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等级]三级文物[质地]银、铁、木、革、毛[重量]总重8300克[尺寸]通高100厘米、通宽49厘米、鞍座宽38厘米[时代]20世纪初期[来源]呼和浩特市征集[收藏]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简介]该马鞍为内蒙古中西部,阴山以北戈壁丘陵地带普遍使用的典型戈壁风格"孛尔只斤"式蒙古马鞍,由饰银鞍座和载绒鞍韂组成。马鞍的鞍架木工考究,银件錾花精巧,栽绒韂垫色泽鲜艳,花纹朴素典雅。鞍座木架只用三块木板拼接而成,两个鞍翅  相似文献   

2.
浙江嘉善县西塘镇最近发现一本微型线装古籍。这本体积仅为火柴盒大小的《四书全注》线装本,全书300余页,约30万字。版框高5.1厘米、宽3.7匣米,白口单栏,书厚1.8厘米,全文刊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附注  相似文献   

3.
悠悠电波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四四方方的蓝色小木匣,木匣的正面是一块带眼沙网,里面藏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有一根电线栓着铁棍插在地上,每天早、中、晚只要拉一下开关,小木匣里就传出优美的音乐和动听的声音,我爱听极了。好奇的我总是希望小木匣里说话的叔叔、阿姨能从匣子里出来。爸爸妈妈告诉我,匣子里说话的叔叔阿姨是广播员,他们的声音是通过电波传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资料里,保存着两册封皮上写着“20世纪的记慷日本陆军海军内务省情报局历史资料照片写真”,刊名为《每日新闻秘藏不许可写真》画册。该画册1总页数为224页,长为2915厘米,宽:21厘米,厚度:2厘米;画册2总页数为192页,长为295厘米,宽:21厘米,厚度:15厘米。两画册共刊登日军侵华照片约1500余幅,是日军侵华战地记者当初的真实告白。  相似文献   

5.
一、发现并征集红军长征会议记录的经过甘南藏族自治州原档案处处长、现已在家休息的老干部丁应华同志,早在1963年5月赴迭部县麻牙乡下乡时,恰巧住在当年红四方面军曾宿营过的麻牙寺旁的杨老汉家。在与房东闲聊之中,他得到杨老汉珍藏着当年红军遗留下来的一子弹匣的东西时,便主动向杨老汉做说服动员工作,并以馈赠一条香烟为酬谢,征集了这个子弹匣。他将子弹匣中藏匿的最重要的红军会议记录带回州委秘书处档案室保存了起来。其余的标语、传单和子弹匣,因当时交通不便,山道崎岖难行,当时干部下乡都是步行或骑马,故未携带。据杨老汉当时回忆说,…  相似文献   

6.
镇江市档案馆收藏的民国抗战时期护照长16厘米、宽11厘米。封面已褪色,印有中华民国国徽及"中华民国护照"字样。封二粘贴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发放的护照持有人的霍乱预防注射证、退职志愿书,第一页印有"中华民国护照港字第32510号",第二、三页贴有护照持有人照片、个人信息及目的地。该护照持有人为罗国生,35岁,籍贯江苏,取道安南(今越南,时为法属殖民地)前往昆明。发照日期为中华民国廿九年元月廿四日(1940年1月24日),护照使用期限3年。护照上还有当时发照  相似文献   

7.
1976年5月,在古城临沂,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金雀山九号汉墓时,意外地出土了一幅长约200厘米、宽约42厘米,覆盖在棺盖上的彩绘帛画,这就是在长江以北地区所发现的唯一一幅西汉帛画--<金雀山汉墓帛画>.  相似文献   

8.
相传,尚方宝剑是由皇帝赐给自己亲信的、大臣的,不仅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地位的象征。而且在我国旧戏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传统故事:皇帝昏庸当道,忠奸剧斗,眼看忠臣要遭奸佞毒害时,奇迹出现了:一柄尚方宝剑赫然出匣,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昏君气沮,奸臣授首,尚方宝剑焕发出了神奇的光彩,成了平民百姓对正义和忠良的寄托与期待。其实,我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经常出现的尚方宝剑,是有根据的,并非人们的凭空杜撰。  相似文献   

9.
莘县燕塔     
<正>莘县塔名燕塔。塔的高度与雄伟,在鲁西首屈一指。莘县塔在莘县城中矗立了八百余年,历尽沧桑,是莘县一景,也是莘县最夺目的标志,终因地震波及,于1968年拆除,并于2009年复原重建。俗话说,塔是僧人墓。莘县塔亦不例外,它也是一座安放高僧骨灰的佛塔。北宋嘉佑年间,莘县城内有一寺院(本名失传),寺中有一高僧,在这一带颇有威望。高僧圆寂后,为安放其骨灰,便募捐在寺中建塔,塔底石匣上的时间是宋治平元年(1064年),这可能是高僧圆寂的时间,也就是莘县塔的奠基时间。塔顶铜龙上铭刻着捐资者的姓名,  相似文献   

