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民歌运动,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产物,对于当今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比照和反思意义。该文从新民歌的成因探讨入手,在分析其普遍性特征的基础上,以题材的选择和书写为重点,对新民歌进行类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民歌运动”的五大流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歌运动中虽然也产生了较为优秀的作品,但总的来看,其创作是糟粕远大于精华、劣品远多于精品,存在着五大流弊。这些流弊不仅影响着新民歌自身,而且对当代诗歌乃至整个当代艺创作都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解决了当时的文学荒芜,一方面为后来的文学指明了政治方向。新民歌现象不仅展示了诗歌发展史上的怪胎,更能使我们感觉到民族行进途中的阵痛。  相似文献   

4.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解决了当时文学荒芜,一方面为后来的文学指明了政治方向。新民歌现象不仅展示了诗歌发展史上的怪胎,更能使我们感觉到民族行进途中的阵痛。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以来,同学们在报纸上、杂志上读到许许多多新民歌,又看到不少评介新民歌的文章,特别是下乡扫盲,大家又搜集和创作了成千上万首新民歌,真是人人沐浴在诗歌的海洋里了。但是这种民歌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特点和作用,为什么现在这样流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同学们是不了解或了解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展的新民歌运动,文艺界也参与其中。从收集、整理民歌,协助各地出版民歌集,到研究、赞美民歌的艺术价值,展开关于民歌创作手法和诗歌发展道路的两次大讨论,再到参与新民歌的创作、发表许多“民歌体”的作品,文艺界在这场诗歌运动中偏离了健康的轨道。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五四"诗歌革命、"新民歌"运动和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的三次伟大革命.这三次诗歌革命及其影响实际上构成了一部百年诗歌史.通过对三次诗歌革命进行的历史性考察,和对20世纪诗歌艺术流变的追踪,可以发现诗艺发展的规律及其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工人诗人",河北诗人李学鳌在诗歌理想与诗歌创作中逐渐实现了"工人"与"诗人"双重身份的融合。20世纪50年代,"颂歌"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此类诗歌始终贯穿着三个延续不变的主题。在"新民歌"运动的影响下,李学鳌创作出大量兼具"古典"与"民歌"特点的民歌作品。李学鳌的诗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一方面填补了工人阶级创作诗歌的缺失,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诗歌"真实性"的追求上,但是也显现出明显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我国1958年出现的大规模的民歌搜集和民歌创作运动——新民歌运动,是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如何全面评价它,不仅在中国当代诗歌史,而且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都是不容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民歌运动是我们党为迅速“掀起文化建设高潮”而发动的一次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运动。这次运动以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为发动的起点,经8月的北戴河会议后的高潮期,到次年9月底随着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红旗歌谣》等民歌专集的出版而基本结束。新民歌运动期间,特别在其前期,曾出现过一些比较成功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变祖国面貌的迫切愿望,表现了他们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和  相似文献   

10.
"5.12"地震诗歌是自1958年新民歌创作和1976年"天安门诗歌"以来又一次民间诗歌创作的大喷发,是新世纪一大文学事件。它与前两次大众写作在写作环境和条件、写作导向、发生机制、操作流程和平台、影响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具有现代传媒的技术物质性和业余写手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性。大众参与的草根写作与现代传媒的技术条件使得地震诗歌文本具有纪实性与在场感,通俗性与大众化,同质性,对革命叙事诗、政治抒情诗等资源的借用,"超文本"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5·12"地震诗歌是自1958年新民歌创作和1976年"天安门诗歌"以来又一次民间诗歌创作的大喷发,是新世纪一大文学事件.它与前两次大众写作在写作环境和条件、写作导向、发生机制、操作流程和平台、影响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具有现代传媒的技术物质性和业余写手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性.大众参与的草根写作与现代传媒的技术条件使得地震诗歌文本具有纪实性与在场感,通俗性与大众化,同质性,对革命叙事诗、政治抒情诗等资源的借用,"超文本"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1958年的民歌运动,是一场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更是一场文学的“大跃进”,它积极应和当时甚嚣尘上的政治“大跃进”和经济“大跃进”,致使整个社会充溢着一种浪漫浮躁的诗情。它是政治权威话语的产物,其发生的原因与外部的权威导向密切相关。其创作者的民间身份(立场)显然被质疑并被消解。新民歌运动的形成其实就是集体主义膨胀的一个文学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58年出现的大规模的民歌搜集和民歌创作运动——新民歌运动,是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如何全面评价它,不仅在中国当代诗歌史,而且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都是不容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民歌运动是我们党为迅速“掀起文化建设高潮”而发动的一次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运动。这次运动以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为发动的起点,经8月的北戴河会议后的高潮期,到  相似文献   

14.
新民歌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在充满微观政治学的现代性空间中展开的全民文艺运动,符合了当时群众集体造势的倾向与诉求,并得以在特定的现实语境和场所中催生和构建起来。然而,新民歌运动"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推行主要传达的是由期待、豪迈和尽情释放的表达欲望交织在一起的浪漫主义,本质上带上了极具主观色彩的乌托邦想象,这为这场运动最终偃旗息鼓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民歌的不断发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对时下新民歌的欣赏和21世纪的新民歌运动,我们应做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民歌一方面要吸收传统民歌的艺术营养,保持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新的时代特色。这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文人创作的字样新民歌目前佳作不多,主要原因是词曲作者对民歌的乡土性和通俗性特点有所忽视。本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新民歌的歌词应反扑归真,从大俗中求大雅,新民歌音乐应在保持民歌宝贵的音乐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和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诗歌领域,废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绩: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新民歌研究和新民歌创作,新诗研究和新诗创作.在诗歌观点和创作上,现代时期的废名和当代时期的废名是完全相反的.废名对诗歌有深入的思考,他的写作建立在他的思考之上,二者具有互文性."完全"是废名诗学的核心概念,强调"自然"、"天成"和"诗的内客",它既是一种新诗观点,也是一种新诗评价标准.废名的新诗可以说是"第三种诗歌",既不同于中国古典诗词,也不同干西洋现代诗,但在文本上,却既像古典诗歌,又像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既具有古典诗歌的意境和含蓄,又有现代西方诗歌的晦涩和多重意义.禅意,晦涩和哲理从根本上是废名诗歌"完全"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全国大跃进以来,新民歌大量涌现,我国文艺界展开了关于诗歌格律问题的讨论,这一讨论目前还在继续。讨论涉及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并考虑我们要向古典诗歌学习些什么。古典诗歌自中古齐梁以后曾以平仄为格律之一,一千五百年来,经验是不少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北大歌谣运动和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都是以民间歌谣的征集、创作为主要内容和方式的民间文学活动。但二者虽然都取面向民间之姿态,却各有倚重。发生于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北大歌谣运动旨在文艺创作思想的革新和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开创;而发生于当代共和国历史的大跃进新民歌运动则旨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诉求。因此二者在对“民间”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分殊,表征了不同时代语境的文化、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英美学术界,人们对重庆诗人及诗歌的关注和研究并不很多。就其原因来看,是重庆诗人中还缺乏大家、名家,缺乏能够代表一个时代诗歌艺术成就的诗人。这是重庆诗歌的弱点,也是重庆诗人应当超越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