵化对立的授受关系,使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良好的感觉和充分的自信进行愉悦而有效的学习,真正体会到外语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键期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表明:正规学习环境中,年龄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并不十分重要。我国目前教学条件下,盲目追求外语学习低龄化存在许多隐患,它有碍儿童外语能力发展,同时也影响儿童母语学习和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外语学习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教学条件、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等其他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实践性学习活动。实践性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实践后的分析过程,这一过程一般被称为任务报告(debriefing)。任务报告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活动真正交际化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对任务报告的含义、构成要素、实现过程以及评估模式做了简要介绍,并结合交际性外语课堂教学,简述了任务报告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外语学习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的观点、原则和理论模式涌现出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四种外语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运鸿 《培训与研究》2005,22(3):117-119
外语教育的化取向促使很多教育开始关注这一能力的培养策略问题,Donahue和Parson提出角色扮演能够提高外语学习的跨化交际能力。笔在讲授《大学体验英语》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该项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和化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