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明阳 《考试周刊》2012,(35):76-76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使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从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调控教育场中各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使“教”和“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杜会兰 《新疆教育》2012,(20):57-57
社会需要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各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育从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调控教育场中各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使教和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  相似文献   

7.
康卫国 《中学生物学》2005,21(12):14-15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教育》2005,(5):23-23
从和谐教育的规定性出发,其概念可以界定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1、教育节奏。教育对儿童少年身心发展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量。当时间是常量时,由于构成教育的诸种要素的质与量不同,就会使教育影响力量呈现出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调控教育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高校是瑶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和谐社会中的高校如何构建,如何将政治的民主和教育的和谐结合起来从而相得益彰,这是本文着眼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的中职语文课堂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调控课堂中诸多教学要素的关系,使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和谐的语文课堂包括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方式的自主和教学疗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和谐教育是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以美育为桥梁,使德、智、体、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本文具体阐述了会计学科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和谐教学重点强调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似文献   

12.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从这个概念来界定,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先教育都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谓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和谐的状态,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把这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称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  相似文献   

18.
现实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和谐教育,使教育主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得到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使这一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必须进一步理顺办学思路,更新办学理念、落实办学措施,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创新。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从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调控教育场中各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使"教"和"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唐荣双 《教学与管理》2007,(11):118-119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教育,是构成教育的各种因荣——生物因素(教师和学生)、非生物因素(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建立的师生人际关系(心理场),三者通过教学达到互动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