10.
如皋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这枚代表着如皋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和革命先烈们奋斗历程的印章,由一块下方上圆的鸡血石刻成。它上圆高0.15厘米,下方高1.9厘米,用小篆字体精心镌刻着“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12个字,加上匀称得体的宽边框,印面有3.9厘米见方。这枚珍贵印章有一段神奇的来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塔源于印度佛塔,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主要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等类型,中国古塔的基本构造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主要发挥着纪念佛祖佛事、镇妖祛邪、祭祀祈祷、纪念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塔源于印度佛塔,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主要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等类型,中国古塔的基本构造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主要发挥着纪念佛祖佛事、镇妖祛邪、祭祀祈祷、纪念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在社会上,讲“爱”特别多,谈话里、电影、电视里、广告里、各种文学作品中,多得不得了。好像“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大概是“文化大革命”中“恨”讲得太多了,搞得人们处处、时时、事事都要突出一个“斗”字,“斗、斗、斗”,八亿人不斗行吗?斗得太残酷了。人们因此太需要“爱”了。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现在得冷静下来客观地想一想,天下的事本来爱和恨都是不可缺少的。只讲一个字,就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社会会难以正常发  相似文献   

14.
古人有“一字褒贬”、“一字之师”、“一字千金”之说。说的是孔夫子、吕不韦写诗著文,字斟句酌,用辞精辟严谨的故事。现在的新闻报道,一字师没有了,一字千金也从所未闻。但常有以一个字为中心议题或主题思想的文章。如十年动乱,一片喊打,大小报纸,顺风托势,长短文章一律的以“斗”字为题。什么“斗”则进,“斗”则灵,不斗则退,不斗则修,年年“斗”,月月“斗”,天天“斗”,篇篇有“斗”字。似乎工不必做,地不用种,学也不要上,只讲一个“斗”字,一切财富便可自天而降。结果呢?为“四人帮”推波助澜,斗得全国大乱。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一位老人他身后的足迹是那样地久远而他脚下的步履又是这佯地年轻历史老人向着明天走去他跨过了黄河越过了长江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有一片红叶铺展在他的手中抹去百年的雨雪他着见了叶片上轻柔的茎线那是一条流淌了干古的河流擦去五十年的风尘他触摸到了叶片上强劲的脉梁那是高楼、铁轨、线塔和厂房还有一汪清滢的水露还有两座著名的山峰哦历史老人知道了这片红叶字号叫赣大名江西撩歼五厦的一角把记忆放飞把眼光回攻把记录打R当二十一世纪向我们走采光荣与梦想匣在这一刻凝聚江西一块流金溢彩而又多惰的立地历史之手在这里播洒了真理…  相似文献   

16.
秦权     
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展览厅内,陈列着两件我国古代的衡器──秦权,一件是秦朝时期的铜诏铁权,1983年4月出土于甘肃天水市秦城区平南乡松林村。权重31.643克,通高19厘米,底径周长79厘米,底径25厘米,耳高5.6厘米,耳宽5.6厘米,耳厚2.5厘米。形作馒头状,底部有因重量不足而添加的金属,顶部为拱桥形圆棒状提梁,提梁柄的侧端镶一块9×9厘米、厚1厘米左右的铜板,上阴刻篆书6行40字,其中第4、6行为6字,其余4行为7字,为秦二十六年铜诏全文。铁权的表面有锈蚀,铜诏版“诸”、“大、“为”…  相似文献   

17.
"药匣"藏"本草",卷宗沁幽香,瑶池盛其味,倾慕兰台人。舒怀:档案馆像中药铺的药匣,盛满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中的中药材。"本草"乃珍品,需好生侍弄;不得生虫、潮霉,不得烟熏火燎;匣藏珍而备随用。飘逸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块关于泥城之战的英文石碑.此碑长65厘米、宽45厘米,为大理石质地,上面写着:  相似文献   

19.
"匣"是一种藏物器皿,其本源于民间生活实际.明清时期,徽州民间广泛用匣以保存文书等重要记录和凭据.尤其是徽州宗族组织普遍建立的公匣制度,其严格的管理机制是徽州民间文书大量遗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郭元鹏 《青年记者》2016,(13):67-68
新疆阿克苏市公安局4月20日称,最近该局破获一起屋顶打洞顺绳而下盗窃案,店主损失2万多元,有些像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情节.4月4日上午,警方接到一家手机店报警称,店中丢失价值约两万元的手机.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房顶上有个80厘米长、60厘米宽的洞.通过调取周边监控录像,警方锁定了木某、塔某、开某等3名嫌犯并将其抓获.(中国新闻网,4月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