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2.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相信爱情。历代以来与爱情有关的浓词艳篇读了不少,读到的大多是爱情的缠绵、爱情的疯狂、爱情的诞生和爱情的灭亡。我今天的话题与此无关,是关于爱情的平  相似文献   

4.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指出,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这三要素组成,爱情的三要素就像一个三脚架,三者缺一不可。真正的爱情是具有其积极意义的,爱情是一种平衡结构,其核心是自信,爱情能推动自我完善,爱情是人性的学校,在爱情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通过爱情来认清自我,完善自我,学会成熟地去爱。^[1]而针对大学生来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往往呈现浪漫性、易变性、多元性、突击性的恋爱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理性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必要的,爱情教育应该走在性教育的前面;爱情教育的基调应该是人性的、生活化的;爱情教育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爱情教育的形式应该是非教条的,重在观念的养成.同时也探讨了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爱情?怎样对待爱情?在青年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们怎样去爱,怎样陶冶爱情这个心灵的高尚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视爱情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的性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言”中的爱情描写与真正的爱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它们或过度强调了外貌在爱情中的作用,或过分关注了爱情关系中的情欲行为,或在爱情中掺和了一些非爱情的杂质。产生这种现象,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编纂者冯梦龙及其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亚男 《时代教育》2010,(1):260-260
《红楼梦》一书的一个主线就是由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所组成的,本文主要浅谈一下薛宝钗对于贾宝玉的爱情,那种是爱情而又非爱情的复杂感情。薛宝钗爱着贾宝玉,可是她更爱权势和地位,所以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存在着杂质,是不纯净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以半结构性访谈为主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爱情教育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对爱情教育的地位认识不够;对爱情教育的特征认识不明;对爱情教育的策略认识不清;对爱情教育的功用认识不深。为此,辅导员应当从提高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重视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爱情教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心理的调查研究,强化校园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和建立立体式的学生教育模式等方面着力克服困境,开展科学的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你不能在拥有爱情时惧怕失去爱情,更不能像我一样,在失去爱情以后憎恨爱情。  相似文献   

11.
说老爱情珍贵。是因为爱情很难长老。爱情是易碎品,老爱情很稀有。在大多数情况下,爱情长不老,常常是还没长老.就破碎和凋零了。要想知道爱情真不真,惟一的办法.也许就是等待.看爱情会不会长老。作品中那对老夫妇之间的老爱情,深沉而真挚,看上去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惊心动魄。正是这种老爱情.为他们平凡朴素的人生,蒙上了美丽的传奇色彩。其实,所有的老爱情,都是一种传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爱情篇有着种种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现象:爱情诗篇产生得出乎意料的早而少;爱情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出乎意料的薄弱;爱情对词体出乎意料地偏爱;爱情词表现得出乎意料的阴柔、理性、内敛;当然爱情词自有一种出乎意料的令人心醉的美。  相似文献   

13.
叶华奇  雷孟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105-109,113
使用爱情态度量表和社会责任心问卷对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爱情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总体比较积极;男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倾向于奉献,女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则更加现实;性别和学科不会造成社会责任心显著性差异;社会责任心与爱情价值观普遍存在相关,只有疯狂型相关不显著;不同爱情价值观的被试,社会责任心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以探讨当代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多倾向于良好积极的一面;消极、不良价值观的大学生人数比例较小。男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倾向于奉献,女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则更加现实。对总的爱情价值观来说,性别差异不显著;学科差异也不显著。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海岩小说永恒的主题,爱情的理想性、都市性、爱情+侦破的结构、爱情结局的悲剧性构成了海岩小说的主要风格特点。海岩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模式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命运与爱情的独特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当下国产爱情电影过多地利用商业元素进行包装,消解了影片“爱情本位”的审美意义;喜剧化的爱情电影由于片面追求搞笑而淡化了爱情主题;传统的爱情叙事转向个人叙事,在突出人物个性的同时,使影片的爱情审美意义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可以拥有爱情,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作为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爱情历来就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讴歌爱情赞美爱情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讴歌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作品却寥若晨星。文学作品总能若隐若现地展示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也会或多或少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来观察中国人爱情观与婚恋观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爱情类型的综述,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不同学者的爱情理论,而且对于我国的研究者探索爱情本质、普通人理解爱情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建议进行爱情理论的中国化研究,从而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关怀是理想爱情的基础,理解是理想爱情的条件,责任是理想爱情的保障,尊重是理想爱情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