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合     
《海外英语》2007,(7):43
百合花的花名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自古以来圣母就被基督教视为清纯的象征,因此它的花语就是纯洁.  相似文献   

2.
一件艺术品的出现并非一件偶然的事.不论它是一首歌、幅画、一尊雕像或一出戏,它总是主体自身感到了心灵的某种失衡,有话要说,要交流.虽然一件艺术品无疑是在天才的艺术家的灵感爆发下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但在其背后,却总有一种意图,不管这种意图是要表达一种情感、一种体验、一种态度,或一种观点,它都带有非  相似文献   

3.
天使的微笑     
一直很欣赏拉斐尔的油画,尤其是那幅经典的圣母图。看着怀抱婴儿的圣母玛利亚,一脸的安详和满足,一眼的关  相似文献   

4.
圣母玛利亚是基督教神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中世纪的欧洲广受崇拜.但新约正典并没有玛利亚完整生平事迹的记载,玛利亚生平的展示有赖于诸多伪经和圣徒传记.经过多个世纪的营造,玛利亚的完整形象随着中世纪盛期的到来而最终展现于世.伪经中的玛利亚形象多源于东方教会,并具有异教色彩,故西方拉丁教会对伪经中的玛利亚形象进行了改造以合其要求,最终形成了玛利亚神学.而以<金色传奇>为代表的中世纪圣徒传记,则在细化玛利亚形象和推进民间的玛利亚崇拜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玛利亚是圣经中的重要神学人物,随着基督教的东传,玛利亚也由之被引介入华 .玛利亚的神学形象虽曾分别在唐、蒙元时期引入中国,但出于各种历史机缘,其形象并未 获得充分地宣扬.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借助海途来华传教,玛利亚再次被输入中国,并 在明末出现了第一部汉文玛利亚传记,即高一志的<圣母行实>.在此书中,高一志根据中 国文化的需要,对玛利亚作了诸多"调适","淑女"玛利亚便是高一志所塑造的玛利亚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圣母玛利亚的孩子》是格林童话故事中的一则。笔者以普罗普叙事理论为指导,分析《圣母玛利亚的孩子》这则童话的构成单位及其相互关系,按照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分析童话中功能项,得出这则童话故事的功能图示,并通过分析童话象征性语言,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从无意识视角解读主人公心理,探讨童话对于培育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百合(英文)     
百合花的花名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的,自古以来圣母就被基督教视为清纯的象征,因此它的花语就是纯洁。  相似文献   

8.
数学与建筑     
我们非常熟悉某些用于建筑的数学形式,诸如正方形、矩形、锥形和球形等等.但有一些建筑结构却以人们知之甚少的形状设计.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便是旧金山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所用  相似文献   

9.
圣诞的故事     
来美国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圣诞老人是在19世纪随着圣诞卡的流行才出现的。我向笃信基督教的亲戚要了一本华文版的《圣经》,在翻阅当中知道,圣诞节所以会在12月25日,是因为圣母玛利亚在这一天生下了耶稣。这当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传说童女玛利亚因圣灵而未婚成孕,神就派遣使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和埃及的学者们为一座破损的古代雕像施行了头部移植手术。在悉尼大学美术馆内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考古学家将头部的复制品与雕像保存下来的躯干部分连接在一起。这是一座女神的雕像,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300年图特安哈门国王统治时期。位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的馆长穆罕默德·萨利赫博士说:“这真是一件杰作,特别是当头部与躯干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考古学家无法将雕像原来的头部移植回去,因为埃及的法律不允许将图特安哈门时期的艺术品运出国境。这座雕像的历史充满了神奇色彩。原作的两部分分别由东西方的两间博物馆收藏了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1.
双面人     
《大学生》2013,(1):138-138
似乎像每个大学宿舍一定会有一个吃货,每个办公室总会有那么一位双面伊人,他们忽而化身街头悍妇,忽而摇身一变圣母玛利亚,而每次变脸背后都只有一个原则——利益大小决定精神分裂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圣母子》本来是宗教画中最普遍的题材 ,但这幅玛利亚在圆形的木版画中 ,成了一位世俗的母亲。在画的背景中所出现的 ,也不是庄严的宗教场景 ,而是日常生活。背景描绘的是玛利亚的诞生 ,右边深处楼梯上是玛利亚的双亲正在告别 ,左边的中景是玛利亚降生 ,人们纷纷前来探望。这一切 ,包括圣母抱着幼儿耶稣在内 ,都不过是当时佛罗伦萨世俗生活的写照。这种由宗教走向世俗的倾向 ,一方面固然是新时代的理想使然 ,另一方面与作者的身世、观念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幅画作者是意大利菲利普·利比 (1 4 0 6 - - 1 4 6 9) ,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卡尔…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秘诀     
你获得的,就是你所能“看到”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座巨大的花岗岩骏马雕像。它前脚腾空,后脚立地,准备迎接战斗。人们为这件伟大的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高超的雕刻技艺惊叹不已,也深受雕刻家的激情和信仰的鼓舞。很难想象。这匹骏马的美与力量。竟然出自于原本奇形怪状的石头。  相似文献   

14.
木乃伊归来     
古代埃及人相信死者的灵魂总有一天会回来,所以死者的身体一定要保护好,这就有了木乃伊,也就是"人工干尸"。在这儿不讲木乃伊是怎么制作的,我们想让大家欣赏的是在《伟大的世界文明》展览中几件和木乃伊有关的物品。别看它们和"死"有关系,可是它们绝对是很美的艺术品。先看这个名叫圣甲虫的护身符,圣甲虫的学名是"蜣螂",说白了就是"屎壳郎"。  相似文献   

15.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一次,受佛罗伦萨市政部门的委托,米开朗琪罗开始雕刻一座巨型的战士雕像,完成后将被安放在佛罗伦萨市政广场。米开朗基罗全身心投入到雕刻之中,两年后,大功告成。在雕像被运往佛罗伦萨市政广场前,该市行政长官罗伯特领着一些雕塑家来到米开朗琪罗的工作地验收作品。这些雕塑家观赏着气宇轩昂、栩栩如生的战士雕像,一致认为这是一流的艺术品,对  相似文献   

16.
去年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上映一部颇有争议的法国影片《万福玛利亚》,主人公圣母玛利亚被描绘成一个加油站老板的女儿,结果场场爆满,但在校园外反应却十分冷淡。学校对这部电影的狂热终于激怒了基督教徒。愤怒的市民包围了学校并写信给报社责问:大学是怎么教育一代青年的?校方发言人平静地对记者说:“学校上映这样的电影不会污染青年的精神,居民们有所不知,本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已达33岁。”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2010,(12):F0002-F0002
美国缅因州的艺术家MikeLibby偶然发现一只死去的甲虫.感觉它很像一个机器零件,于是他找了一些旧的手表零件,把甲虫的身体和机械零件结合,制成下面这样的艺术品。现在MikeLibby已经将这种“昆虫艺术品”做成了很多系列,并可为客人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相似文献   

18.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宗教性。其代表作《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隐含着《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的原型形象。因此,本文结合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文本分析,论述《红字》中海丝特所体现出的圣母形象,从而进一步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与建筑     
我们非常熟悉某些用于建筑的数学形式.诸如正方形、矩形、锥体和球体等.但有一些建筑结构却以人们知之甚少的形状设计.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便是旧金山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所用的双曲抛物面设计.  相似文献   

20.
感情是一个精灵。能否充分地表现复杂神奇的感情,是衡量一种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尺。苏姗·朗格曾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出任何感情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为低劣的。”(《艺术问题》)在写事的记叙文中怎样充分地“完全”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笔者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