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以史为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血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30年),吴国的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带领万人船队到达了台湾(当时称夷洲);隋朝时,隋炀帝3次派人到台湾(当时叫流求),台湾与大陆联系进一步加强;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即台湾),台湾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辖区。  相似文献   

2.
香港·澳门·台湾(续)李焕春台湾概况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濒太平洋。台湾现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金门、马祖、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等共88个岛屿,总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至1994年,总人口为21:18万。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3.
一收复台湾台湾和澎湖列島自古就是中国的領土,台湾高山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組成部分。当我們坚决反对美帝在台湾海峽地区的軍事挑衅和战爭威胁的时候,認識一下我們的祖先郑成功怎样收复台湾,以及他和他的子孙怎样經营台湾,确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我国大陆的先民就已到达台湾,传入了大陆的文化,近年来在台湾許多地方发現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彩陶黑  相似文献   

4.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这种密切的文化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探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要探讨闽台文化关系,首先必须从移民谈起。 大陆向台湾移民起源甚早。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两岸就已经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台湾与大陆东南沿海的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唐宋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口大量南下,福建的开发日臻完成,大陆汉族人民也开始向台湾迁徙。明末曾游历台岛的普佗山僧人华佑说:他在里刘(今宜兰县冬山乡补城村一带)见过唐碑,上书“开元”二字,分明可辨。最近台北县十三行发掘出唐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钱币、金器、银器、铁器、玻璃饰物及玉环等古物,证实大陆汉人东渡台湾确是从唐朝开始的。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港兴起,海外贸易兴盛,汉人东渡台湾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宋时澎湖已有汉人聚居,台湾也出现了大量“宋钱”,这说明两岸交往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南宋时大陆政权已在澎湖驻军,“造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元时进而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开始政权建制。当时澎湖“为泉之外府”,“讼者取决于晋江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省管辖。 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保证     
我们是一群教育工作者,我们热爱祖国,更热爱和平。我们对美帝国主义者在不久之前和中国人民公敌蒋介石卖国集团签订的侵略性“共同防御条约”,十分愤慨!美帝和蒋贼签订这个条约的目的是企图阻挠我国人民解放台湾,使台湾数百万人民永远处于蒋匪帮的黑暗统治之下,继续过那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企图永远侵占台湾及澎湖列岛作为侵略亚洲和平民主国家,特别是我国大陆的军事基地。这是我全国人民以及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所绝对不能容忍的。我国周恩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領土台湾和澎湖列島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中国人民尤其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大陆內海中存在着象金門,馬租这些沿海岛屿的直接威胁。美国的任何战争挑衅都絕对吓不倒中国人民。如果美国政府悍然不顾中国人民的再三警告,继续进行侵略和干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本课教材的重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及《尼布楚条约》的内容.难点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及其性质.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时台湾称为夷洲,当时己同大陆有着密切联系,曾有夷洲人到会稽(辖境包括今江苏省一部、浙江省大部及福建省全部)交易,大陆东南沿海也有人出海遭遇风浪漂流到过夷洲.教材在《三国鼎立》一课提到230年孙权派卫温等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南宋时,宋政府已在台湾设置政权机构,行使国家主权.赵汝适《诸蕃志》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载:"台湾之北(按:此方位误)曰澎湖,二岛相连,互为唇齿,在宋时编户甚蕃",楼钥《攻媿集·汪大猷行状》载:宋孝宗乾道七  相似文献   

8.
台湾妈祖信仰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发掘史料,论证台湾妈祖信仰起源于大陆移民。其中澎湖最迟在明万历前已有天妃宫。明末随大陆移民入台的妈祖被称为“船仔妈”。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入台的妈祖则被称作“护军妈”,由此可证,妈祖信仰清代之前已植根台湾。  相似文献   

9.
台湾澎湖县就是否开展旅游博彩业在2009年9月展开的博弈公投中失败,澎湖人"要观光不要赌场"。对此作蝴蝶效应分析,澎湖人要年轻人积极上进、小孩子童年无暇、观光客循规蹈矩,在旅游道德伦理的支撑下,澎湖人要安静的蝴蝶不扇动翅膀,从而避免"龙卷风",遏制了可能会令澎湖道德沦丧的博彩业。这场博弈失败后,澎湖集中精力发展观光业,外婆的澎湖湾、独特的自然离岛环境、淳朴而原始的人文风貌和澎湖美食是大陆观光客对澎湖的看点,澎湖的观光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国内各地区间联系不断加强,在<汉书>、<后汉书>等史籍中就有"东鯷"、"夷洲"(即今天的台湾)的记载.三国时吴国孙权委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到夷洲,带回了数千台湾人.隋朝时,大陆与台湾接触频繁: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入海访求异俗",大陆人们有许多移居台湾,两岸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时,两岸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频繁.宋元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在台湾建官设治,台湾已经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明朝,明政府认识到台湾、澎湖海防的重要性,便在1563年重设澎湖巡检司,强化沿海防御.  相似文献   

11.
台湾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三国时代,我国人民就渡海拓垦了台湾岛。唐、宋朝代逐步设官建制,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只是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西方的荷兰殖民者对外疯狂掠夺扩张,以炮舰侵占了台湾岛。 1662年,郑成功打着南明旗号,依靠台湾人民的支持,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郑成功收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教育学生认识解放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是我国人民的内政,是正义的行动,正义的事业必定胜利!美帝行凶作恶,等于自挖坟墓,使学生蔑视和憎恨帝国主义,并以实际行动来支援祖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宝岛台湾     
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100多千米的海面上,西隔台 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的领土。全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龟山岛、绿岛等 岛屿,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台湾地跨北回归线,山水风光多姿多彩,热带、亚热 带农林花果四季不  相似文献   

15.
1661年,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收复了宝岛台湾,当时,清朝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大陆的统一,而这时的郑氏政权坚持反清的立场,这极大地阻碍了清朝实现祖国统一的步伐,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宝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顺治十八年起清朝就着手采取了不同政策,欲使台湾早日回归,安定东方海疆,经过了二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清政府终于在1683年取得了澎湖海战的胜利,这也标志着郑氏集团的 灭亡。  相似文献   

16.
宋以前史籍中与台湾有关系的称呼有很多,但记载都比较模糊,史学界也常有争议。宋朝开始,关于台湾的记载增多且有在澎湖屯田驻军的相关记载,台湾地区的考古也发现了宋朝的钱币及陶瓷。可以说宋代是台湾与大陆关系突破海峡最后阻隔的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7.
浅谈台湾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王用钊/西安市23中学台湾岛南北长394km,东西最宽处为144km,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在内,面积为3.6×104km2,是中国第一大岛。100万年前,台湾岛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多次海退、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盘据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的干涉,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为。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中国人民尤其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大陆内海中存在着象金门、马祖这些沿海岛屿的直接威胁。美国的任何战争挑衅都绝对吓不倒中国人民,相反地,只会激起六万万人民更大的愤怒和更坚强的同美国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如果美国政府悍然不顾中国人民的再三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干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海中,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及其它附属小岛,面积约为三万六千余平方公里,居住着近一千八百万汉族和高山族等同胞。从漫长的地质史上观察,台湾曾同大陆相连在一起,只是后来由于形成了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20.
抬头仰望,台湾与大陆人民共赏一轮明月;低头沉思,台湾与大陆人民都是龙的传人。但是浅浅海峡,融入了多少人民的期盼,多少人民的希望,多少人民的思念啊!回顾往事,台湾与大陆难道无缘吗?难道就因一湾浅浅海峡,迫使炎黄子孙们无缘再见?数千年以来,台湾难道不想回归吗?这一切的一切,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