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评论员文章。但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它的选题范围更为广阔,风格也比较生动活泼一些,作者面要宽得多,主要是群众来稿。它为在评论  相似文献   

3.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4.
略论报纸专栏评论———兼谈美术报《艺坛漫笔》专栏评论是报纸言论中的“轻骑兵”,近年来在各报宣传中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美术报》近年来,在一版开辟了“艺坛漫笔”专栏,连续刊发个人署名评论文章80余篇。这对提高引导水平,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知名度,起到了很...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华东版》(以下简称《华东版》)创刊伊始在九版推出了两个署名评论专栏——“每周经济时评”和“东方七日谈”。一个以经济领域的热点、疑点、盲点为己任,一个偏重关注社会其  相似文献   

6.
《解放日报》今年推出新专栏《经济时评》,颇受人注意。解放日报评论员凌河围绕这个专栏谈了三点看法: 一,市场经济给真正的经济评论提出了崭新的必要性。如果说新闻是信息,评论则是处理了的信息。计划经济下,也有“经济的评论”,也阐发政府的经济控  相似文献   

7.
纵观那些办得好的报纸,无一不是与他们有一些高水平的评论专栏有关。这些评沦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文汇报》的《虚实谈》、《解放日报》的《新世说》等等,以其刊登的文章切中时弊、富有文采、短小精悍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专栏评论的重要作用,吸引了一大批作者为其撰稿。但是许多作者感到,专栏评论的稿件不仅文章难写,而且标题也难作。那么,怎样才能为专栏评论稿件制作一个好的标题呢?本文根据自己的写作体会,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我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个人言论专栏:《茶楼闲谈》。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专栏一开张,竟然引来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晚报甫一出街,读者争相购阅。《茶楼闲谈》里所谈之事以及文章本身,都能引起相应的议论和品评。我常常能听到读者打来电话对我文章进行评论。有读者甚至把我所有的文章一一搜集下来,并装订成册。令我没想到的是:衡阳市的领导也非常关注这个专栏,有些文章甚至成了市委常委会的议论话题。市委书记对我说:我也是你文章的忠实读者。有些文章说出了我们不便说的话。希望你把这个专栏好好办下去……二一个小小的个人言…  相似文献   

9.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10.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精髓,更是党报的“拳头产品”。最近一段时期,辽宁日报着力强化评论在主旋律宣传方面的引导功能,在“封底”版开设言论专栏《关东时评》。这个专栏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每天发表一篇针对性很强的言论,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品味辽宁日报的《关东时评》,特点有三:  相似文献   

11.
宁波日报的要闻版(一版)和综合新闻版(二版),分别设有评论专栏《甬城晨笔》和《明州论坛》。自1980年6月宁波日报复刊以来,这两个评论专栏,伴随着祖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革故鼎新,激浊扬清,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成了上级机关肯定、读者欢迎的好专栏...  相似文献   

12.
专栏评论是报纸言论中的“轻骑兵”,近年来在各报宣传中发挥了它特有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报》在一版开辟了《艺坛漫笔》专栏,连续刊发署名评论文章80余篇。这对提高引导水平,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知名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96年1月起,金华日报在星期天的第一版推出了一个评论新专栏──《明月楼观察》。明月楼是金华的一座名楼,坐落在金华市区的古城墙上。以地方名楼作为评论专栏的名称,体现了专栏的区域特征,评论的地方性也自不待言。不过,编辑部推出这个专栏时,还蕴含着三层用意:一、清风明月楼,评论要写得轻松、形象些,有幽默感;二、登楼观察,评论要有一定的深度,针对某一类现象发表看法、观点,文字以800字为宜;三、登上明月楼凭栏观察,评论要联系金华的实际,有的放矢。到如今,《明月楼观察》专栏已办了4年多,发了200多篇评论,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中有“微型小说”。那么评论中有无“微型评论”呢?有——我认为新华日报的《细流集》专栏就是。这个颇受读者欢迎的栏目,自1985年9月1日由四版移至一版后,不  相似文献   

15.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个现象值得关注。纸媒介上的新闻评论版面出现巨量增长的势头,同时新闻评论也正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大报,都有分量很重的评论版或专栏。《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更是凭  相似文献   

16.
我很赞赏《经济日报》扩大版开辟以个人命名的评论专栏。国内报纸上,专人执笔的评论专栏并不罕见,如《新民晚报》上林放(赵超构)的《未晚谈》,《羊城晚报》上微音(许实)的《街谈巷议》等等;但是将作者真名实姓作为栏名,《经济日报》可能是第一家。从这一点来说,《经济日报》是作了一次比较大胆的尝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我想,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专栏作家。早在50年代,乔木同志就多次提出要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专栏作家。几十年来,名记者,名评论员倒是出了一些,名专栏作家却出得太少了。依我看,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舞台”。比如梅兰芳,天赋再高,如果不给他舞  相似文献   

17.
《河北日报》一版的“杨柳青”专栏评论,不但是该报的“名牌产品”,同全国各地党报的专栏评论相比较也有其独特的鲜明特色,几年来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4年度《中国新闻年鉴》作为“新闻改革典型经验”予以介绍。(一)“杨柳青”专栏能够在当前卓而不群,主要在于它具有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战斗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专栏言论,除了微型化小言论这种形式外,还有论坛式、杂谈式和专题式等多种表现形式。论坛式专栏言论属于篇幅适中、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专栏言论。这种新闻评论文体,在现代报刊评论史上可谓由来已久。不过,就我国解放后的报刊实践而言,还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新闻评论改革的深入,才格外引起新闻界的重视。较有影响而又办得较早的论坛有1978年7月面世的《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专栏。《人民日报》自1980年1月创办“今日谈”专栏5年之后,于  相似文献   

19.
我们台在新闻节目中开辟的评论专栏《一日谈》,以广大群众唱“主角”,每天一篇,每篇三四百字,从不间断。迄今已整整三年了。专栏自开办以来,受到了本县市听众的欢迎和关心,赢得了市领导的好评。市光达针织厂徐俊国同志来信说:“你们《一日谈》办得不错,宣传党的政策及时,抨击时弊一  相似文献   

20.
《章氏七日谈》署名专栏在《南方日报》第七版(“都市生活”版)刊出半年多来,受到各方面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在党报上打出个人署名的专栏,不仅在广东报纸中是新鲜事,即使在全国报界里也为数甚少。这就引起新闻界朋友普遍的兴趣。《章氏七日谈》刊出时间虽然不长,但以其独到的题材和构思,以及别具一格的文风,已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高兴地看到,继《南方日报》开辟署名专栏之后,省内其它新闻单位的署名专栏纷纷出台,《粤港信息日报》一下子就冒出了3个。正是“一花引来百花开”,这是岭南新闻界同行互相促进、锐意经营报纸的可喜现象。无疑,《章氏七日谈》是一个众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