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有效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以此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数学“再创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发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习题设计案例,从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教学自身魅力引发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动机,培养学生“再创造”思维能力。 案例1:《正方形内最大的圆》(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98页第14题) 题目:从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上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能力,需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注重再创造动机的激发,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或使学生进行再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是课程目标内容,也是课程学习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优化的课堂设计,使学生获得“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经历,从而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根据数学新课程特点,实施数学“再创造”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最佳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裂项相消法求和”为例,阐述了数学课堂问题研究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包括培养研究意识,加强对数学一般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观数学”的能力;勾联研究内容,加强数学知识间的关联,培养学生“联数学”的能力;变换研究形式,突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变数学”的能力;改变研究角度,体现对数学知识的批判,培养学生“辨数学”的能力;应用研究成果,体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由此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使深度学习发生.  相似文献   

7.
“数学化”的数学教学及其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化”教学就是以“数学化”为核心的数学教学,其实质就是激发学生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它是有效数学教学的核心和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文章提出了实施“数学化”教学的三条主要策略,即教学要源于数学现实又要升华数学现实,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要尊重学生差异并促其个性化地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使学生成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中的“再创造”应是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数学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模拟性地创造各种运算法则,或是发现相关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因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基于个人的“数学现实”,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数学化”的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而且,解决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最主要形式,本质上就是探究活动中的“再创造”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课改实践中的经验,就数学课堂实施“再创造”教学的策略谈一些肤浅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进行。而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在总结数学课堂提问状况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在回溯旧知、解决难点和教学反思中发挥“再创造”提问价值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机会,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提出问题”对学习数学的意义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学会“提出问题” ,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或者说它的教育价值 ,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 …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四川教育》2001,(2):52-53
“讨论式”教学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如何使“讨论式”教学达到上述目的呢?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再创造”能力.新理念下,如何在数学实验课堂中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使他们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新时期广大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证明事实,而是努力让学生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培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建模能力已成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及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改革方向。加强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数学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通过打造“模力”课堂,让学生从课堂中汲取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应用于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家弗赖登特尔倡导“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法,指的是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与分析,把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活动能展示学生的激情、智慧与个性,不仅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园,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摇篮。以下是在听课中,所见到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自主探究得到充分发挥,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的几个例子。一、创设巧悬并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中小学教育正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目的素质教育,这迫切需要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把创新意识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赋予了学生学习的意义。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之“意义”,并重点从“目标中‘激发’说理”“情境中‘解惑’明理”“小组中‘辨析’”明理三方面提出了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之“策略”,以期凸显数学学习的魅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为后续高阶思维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让创造进入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创造思维的动机 让创造进入数学课堂,更现实的意义是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动机。数学创新思维表现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创性的发现新问题,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其特点是思维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是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数形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课堂数形结合导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在全国“九五规划”的子课题《数学数形结合能力培养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展示图形、启发观察、形数转化、探索发现、应用实践”的现代课堂数形结合导学模式。它以师生合作,形、数转换,突出能力训练和思维创新为特色,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课堂效益,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